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济北王墓的价值与保护

2018-01-11 02:32韦凤娇王玉柯2刘琳曼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汉墓北国墓葬

韦凤娇,王玉柯2,刘琳曼

(1.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2. 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浅析汉济北王墓的价值与保护

韦凤娇1,王玉柯2,刘琳曼1

(1.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2. 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汉济北王墓为西汉时期历代济北王墓葬群,遗存丰富且保存相对完整,具有极高的价值,曾被列入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但随着村镇发展,汉济北王墓正面临保护与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认识其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保护尤为重要。文章尝试通过对遗址历史资料、考古文献的研读,理清遗存状况,分析遗产价值;结合实地调研,明确现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汉济北王墓遗址的保护建议。

汉济北王墓;价值构成;保护策略

汉济北王墓为西汉时期历代济北王墓葬群,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城区西南15 km处的3座小山上,由双乳山汉墓、福禄山汉墓和东辛汉墓3处墓葬构成。遗址东南靠泰山山脉,西距黄河(古济水)4 km,北距南大沙河6 km,卢城洼(汉济北国国都)南5 km。墓葬依山为陵[1],规模宏大,属于典型的汉代诸侯王等级墓葬(图1)。

图1 汉济北王墓构成与地形分析图

1 汉济北王墓的历史研究

1.1 济北国历史沿革

济北国因位于古济水以北而得名,自楚汉时期至十六国时期,经历500余年历史。西汉时期的济北国前后历经五代济北王。秦灭亡后,项羽分封诸 侯,封田安为济北王,设济北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为济北郡。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设立济北国,立刘兴居为济北王,定都博阳。公元前176年,因刘兴居谋反,济北国被废除,改为济北郡。公元前164年,恢复济北国,封刘志为济北王。七国之乱后,衡山王刘勃被改立为济北王,在位14年后去世。刘勃之子刘胡继位,在位54年后去世。刘胡之子刘宽继位,在位12年时,由于与其父式王的王后光及妃子孝儿通奸,有悖伦理,又在祭祀中辱骂皇上,有大臣上奏将他处死。皇上派大鸿胪利召刘宽进京,刘宽举刀自刭而死。从此,济北国被废为北安县,归于泰山郡[2]。

1.2 汉济北王墓历史沿革

汉济北王墓始建于汉景帝时期,终于武帝后期,延续60余年。济北国被废除后基本没有相关记载,仅双乳山汉墓存有清末宣统元年的封山碑,禁止附近村民动用山上的土石。20世纪70年代末,村民不断从山上取土采石,挪作他用。到80年代末,山顶上的土、石已基本取完,露出一个长方形石台。

1995年10月由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局、长清县文化局共同组队对裸露出的墓葬(即双乳山一号汉墓)进行抢救性发掘。1996年,配合发掘调查发现福禄山汉墓和东辛汉墓。同年,以双乳山汉墓为中心的济北王陵博物馆开工建设,但受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至今未按期完工。1997年汉济北王墓公布为长清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汉济北王墓的价值研究

墓葬遗址的价值是无可代替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3]中明确了文物古迹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西汉历代济北王的陵墓,墓葬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内涵丰富。代表了汉代山东地区诸侯王墓的墓葬类型,对研究汉代陵寝制度和济北国历史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1 历史价值

汉济北王墓地处文献记载西汉济北国所辖范围内,历史背景清晰。汉济北王墓遗址的发现弥补了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为研究济北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资料。

作为该遗址唯一被发掘的墓葬,双乳山汉墓的竖穴石圹木椁墓形制非常明确,且墓室与墓道相连,均有二级平台,形成双“甲”字墓穴,这一墓葬形制的出现也丰富了汉代诸侯王墓的类型,对于研究汉代诸侯王墓的墓葬种类及营造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双乳山汉墓的埋葬制度,体现了汉代诸侯王的礼仪规制[4]。墓葬出土金器、玉器、铁器、漆器、陶器、钱币及家畜家禽等随葬品2 000余件(图2),真实反映了西汉社会、经济、生活等众多方面,对整理济南地区西汉历史脉络具有重要作用。

图2 双乳山汉墓出土文物(来源:摘自双乳山汉墓考古发掘成果)

2.2 科学价值

汉济北王墓与周围山(泰山)、水(古济水)、城(卢城洼)的关系体现其选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为研究古代墓葬选址提供了重要参考实例。

作为西汉济北王的陵墓,济北王墓群规模宏大,形制奇异,保存完好。就已发掘的双乳山一号墓为例,墓葬总面积达1 447.5 m2,土石方达3 000 m3,凿石量在8 800 m3以上[5]。出土大量文物,尤其是玉器、金币及车马具的出土,为研究汉代的出行、币制及等级制度提供了佐证实物。墓葬规模之大,文物之精美在已发掘的汉代王陵中是极为罕见的,且墓葬具有完善的防盗设施,遗址保存完整,未被盗掘,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2.3 艺术价值

福禄山汉墓地面封土保存相对完好,对于研究汉代墓园布局及营造具有重要价值。

双乳山汉墓出土文物不仅反映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生活,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尤其是玉器、漆器、陶器等器具,均反映了汉代高超的艺术水平与制造工艺。

2.4 社会价值

汉济北王墓作为不可复制的稀缺文化资源,内涵丰富,是公众了解两汉历史、认同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汉济北王墓遗存是济南市长清区历史记忆的物质载体,其对于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民族自豪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2.5 文化价值

汉济北王墓是我国汉代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它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地域文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同时,济北王墓的发现为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打开一扇大门,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3 汉济北王墓的现状及问题

