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心理护理策略改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认知功能、心境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机制

2018-01-09 13:28吴顺秀金璐彭翠柏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后遗症脑梗塞循证

吴顺秀,金璐,彭翠柏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0800)

临床研究

循证心理护理策略改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认知功能、心境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机制

吴顺秀,金璐,彭翠柏

(江西省高安市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0800)

目的探讨循证心理护理策略改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认知功能、心境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机制。方法本研究以6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认知功能、心境状态和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前后,对照组患者MMSE、SCL-90量表、SF-36量表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MSE、SCL-90量表、SF-36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心理护理有效改善了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境状态与认知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梗塞后遗症;循证心理护理;认知功能;心境状态;生命质量

脑梗塞后遗症是指患者发生脑梗塞1年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据调查指出,出现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数约为脑梗塞患者的50%,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均造成了巨大威胁[1,2]。近年来伴随循证科学的大力发展,循证护理策略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科室的临床护理中[3,4]。本研究以6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循证心理护理策略对其认知功能、心境状态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受试者均符合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此外,全部受试者无语言沟通障碍,能够独立完成本研究中各量表的评定。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的分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给予对照组受试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受试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心理护理。

1.2.2 干预措施 对照组受试者仅进行病情监测、饮食护理等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受试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心理护理,具体方案如下:针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行为及不良情绪,对其进行心理评估,尽早发现受试者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密切观察其心理状态的变化,并以真诚、热情的态度主动与患者沟通;为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脑梗塞后遗症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并劝说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其治疗过程中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整个治疗过程。

1.2.3 观察指标 ①采取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对两组受试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数评估采用5级计分方法(1-5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心理状况越差;③本采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越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录入表格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受试者MMSE评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各维度评分随相对干预前略有提升,但干预前后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SCL-90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受试者SCL-90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各维度评分与干预前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t值分别为2.625、1.912、2.022、2.365、1.511、2.358、2.877、2.369、1.587,与干预前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受试者SF-36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对照组SF-36量表中各维度评分未发生明显变化,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一般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的T值分别为5.823、3.909、4.255、2.987、3.141、2.898、3.428、3.467,与干预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普遍年龄较高,对该疾病的了解程度较差,发病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往往较为消极,尤其是当发现治疗一段时间后自身的症状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善时,患者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5]。大量研究指出,悲观的心理状态往往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故而,对于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不能仅仅依靠药物,还应该配合心理方面的治疗。今年来研究指出,循证心理护理策略能够具有针对性的发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进而起到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

表1 两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比较(Mean±SD,分)

目前对于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仍以传统意义上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为主,而患者的心理状况极易受到忽视。循证心理护理策略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客观的心理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患者提出的需求以及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相结合,提出问题并寻找实证,进而以实证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干预前后,对照组患者MMSE、SCL-90量表、SF-36量表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MSE、SCL-90量表、SF-36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是由于循证心理护理策略的实施,满足了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内心的真正需求,通过改善患者的心境状态,提高了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进而使得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改善,明显提升了生活质量。结合本文研究结论可以推断,对于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不能仅仅依靠常规药物治疗,应该根据患者内心的真正需求,制定循证心理护理策略,以确保患者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一系列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对与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来说,循证心理护理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可行性高的护理模式[6]。

综上所述,循证心理护理有效改善了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境状态与认知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董登凤. 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10): 1559-1560.

[2]李柱兰.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19): 79.

[3]周建玲, 张桂兰, 黄艳春, 等. 循证护理对提高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及生活质量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北方药学, 2013,10(7): 144 -145.

[4]张素红. 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4): 168-170.

[5]王丽娟.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12): 102-103.

[6]Upton P, Scurlock-Evans L, Williamson K,et al. Th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profiles of academic and clinical staff involved in pre-registration nursing students'education: a cross sectional survey of US and UK staff [J].Nurse Educ Today, 2015, 35(1): 80-85.

猜你喜欢
后遗症脑梗塞循证
春天的“后遗症”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