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外观设计中的艺术特性

2018-01-12 00:44王亦欣
商用汽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外观设计艺术创作车辆

王亦欣 文/图

一般而言,机械产品与艺术之间的关联性似乎很小,但作为复杂机械产品的现代机动车辆,与艺术的关联性却很大;将车辆设计成艺术品已成为设计师的追求。可以说,在现代车辆中,其外观设计已显得十分重要。外观设计需要在结合产品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将艺术创作融入其中,使各种功能的车辆不仅因实现功用而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能够为人们带来一种和谐的美感,从而使其在解决人们物质层面的需求外,在精神层面给人们带来愉悦。

车辆的外观设计

外观设计是产品设计的组成部分。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等进行的设计,这些具有艺术特性的因素相互结合在一起,能够赋予产品美感与特色。车辆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能够行走的机械产品,包括各类用途、繁杂多样的品种。尽管各类车辆的功能与特征互不相同,但在外观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虽然车辆设计注重功用,而满足使用要求且又有美丽外形的产品会更受欢迎,这也是现代车辆注重外观设计的原因之一。外观设计能使产品更宜人。

图1 商用车外观设计效果图

作为车辆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观设计的重点是如何体现形态与色彩,形态与色彩的和谐与统一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们以强烈的精神感染。外观设计的实现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一般都要经历平面设计与实体设计2个阶段。平面设计是设计的开始阶段,要进行草图绘制或平面图绘制(如图1);实体创作阶段,即三维模型制作,要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实物模型。外观设计这2个阶段的工作,与艺术创作极其相似或一致,只是外观设计是工业应用而非纯艺术性。外观设计与艺术创作虽然不能划上等号,但外观设计的实现方式、设计师的灵感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这种艺术在外观设计中得以发挥。素描是一种基本的绘画形式、是美术的基础,通过简单的勾画,利用黑、白、灰的搭配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外观设计的平面设计阶段是设计草图绘制,是从无形到有形,从想象到具体的设计过程。虽然草图寥寥数笔,但已经勾画出了车辆的轮廓和整体(如图2)。二维设计图的绘制采用的正是素描这种艺术方式,当然此时的外观设计与纯美术绘画不同,外观设计既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外观设计是传统素描在工业化发展下的产物。

图2 设计师手绘(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右)的外观图

图3 制作全比例模型与制作完成后的全比例模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为外观设计提供了极大支持,不仅可以产生尺寸准确的二维图,而且可以产生三维图(如图3)。外观设计不仅需要在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立体效果,还需要真实地创建出三维立体模型。全比例的三维模型更可供人们评定车辆的全尺寸视觉效果,图3所示为全比例油泥模型的制作与展示。外观设计中的三维模型制作与艺术家雕塑作品存在有众多类同,雕塑作品精准的造型、细腻的结构组合都为外观设计的三维造型提供借鉴。艺术家特别关注比例、尺度、结构细节等对作品的影响,如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展现了整个人体的刚健之美,其每一个细节的比例尺度都表达得精准到位,在模型制作中更需如此,比例和尺寸的精确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几何形态。不过,车辆外观设计中的模型制作与雕塑家的造型艺术也有所区别,车辆外观设计更多地强调设计对象的功用性,而雕塑艺术更多的是强调自我表现。

总体而言,外观设计只是产品设计的一个方面,它所产生的结果不在于作业功能方面,而是体现在产品的美观宜人方面。制造产品的目的是创造出功能,以此去解决实际问题,产品功能的体现是适用,实现功用的结果是目标问题得到解决。车辆外观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能实现某种作业功能的基础车辆上,结合具体结构形式,完善其实体形态。在能够完成作业功能的基础上,对车辆产品的形态、色彩进行美化,使其既有强大的内在功用,又有适宜的外表。

外观设计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1.设计与艺术的异同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生活能力,这促使人们发明创造新的器具,实现人所不及的功能,达到人类本身系统的再延伸。设计是这类创造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创造思维的表达过程。可以说,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实现某种特定目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现代的产品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加丰富,不仅是设想的转化,而且还要体现计划与预期等内容。

人们对艺术的喜爱通过艺术作品来感受,进而获得精神与物质上的满足。艺术是比较抽象的精神感受;艺术创作是进行艺术思维过程,通常以生活环境为素材,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艺术意象,并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利用物质媒介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也即,艺术家创作艺术品是要将创造思维表达出来。

产品设计与艺术创作,都包含创造性思维过程,都是进行创造性活动,这是二者的共性;不同之处在于最终结果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产品用于解决物质世界的问题,艺术品则更偏重精神层面的启迪。其最终表达结果,一个是工业产品,一个是艺术品。