汉济北王墓分为双乳山汉墓、东辛汉墓及福禄山汉墓3处,其中包括双乳山汉墓2座墓葬,福禄山汉墓2座墓葬,东辛汉墓1座墓葬,共5座墓葬。

3.1 双乳山汉墓

双乳山顶部有2座东西并列的西汉时期竖穴石圹木椁墓,相距42.3 m,均坐南朝北,东大西小,东侧墓葬编号为一号墓,西侧墓葬为二号墓,1995年曾对一号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推测双乳山一号汉墓为末代济北王刘宽之墓[6]。墓穴分为墓室和墓道,均设有二层平台,外层轮廓大内层轮廓小,均呈“甲”字形。由于发掘后并未回填,现墓室及墓道均裸露在外,坑岩壁风化严重,多处出现危岩体病害,易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墓葬底部碎石堆积,杂草丛生。墓穴顶部仍留有未建成的“济北王墓博物馆”的红砖墙,对遗址本体造成破坏。

双乳山二号汉墓尚未发掘,推测为王后墓[6]。墓葬形制与一号墓相同,规模较小。封土现已不存,其墓室顶部及部分墓道已暴露。墓顶因采石所形成的深4 m、面积约30 m2的大坑,现墓坑岩壁风化、开裂严重(图3)。

图3 双乳山汉墓航拍图(来源:张琰摄)

3.2 福禄山汉墓

1996年配合发掘调查发现福禄山汉墓遗址,遗址本体未发掘。

该遗址由2座墓葬组成,与其余2处遗址相比,封土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福禄山上有2座封土,东西并列,东侧墓葬封土规模较大,西侧较小。封土表层植被茂盛,有多处现代坟占压,村民的祭拜、扫墓等活动对墓葬构成威胁。除此之外,还存在农田占压现象,翻地、灌溉等农业活动易对墓葬本体造成破坏(图4)。

图4 福禄山汉墓航拍图(来源:张琰摄)

3.3 东辛汉墓

1996年配合发掘调查发现东辛汉墓遗址,遗址本体尚未发掘。封土流失较为严重,已被削去8~10 m,现封土大部分已被周围民宅占压,仅于顶部留有近400 m2的空地。

4 汉济北王墓的保护策略

4.1 真实地保护遗址的历史信息与价值

根据历史文献以及考古资料所述,汉济北王墓的地理位置、空间格局、与周边山水地貌的空间位置关系没有发生改变,且墓葬与竖穴石圹木椁墓的建造工艺、形制完全相符。陵墓的规模和等级真实地反映出汉代的丧葬与等级制度。因此,在墓葬遗址保护过程中,应坚持以最小干预为原则,保证其历史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在村镇规划与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维持墓葬所在区域的空间特征,避免大规模建设对遗址造成破坏。

4.2 保护遗址本体及其周围环境载体的完整性

汉济北王墓遗址应建立整体保护的理念。加强对墓葬的监控与管理,防止其遭到盗掘,保护遗址的真实、完整、安全。除此之外,还应使周边环境与遗址本体相协调。通过划定保护区划的方式,保护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的完整性,同时根据各级保护区划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管理,逐步控制并消除对遗址及其所在环境造成干扰的因素。提升遗址的景观环境质量,丰富当地历史文化资源。

4.3 重视遗址的展示与利用

汉济北王墓属于墓葬类遗址,此类遗址往往深埋于地下,其重要的历史信息往往不能被公众所认知。因此,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并向公众进行展示,不仅能够丰富济南市与长清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还可以通过保护、学术研究、展示利用相结合的模式,创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在展示利用的同时,也要杜绝过度开发与利用,防止建设性毁坏。

4.4 与周围村镇发展相结合

汉济北王墓遗址被周围村镇包围甚至占压,已经成为威胁遗址的重要因素。因此,遗址保护必须与当地村镇发展相结合。严格控制周围村镇的发展方向及建设强度,避免民居对遗址及周围环境造成干扰。还需适当结合当地村镇规划,制定相应的遗址保护规划,使遗址保护和地方发展实现双赢。

5 结论

汉济北王墓遗址历史悠久,反映了汉代文化及礼制,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距村镇较近,目前仍面临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破坏。在保护过程中,应以遗址的价值为原则,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还需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利用,与当地发展相结合。古遗址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需要我们共同保护与传承。

[1]周学鹰.“因山为陵”葬制探源[J].中原文物,2005(1):62-68.

[2]任相宏,崔大庸.山东长清县双乳山一号汉墓发掘简报[J].考古,1997(3):1-9,26,97-100.

[3]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制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2015年修订[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4]刘剑.山东地区汉代墓葬的考古学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5]班固撰.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465.

[6]任相宏.双乳山一号汉墓墓主考略[J].考古,1997(3):10-15.

The Value and Protection of the Tombs of Jibei

WEI Fengjiao1,WANG Yuke2,LIU Linman1
(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 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

The Tombs of Jibei is a group of tombs of the leud in the Han dynasty. The heritageis remain abundant and relatively complete. It is of great value and has been listed in the top 10 archaeological finds in 1996.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 and villages, the Tombs of Jibei is facin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Therefore,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protect on the basis of knowing its valu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heritage and the study of archaeological literature to clarify the status of the remains and analyze the value of heritage. Based on the field research, the paper expo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protection of the site.

the tombs of Jibei; value composition; protection strategy

K878.8

A

韦凤娇(1991-),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遗产保护。E-mail:137026690@qq.com.

猜你喜欢
汉墓北国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江南如今到北国
白桦生北国
白桦生北国
墓葬中的女人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带有磁性的诗——肖复兴《北国记忆》读后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