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的园本化实践

2018-01-10 21:09卢来娣
师道·教研 2017年12期
关键词:艾草传统节日游戏

卢来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在开展节日文化课程中必须以“生活化、游戏化、科学性、适宜性”为原则,尊重本地民间的节日习俗,因地制宜,通过多元手段,使传统节日文化活色生香、充满内涵。

一、情景化的环境设置

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要把握好环境这一隐性的教育因素,利用三维空间,积极创设和利用节日环境,使环境发挥应有的节日教育功能。在节日来临之际,老师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布置具有节日特点的校园环境,渲染节日气氛,张扬节日意义,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体验节日带来的热闹与欢乐。

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首数春节。春季学期一开学,走进幼儿园,迎面扑来的是浓浓的中国风情。幼儿园的公共区、走廊上挂满红红的灯笼、红绸、利是袋、中国结;活动室的墙面上,错落有致地贴着孩子们动手制作的春联、窗花、门神、年画等;主题活动区里,孩子们用利是袋排序、接龙、说祝福语、包压岁钱;用彩色纸、利是袋、糖果纸、丝带等材料制作鞭炮、糖果、唐装、贺年卡、风车、学编中国结。表演区里孩子们敲锣打鼓舞麒麟、扭秧歌……每个孩子都陶醉在这浓浓的节日气氛里,感受着民族文化的浓厚氛围,加深了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二、主题化的课程模式

为使幼儿能全面了解和感知传统节日中美丽的传说故事、独特的民间工艺、儒雅的文明礼节,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关系,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以主题为线索、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涵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促进幼儿情感、认知、能力等全方面发展。

由于节日具有年复一年的循环性,为使开展每一次节日都有新的内涵,体现层层上升、不断拓展的理念,首先,我们确定了各年龄段主题的发展目标,即感知——理解——创造:小班侧重于节日活动的感知,体验节日的欢乐;中班侧重于节日背景知识的理解,展现节日多样化的活动;大班侧重于对节日创造性的表现,自主表达节日深刻的文化内涵。其次,围绕主题,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教学活动和设置区域材料,实现教育目标。比如在开展“迎新年”活动中,小班级的主题是《热热闹闹的春节》,开展了“我的新衣服”“逛花市”“好吃的贺年糖果”等活动。中班级的主题有《春节食俗》《春节服饰》和《红红的利是袋》,开展了“传统食品一条街”“我家的年夜饭”“唐装时装秀”“红红的利是袋”等活动。大班级开展的主题有《舞狮子》《中国年画》《十二生肖》,在充分认识春节的基础上,综合性、创造性地开展了民间艺术活动,如“新春乐巡游”“中国年画展览”“美丽的窗花”“十二生肖故事表演”等活動。

三、游戏化的活动形式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因此,在传统节日的园本化探索中,我们也是从游戏入手,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在感知中提升,让民族与传统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每个参与者的内心。如在认识本地民间艺术活动时,我们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打民间大鼓、舞罗伞、舞春牛、舞麒麟、舞龙,幼儿玩得不亦乐乎。

我们还在游戏园开设了传统节日区域,在“年货一条街”幼儿可以“买”到对联、年画、新衣服、贺年糖果;在“花市”里赏花还可以“买”到年桔、桃花、牡丹花、水仙花等等。幼儿在这里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可以自由地游戏,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性得到了较好发展。

四、教育化的活动内容

如果传统节日只停留在吃、喝、玩、乐的层面上,就会让传统文化的内涵部分流失,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时,以每个传统节日的典型习俗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提炼其中蕴含的教育信息,并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在实践的基础上渐进展开,最终落脚在幼儿现实的发展上。

比如清明节就围绕核心内容:纪念和生命,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了解有关清明节的各种习俗和活动,开展了怀念先辈(清明节的来历、东江纵队革命烈士故事、扫墓)——好吃的艾草糕(认识艾草、制作、品尝艾草糕)——我们踏春去(观赏春光、放风筝、描绘美丽的花)——美化校园(装扮教室、照顾种植角、种爱心树)——保护动植物(小蝌蚪在长大、燕子回来了、搭建动物之家)——爱护生命(保护自己、关心智残儿童、制作安全健康标志)系列活动,前面活动是后面活动的前提与铺垫,后面活动是前面活动的展开与提升,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体现对节日不同层次意义的理解,激发了幼儿爱护动植物、亲近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幼儿关心残疾儿童的爱心和学习革命烈士坚强、勇敢的品质。

责任编辑 龙建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艾草传统节日游戏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艾草
艾草青青
艾草飘香的村庄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