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精致管理的终极评判者

2018-01-11 08:36王俊杰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终极内核评判

王俊杰

精致管理,作为一个教育热词,正占据着各大报刊或教育论坛的版面。大家说千道万,慷慨陈词,俨然一副行家里手的模样。然而,在热议管理的场域里,我们时常被教育的涡流所裹挟,忘却了教育的旨归,而让最后的评判者——孩子,迟到甚至缺席。

一所好的学校,当是孩子求知的学园、活动的乐园、成长的家园。然而,学校管理,是否在朝着这个目标做着真正人性化和精致化的努力?煞费苦心而军事化管理出的“精致”校园,是否能得到学生的认同?精致管理的半径,是否始终自缚在分数这个圆心上而未能画出更为开阔的教育领地?自觉密不透风的时间管理,有未让孩子们获得学习过程的真正享受与教育价值的长远生成?

学校管理的善境,不是让被管理者遭受身心的压抑,而是让其获得性灵的舒展。从某种角度讲,“管理”的内核就是“服务”,抽掉这个内核,“管理”很容易沦为“专制”寄居的躯壳。所以,“管理”与“服务”,应该成为学校组织文化的一体两面:管理的应该是制度,而服务的应该是人。当优质的管理转化为精致的服务,学校或可成为师生每天愿意来学习或工作的场所,至少是不太反感。

然而,现实中鲜有校长能有这样的底气去询问学生或教师:你们每天都愿意来学校上学或工作吗?取而代之的,是管理者们对各项指标的细细分解与层层施压。敢于解剖现实、破釜沉舟的真调查,没人愿做,也没人敢做。因为做下来的结果,恐怕会让我们羞赧不已,甚至无地自容。我们的评判者队伍,都是“自己人”——于是奉敕提交的评议办学的审议报告,往往缺乏实证而满纸摘引,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我们言行分裂的“意淫”式思維。但孩子们的评判,可是要动真格的,他们的声音又在哪里?

学校的精致管理,到底是什么样?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严谨自然的教学秩序,格调鲜明的校园文化,成果斐然的办学实绩……大家可以罗列出几大筐。在这篇短论里,是无法穷尽也无消赘述的。上学一定不是太痛苦的,当为其中之要。

不知入学前憧憬、上学时快乐、毕业后怀念,是否可以算得上孩子们贡献的一条有价值的评判标准。不管你愿不愿,也不管你信不信,精致管理的终极评判者——孩子,一定是愿意并确信的!(责任编辑:文宝)

猜你喜欢
终极内核评判
强化『高新』内核 打造农业『硅谷』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基于嵌入式Linux内核的自恢复设计
Linux内核mmap保护机制研究
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