正因为艺术品与产品特性的不同,在创作与设计时,其主导思想和内涵表达是不同的。艺术创作的主导因素是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和艺术家自身对艺术的理解,艺术品创作不受限制,如果说存在限制,则是受艺术家知识、文化背景等限制;产品设计则要受到当时科技水平、生产条件的多种限制,产品设计中与艺术创作最相近的外观设计,也无法像艺术创作样海阔天空,外观设计需基于他人的接受,追求的是通俗的表达和大众的理解。

而将艺术寓于设计之中,相互协同,则是设计的更高境界。产品外观设计的理想就是要在产品中实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在享受产品为其带来方便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愉悦。

2.艺术在外观设计中的作用

设计师设计的最终结果是产品,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应用;艺术家创作出的是艺术品,艺术品的核心价值是欣赏。因此,产品设计与艺术创作尽管都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但产品设计与艺术创作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差异,正因如此,二者实施的过程与影响因素也有不同。将艺术与科技结合并融入产品,则是现代产品发展的趋势。产品的外观设计正是要起到这种协同作用,使产品实现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统一。

图4 无杆飞机牵引车三维设计图及无杆飞机牵引车牵引飞机作业

艺术创作与技术设计本来就难以彻底划清界限,只是侧重点不同。设计师与艺术家无法完全分离,如达芬奇既是艺术家也是工程设计师。现代产品的外观设计,就是要实现功能与艺术的结合。

外观设计是另外一种艺术创作,其目的要将高雅的艺术大众化,将难以理解的艺术内涵给以最浅显的表达,使没有艺术背景的广大消费者能够解读与接受,这是外观设计师所要追求的艺术境界。产品的功能性与艺术性可以在产品的设计中统一。图4所示为无杆飞机牵引车,为了实现省略牵引杆牵引飞机的功能,牵引车必须降低车身高度,同时在车体后部设计有夹持装置。因此整车设计成前高后低、前窄后宽的结构,既给人以敦实稳健的感觉,牵引飞机时与飞机组成的牵引系统也协调美观。

每一位合格的产品设计师都存在一定的艺术意识,外观设计更是如此。设计时虽然不能像艺术家那样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抒发内心的情感,但能够把所设计的产品以大众理解的方式充分地表达出来,适合目标人群的审美品味。一个成功的外观设计,无论是造型、色彩都要与功能相协调统一,达到产品“形”与“神”的统一,即通过形体而体现出产品的内涵与特征。

艺术在车辆设计中的作用

外观设计是产品设计的内容之一,可以通过艺术特性实现对消费者产生美的吸引力。随着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外观设计不但表达美的外在,而且要实现功用。外观设计汲取大众艺术的精髓,同时也使艺术走向实用。外观设计中的艺术要体现出适宜、实用性等多方面,例如,外观设计中的色彩不仅仅富有美术特色,更是赋予其实用性功能,消防车的红色、军用汽车的迷彩色等都体现了其实用功能。

1.外观设计的实用性与风格化

外观设计中的艺术表现,通过工业生产来实现,具体牵涉到材料性能、工艺水平、技术能力等。因此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采取适当适宜的艺术表现手法,否则即使艺术表现再好,而实际加工无法实现而使设计流产。车辆都是由多种装置、部件组合成的复杂机械产品,构成外部形态的车体由若干个零部件组成,每一个零部件都是一个独立形态的实体,都有其造型特征;要完成整体外观设计,必须协调各装置、部件与整车的关系。图5所示的电动牵引车,为了实现其牵引功能,必须配置电动机、变速器、转向器、传动轴、车轮、制动器等机械装置,而且须将这些装置有序组合到车体机架上;如果还要完成行驶以外的其他作业,则还需布置另外的机构与装置。在完成这些设计工作后,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机器结构和结构外廓主要尺寸,这是外观设计的基础机体。而在外观设计时则需与总体布置、结构设计、加工工艺等设计相协调。

图5 电动牵引车的内部结构与外观

图6 MAN商用概念车与东风商用车

外观设计的艺术特性体现在具体的产品中,不仅可以表现产品的个性特征,而且还体现出生产企业的风格。企业需要创造一种能表现文化内涵、体现企业理念、具有明显个性的品牌形象,以此强化企业与产品的影响力。具有个性的外观设计风格,可成为识别企业、产品的要素,人们通过某个或某几个个性特征作为产品识别的标准,分辨不同企业的产品及产品品牌。多数国际知名企业的产品,均能体现出个性特征。产品外观设计中要体现品牌的识别性,造型特征、颜色组合等均能起到相应的作用。车辆产品更有一种特殊标识,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通过它可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家族感及可识别性。例如,车标即是车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企业文化、品牌形象的精华,将企业的各种要素和企业产品化为一个简单的视觉符号,能给人带来整体的美学阐释和文化内涵。其设计多用线和几何图形构成,图案和字形倾向于简练、概括,强调一目了然,对整车外观设计有画龙点睛的艺术作用。

