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锻炼行为分析研究

2018-01-11 08:17胡丽芳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福建省体育锻炼体育

□ 胡丽芳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福建 福州 350101)

福建省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锻炼行为分析研究

□ 胡丽芳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福建 福州 350101)

采取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手段,对福建省高等院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加以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行为受限的原因,以及各学校所做努力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建议内容包括转变观念、规范评价等。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锻炼行为

我国近些年来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的持续深入,再加上高等教育自身进入到大众化的阶段特点,还有高校扩招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几次普通高校体检标准的调整等因素,有更多的体育锻炼弱势群体学生得以在教育民主化与教育机会均等化的环境中进入到大学校园,享受到优质的教育[1]。与此同时,我国却面临着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的问题,学生在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方面的改善情况都不够理想,肥胖、近视情况在各校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使得传统的体育正常教学受到极大的冲击,成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在福建省各地市中选择五所高校,且在各所高校中共随机选择一些学生当作受研究对象,总共人数是400名,重点调查其中的120名体育弱势群体学生。

2.研究方法:首先采取的是文献资料法,主要是查阅和本课题有关的专著、论文资料,资料来源为大学图书馆及知网数据库。其次采取的是问卷调查法,针对研究对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96份,有效率是99%。第三采取的是数理统计法,借助相关的统计软件,对采取到的全部数据加以处理,且根据处理结合实现后期逻辑分析。

二、结果和分析

(一 )福建省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生理情况

之所以存在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先天或者后天的生理问题,体弱、体残等势必会造成运动能力的不足。从下面的列表中可以发现:因为存在先天性疾病、各方面的残疾原因,而无法投入到正常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来,是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总量的14%;因为身体素质不强,一向体弱多病的学生则占到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总量的55%,这两部分学生由于身体本身的原因,会存在缺课、请假、限制体育行为的情况,而且还比较普遍,最终无法达到教学考核标准。除此以外,像身体肥胖也是一个突出的原因,这部分学生完全不能参加或部分不能参加相关运动,人数占到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总量的10%,此外还有一些不适于运动的特殊疾病存在,也应当被教师考虑在内[2]。总之,在高校院校中,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所面临的身体健康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

表1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健康统计

(二 )福建省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参与兴趣

兴趣指的是对某一目标学习对象认识与理解的情绪,是一种会对认知结果产生影响作用的心理倾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兴趣侧重于强调锻炼参与者力求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倾向,这可以给锻炼行为、锻炼习惯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同时间接影响到体育锻炼的积极性[3]。从下面表中能够发现: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产生足够强兴趣的人数并不多,只占到12.5%,一般有兴趣的占到16.7%,而对体育锻炼没有任何兴趣的人数占比高达70.8%,这是一个非常不理想的数据,和其他接受调查的学生数据比较起来,差异非常明显。

表2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三 )福建省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参与原因

按照调查结果显示,和普通学生群体比较起来,福建省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参与原因更具特殊性,其中仅有不足12%的学生视体育锻炼为强身健体的手段,另有超过50%的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视体育锻炼为应付考试的一种策略,且目的性非常明确。这很显著地说明了这部分学生群体在体育认知方面的不合理性,从而必然会对其投入体育锻炼活动热情产生不利影响。

表3 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参与原因分析

(四 )福建省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参与频次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经常投入到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并不是很多,这在普通学生群体和体育弱势群体中都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对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而言,则更容易产生不利于身体健康障碍性问题。在这部分群体中,其中每个星期进行两次或者超过两次体育锻炼的,人数只占受调查人数总量的18%,而几乎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则高达受调查人数总量的31%,此外大部分学生则是在体育课上进行强度有限的体育锻炼,而在一般的课后时间,则未能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这一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不够重视问题,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而言,更会因为未能形成完善科学的体育锻炼思维习惯,造成身体素质的日益下降。

