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海底捞食品安全丑闻更可怕的是价值观混乱

2018-01-11 14:13周翔
时代经贸 2017年29期
关键词:食品卫生光环餐饮企业

周翔

近日,北京两家海底捞餐厅被卧底记者曝出“食品柜成老鼠乐园”、“抹布与餐具一起放进洗碗机清洗”、“用餐用漏勺疏通下水道”等重大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引发舆论哗然。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丑闻曝光后,一些自媒体仍在鼓吹什么“海底捞的危机公关你也学不会”,对海底捞所谓的“锅我背、错我改、员工我养”的声明极尽溢美之词,更有甚者,特意赶赴海底捞就餐以示声援,好像海底捞曝光的不是丑闻,而是喜讯,是做了好事之后遭受迫害一样。

一起严重食品安全失守事件,引来的不是谴责、质疑、担忧,而是吹捧、点赞、更高调的支持,如果不是为追求文章点击量而不择手段,就是价值观混乱的“脑残粉”。显然,价值观的混乱比丑闻本身更可怕。

这让我想起印度还在持续的恶性骚乱事件,这起致3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500多人被捕的骚乱起因,是一位所谓“大师”遭到强奸罪成立的宣判,引起支持者的抗议所致,这样不问是非、毫无原则的支持,与海底捞犯了大错后收获点赞、支持某种程度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强奸是严重的罪行,而“老鼠事件”只涉嫌违法违规,二者有着本质不同,但在不问对错、无条件支持上,却没有太大的差别。

海底捞这起骇人听闻的丑闻,也注定只能是反面教材,承担责任、承认错误、承诺整改是涉嫌违法的海底捞应有态度、应尽义务,不是什么格局、担当、情怀。任何人、任何企业,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都没有突破底线的特权。

此次丑闻最大的正面价值,应该是引起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引起监管部门对此食品卫生与安全的高度重视、严格监管,引起广大零售企业、餐饮企业自警自醒,以海底捞丑闻为戒,从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严防死守,以最严密的制度、最严格的管理、最严厉的问责确保食品卫生与安全万无一失,而不是其他。

如果更多的餐饮企业、食品公司受某些错误舆论引导,不以海底捞的错误为戒,不从中吸取教训,而是迷恋于海底捞的所谓“光环”、危机公关致“坏事变好事”的能力,那就是在观念上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作为消费者,你可以选择原谅海底捞,当然也可以担忧和质疑,后一种选择无疑更为理性和必要。

是的,它认错了、道歉了,也开始整改了,危机处理能力也优于大多数被曝光企业,但要看到,身为一家餐饮企业,保障食品卫生与安全是天职、底线、下限,是一切服务的基础与前提,食品安全上的失守是原则错误,是涉嫌违法行为,不能认个错、道个歉、承诺整改就轻易过关,至少也应“听其言观其行”。

海底捞的光环不应掩盖它所犯的错误,极致服务也不应成为它犯错后还赢得掌声与点赞的理由。在食品的卫生与安全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海底捞的所谓极致服务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作秀,一种聚人气、促销售的手段而已,其特色服务再怎么“走心”,也不是真正尊重消费者的表现。如果海底捞真正尊重和敬畏消费者,像对待特色服务、口碑营销一样重视和投入,海底捞没有理由管不好食品安全与卫生!

也许有人认为,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相比问题更多更严重的公司,海底捞算得上一家“良心企业”。海底捞也许的确是名头最响亮、口碑最好的餐饮品牌之一,但从此次曝出的丑闻来看,它的食品安全的管理肯定不如很多哪怕是默默无闻的企业。

它都让你用与抹布、簸箕一起洗的碗,用掏下水道的漏勺,你为什么如此轻易地原谅了它,甚至还为它喝彩?正如某媒体文章发问“你为什么跪着就原谅了海底捞”?!

过去,海底捞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新京报》的一篇评论文章说得很好,“中国饭店需要的不是奇迹,而是卫生”。

“员工我养”是网友的“提炼”,并不见于海底捞的声明。正如有媒体评论的那样,对员工在此次丑闻中所犯的错误,海底捞应当查明事实、分清责任,依据企业制度进行必要处理,如果将所有的责任都揽到企业身上,对员工的重大过失不问不闻,那海底捞无疑是一家是非不分、无原则底线的企业。

当然,笔者并非倡导对海底捞一棍子打死,事实上,海底捞未来的机会与空间取决于它自身的选择与努力,谁也剥夺不了;但至少,犯了严重错误的海底捞,收获的不应该是掌声与欢呼,否则,以后的餐饮企业都去全力追求所謂的极致服务与光环口碑,谁还会真正用心于食品安全?!endprint

猜你喜欢
食品卫生光环餐饮企业
高校食品营养卫生与安全现存问题与对策分析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餐饮业自救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我可是有主角光环的人
土星光环连连探
关于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问题及对策
白肌光环美人计
特色餐饮文化企业构建与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