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分析

2018-01-09 13:27李青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白细胞血液常规

李青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输血科,陕西 西安 710032)

临床研究

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分析

李青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输血科,陕西 西安 710032)

目的比较少白细胞技术与常规输血技术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输血患者,根据输注成分进行分组,即为参照组(n=40)与实验组(n=40),以常规输血患者选为研究参照组,以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患者选为研究实验组,观察两组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前后发热情况。结果实验组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前后发热情况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少白细胞技术与常规输血技术应用在输血患者中均存在一定效果,但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更具临床应用效果。

常规输血;少白细胞技术;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治疗中输血是维持过多失血的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方式,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急救方法,对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输血中经常发生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可能加重病情,严重的可能引发死亡,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对输血问题予以重视[1]。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患者经不同成分输血后,发生临床不良反应的几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输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参照组中,女性20例,男性20例,年龄20岁-50岁,中位年龄为(35.21±4.21)岁,外科出血20例、产科出血12例、消化道大出血8例;实验组中,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龄19岁-52岁,中位年龄为(36.41±4.54)岁,外科出血19例、产科出血12例、消化道大出血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输血,主要就是输注悬浮红细胞,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之后立即接受输血,也可选择患者静卧位进行休息,或者使用抗过敏药物,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切实做好急救药物准备工作,如果患者发生严重异常状况需要及时予以急救。

实验组患者予以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采取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中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依据患者不同输血不良反应予以不同对症处理,可立即结束出血、也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做好急救准备。

1.3 观察指标 输血不良反应主要就是全血输注、成分血输注之后患者发生不能预测的输血意外反应,输血中异体白细胞是引发输血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进而导致输血结束1 h-2 h之内或者输血过程中机体温上升程度超过1oC,且发生恶心、发热、盗汗、寒战等现象,一般不会促使患者发生溶血或者血压降低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照组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显著高于实验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研究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输血前后发热情况 参照组输血患者输血前发热情况与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实验组输血患者发热情况比参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实验组与参照组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表2 实验组与参照组输血患者输血前后发热情况对比[n(%)]

3 讨论

输血是一种经静脉输注方式将血液注入患者的方式,输血能够对患者生命进行有效挽救,已经广泛应用在临床上。输血不但具备维持血容量、补给血量的作用,也能够及时补充患者机体需要的各种凝血因子[2],将血液凝固障碍发生率降低。输血原则主要就是输入同型血,患者输血前实行交叉配血试验,如果不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可予以输血对症治疗[3]。研究显示,人体中的人体免疫缺陷病毒、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等白细胞能够作为病毒寄主,在处理血液中不能滤出人体免疫缺陷病毒、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等,输血之后患者容易感染疾病,继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4]。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降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防止人体进入白细胞之后释放炎性介质或者传播疾病,在处理血液中可滤出血液中炎性介质,避免影响患者机体红细胞功能以及形态,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具有显著作用,所以,临床输血的首选方式就是少白细胞输血技术[5]。本研究发现,实验组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前后发热情况显著低于参照组数据(P<0.05)。

综上,在临床输血中采取少白细胞技术输血相比较常规输血方式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可提升挽救危重患者的成功率。

[1]黎云.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研究[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6, 23(3): 31-33.

[2]曾少丽, 曾演强, 陈媛.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4):156-157.

[3]张硕, 孙谦. 常规输血与少白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J].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7): 17.

猜你喜欢
白细胞血液常规
白细胞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多彩血液大揭秘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神奇血液
别受限于常规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