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60例分析**

2018-01-11 05:27李少昊
关键词:艾司生长抑素胃管

李 一 李少昊

(漯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60例分析**

李 一 李少昊

(漯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 探讨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联合应用艾司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的疗效。方法 选择120例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利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4 h、48 h和72 h后患者胃管引流液pH值变化,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疗效分布与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胃管引流液pH值每两个时刻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联合应用艾司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抑酸作用显著,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艾司奥美拉唑;生长抑素;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

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主要包括胃肠溃疡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等,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症。调查显示[1],成人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为10/1万,病死率较高,约为8%~14%,危害严重。对此类患者,及时有效地止血及改善胃内酸碱平衡是改善疗效和预后的关键[2]。艾司奥美拉唑是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是常用的抑酸药物。为了增强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特尝试联合常规方案、艾司奥美拉唑和生长抑素,并将常规方案联合艾司奥美拉唑的疗效作为对照,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临床表现为黑便、呕血、腹痛、冷汗淋漓、头晕、面色苍白等。利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对照组60例,男女比例为34∶26,年龄34~68岁,平均(49.8±5.5)岁,出血量320~1200 ml,平均(678.5±132.4)ml,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8例,胃溃疡18例,复合型溃疡6例,吻合口溃疡8例;联合组60例,男女比例为36∶24,年龄32~69岁,平均(50.2±5.7)岁,出血量300~1180 ml,平均(681.4±135.9)ml,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6例,胃溃疡20例,复合型溃疡6例,吻合口溃疡8例。组间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中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3],均符合研究所用治疗方案指征且均知情同意;排除外伤出血患者,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者,合并精神障碍者,依从性较差者,拒绝签署同意书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艾司奥美拉唑,常规治疗包括积极补充血容量、解除出血因素治疗等,艾司奥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394)静脉注射,剂量为40 mg,每12 h给药1次,若成功止血,则改用每24 h给药1次。联合组:常规治疗+艾司奥美拉唑+生长抑素,本组所有患者在给予艾司奥美拉唑前均给予生长抑素(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7751)缓慢注射,剂量为0.25 mg,然后取5.75 mg药物溶于25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注射。两组均连续治疗3 d。

1.3观察指标 对比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4 h、48 h和72 h后患者胃管引流液pH值变化,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临床疗效根据《实用内科学》分为痊愈、好转和无效,将完全止血、胃管引流液pH值恢复正常,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者记为痊愈;将完全止血,胃管引流液pH值和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均有所好转者记为好转;否则记为无效。临床有效率为痊愈率与好转率之和;胃管引流液pH值采用pH试纸测定。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有效率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n(%)]

2.2不同时刻胃管引流液pH值变化 在时间、组间和交互作用方面胃管引流液pH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胃管引流液pH值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长,组内每两个时刻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48 h和72 h后联合组pH值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时刻胃管引流液pH值变化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治疗24h后比较,bP<0.05;与治疗48h后比较,cP<0.05;与对照组比较,d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联合组有3例恶心、2例眩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5/60);对照组有1例恶心、1例眩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7,P=0.436)。

3 讨 论

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消化性溃疡、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糖皮质激素以及抗凝药长期使用等。临床治疗措施包括输血复苏、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和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等[4]。艾司奥美拉唑属于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能够快速止血,还可减少出血量,并且安全性也很高,在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该药物对此类患者胃部酸碱平衡的改善效果不甚理想,仍需要积极探讨全新的治疗药物。

本研究结果发现,联合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不同时刻前者胃管引流液的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知对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联合给予常规方案、艾司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能够显著改善疗效,提高胃管引流液的pH值;此外,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两组的安全性均较高,表明联合用药方案并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生长抑素能够抑制多种激素释放,属于一种调节肽,止血的主要途径包括:①抑制胃泌素和胃酸分泌,提高pH值,从而为改善止血环境奠定基础;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血凝块溶解,抑制再出血;促进血块收缩和血小板凝集,增强抗凝作用;选择性收缩血管,减少胃黏膜及胃肠道的血流量;增强胃黏膜对氢离子的拮抗作用,减少血管活性肽、P物质和三烯类物质的生成量,有利于提升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控制出血[5]。相关研究指出[6],将生长抑素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见效快且止血效果更理想,以艾司奥美拉唑最为常用。由此可知,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艾司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的作用更强烈,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胃部环境,为快速止血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还可增强综合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联合给予常规治疗、艾司奥美拉唑和生长抑素能够增强临床疗效,抑制酸性环境,并且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借鉴和推广。

[1] 王继栓,杨印智,孙书亭.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用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15):1651-1653.

[2] 刘晓.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6, 31(8):1193-1196.

[3]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46-148.

[4] 移军.两种质子泵抑制剂静注辅助常规对症干预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PCV、BUN水平及不良反应风险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7, 24(2):197-199.

[5] 王燕,贺晴,许科斌,等.三种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J].医学综述, 2016, 22(12):2413-2416.

[6] 杨晓军.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40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7, 27(4):242-244.

李一(1968—),男,河南信阳人,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内科工作。

R57

B

1004-7115(2018)01-0075-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8.01.027

2017-11-11)

猜你喜欢
艾司生长抑素胃管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老年失眠症患者艾司唑仑治疗前后睡眠脑电Quisi及失匹性负波观察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