2.车辆外观设计的特点

图7 双力-3型联合收割机有无外罩的外观对比

图8 小型伸缩臂叉装车三维效果图

车辆用途不同决定了其主体结构各异,组成部件位置、传动方式的变化都会引起主体结构的改变。车辆外观设计要根据具体产品的结构特点、使用特性等条件,采取适宜的方式完成设计。例如,以运输为主要用途的商用车,因运输的主要对象不同其外观设计有所区别,而主要设计思想是一致的。由于这类车辆速度较高、功率较大,在外观设计上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安全感、速度与力量感的特征。这类车辆的主体结构为一个整体形态,其外观设计以整体外壳为主要对象进行造型和色彩设计。图 6左侧所示的MAN概念车,其整车前后衔接平顺、具有活泼流畅的线条和光顺的车身曲面。流畅的线条能给人带来风驰电掣的视觉,体现出速度的特征,流线车身设计可以减少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图 6右侧所示的东风商用车,其前部驾驶室与大梁及行走装置形成一体,大梁上侧可安装货厢等装置。此时的外观设计主要体现在驾驶室部分,驾驶室造型强悍又兼具流线的动感;横条状面罩格栅,造型粗犷厚重,保证进气面积的同时亦能防止砂石撞击水箱;格栅结构的保险杠既体现力量感,也便于保险杠拖钩的使用。

而一些结构复杂的作业车辆,组成部分较多,为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分块结构。这类车辆通常需要通过加装辅助罩板的方式,来完成整体结构造型。例如,联合收割机(如图7),一种用于收获粮食的田间移动作业机械,其自带动力装置,由收割台、主机架、粮箱等几大部分组成,其单体形状复杂各异、结构参差交错,难以形成平缓交接的一体式结构。虽然工作装置在机体内部,但外部布满传动装置,为了遮盖传动零部件,而加装外罩。在外观设计时则需借助连接部位的结构与形状、结合外罩尺寸与结构,统一协调,共同构成外观。图7所示的2张图显示出双力-3型联合收割机,裸露机体与安装外罩后的对比。由此可见外观设计在这类产品中的作用。

作为可以移动的作业机械,作业车辆的共同特点是在自身动力或外力驱动下实现行驶。行走只是车辆的基本功能,根据其他作业的需要,还要配置相应的作业装置。有些车辆的作业装置不仅体积大、外露,而且需要随时运动,如装载机、伸缩臂叉装车(如图8)等装载机械,其作业装置十分显眼,占据着重要部位,其车体结构设计要以其为核心,它必须作为外观设计的组成部分。

叉装车的伸缩臂与货叉是其作业装置,作业时伸缩臂需要绕支撑点摆转、伸缩。伸缩臂装置在整车结构尺寸中占有较大比例,需将伸缩臂作为构形的一个部分统一协调,因此设计时要考虑臂与车架共同构成侧视外观。图8所示的小型伸缩臂叉装车,其右侧机架设计成前低后高倾斜状态,可与伸缩臂装置摆转到最低位置时相协调,使整车显得紧凑、美观;左侧机架设计成阶梯状,以协调驾驶台底板与驾驶座位之间的关系。

结语

车辆是工业化生产的机械产品,具有移动与运动的特征。车辆产品设计需要技术的支撑和艺术的表达,其中外观设计能够把艺术的美学价值与技术的实用价值紧密结合起来,使车辆在完成功能的同时,改善人们的感观意向。外观设计涵盖了艺术创作,而且要将艺术的高雅凝聚在产品中,并被大众消费者所欣赏和接受。B

[1]黄志清.汽车造型设计风格演变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1.

[2]刘博,范旭东. 浅析传统素描和工业造型的相互影响[J].设计.2014,02.

[3]白颖,丁玉兰.谈汽车设计中的外观造型艺术[J].城市车辆.1999,增刊.

[4]赵婷婷. 与途观L共享技术 柯迪亚克靠什么出头?.太平洋汽车网.2017,02,23.

[5]首届中国优秀汽车工业设计评选——“最美中国车”(商用车获奖车型).中国工业新闻网.2013,12,20.

猜你喜欢
外观设计艺术创作车辆
中国外观设计保护制度的改革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德国车辆来波兰加油
以色列新《外观设计法》8月7日生效
车辆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冬天路滑 远离车辆
新款赤足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