5.福建省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锻炼行为受教学因素的影响

上述所及都是学生自身身体客观因素及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而教学因素则更侧重于客观环境的限制性影响,其中包含的内容可谓多种多样[4],通过对一些高校教师的调查走访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认可教学内容过于单调会给学生参与行为造成不利影响,而像场地过小、器材不足;教学内容不适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需要;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心理期待等,都成为教师的普遍共识,对于学生来讲,这些也正是他们不乐于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关键性原因。因此可以说,现今高校在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是存在着显著问题的,特别是对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来讲,问题尤为突出,继而严重影响到这部分学生对于体育内容及实施过程的兴趣。

三、结论和建议

(一 )结论

首先,对于大学生群体,特别是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而言,是否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以及最终的参与实施效果如何,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很大影响,其重点表现于下述几个方面,即未能对相应的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对于体育活动理解认识存在偏差,以及未能形成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锻炼行为习惯。

其次,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在身体健康方面表现出了日益严重的问题,其中如肥胖、体弱等因素正逐步限制学生的正常体育锻炼,同时影响到其深入发展的机会及信心。

再者,教学因素也是一个不能不被考虑进来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单调无味,而且难度偏高,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上亦未能产生针对于体育弱势群体的策略[5]。除此以外,很多教师对于这部分特殊群体学生心理不够了解,师生之间欠缺必要的沟通交流,也会对其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二 )建议

针对上面提到的一些行为影响因素,为了保证学生兴趣的提升,以及教师教学水平、学校教学环境的进步,现提出几种解决建议。

首先,高校应当谋求观念上的转变,并加强组织引导工作,提升对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关注力度,力争形成完善化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针对性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应当让组织领导工作更具针对性,选派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投入到本项工作中来,指导弱势群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与锻炼方面的进步[6]。与此同时,本省内各所高等院校的管理者亦应努力提升认识水平,转变管理观念,将其和普通学生置于同等重要的体育教学维度上,不能由于这部分学生的人数总量少、身体素质弱,就降低对他们的教学努力。

其次,福建省应当加速本地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教学指导工作,构建形成拥有福建省当地特色的、明显针对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锻炼指导系统,特别是因为课程改革的深化,福建省应当向上海、北京等先进省区市学习,尽可能缩小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体育锻炼场地、器材等方面同先进地区的差异,努力给这部分学生群体提供更多的体育教育机会[7]。

第三,应当促进福建省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在接受教学评价方面的水平提升,使之尽可能朝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福建省各高校要专门针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在体育课堂内外的锻炼表现,制定形成拥有自身特点的教学评价标准,因为这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与生活中通常会受到貌似平等实则没有针对性的待遇,所以难免会产生心理的挫败感,因此依因人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的原则,给予相应的评价调整显得很有必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统一的教学安排,并使之处在分组教学评价与个体教学评价相结合的状态之中。此外,在进行理论课教学时,需要用和其他学生统一的方式,而在实践课时,则应当给予相应的专门指导,具体到后期评价时,评价标准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状态、恢复情况、参与热情等因素。

最后,高校需要关注到相关教职人员的培养工作,全面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按照叶圣陶先生的提法,无论任何一门学科、任何学生,都需要教师帮助其串联起学习过程[8]。即教师的引导作用应当引起重视。因此,教师理应受到更科学的培训,以便让自己了解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帮助体育弱势群体找到出路,学到有用的锻炼方法,产生积极的锻炼意识。

四、总结

“健康第一”是高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运动的指导目标思想,它侧重于关注课程同全体学生的相对性,用以从多个角度全面提升高校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程度。而放眼当代教育环境,和学生有关的体育活动研究,也正日益受到有关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分析福建省高校中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锻炼行为影响因素及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可以说是顺势而为,只是限于能力,研究还可能有不准确不够深入之处,仍需后期的改善与补正。

[1]李新国.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参与身体锻炼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6):83 -84.

[2]郑孟君,陆永江.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分类教学实验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4):62-66.

[3]柯金锋,余建通等.福建高校体育网络信息化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2):19 -20.

[4]林然.全纳教育观念下北方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J].冰雪运动,2014(3):80 -82.

G806

A

1008-4614-(2017)06-0066-03

2017-10-17

胡丽芳(1981—),女,福建三明尤溪人,硕士,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福建省体育锻炼体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