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代名医王旭高应用厚朴治疗臌胀的用药特点

2018-01-12 05:34黄育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泽泻青皮中焦

赵 青 邓 舟 黄育华

1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级研究生班 (湖北 武汉, 430061) 2 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

王泰林,字旭高,清代著名医学家,著有《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医案》、《西溪书屋夜话录》等。王氏在肝病的证治上建树颇多,他认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提出了著名的“治肝三十法”,在《王旭高医案》一书中记录了大量的医案,尤其以“臌胀”记录最多,解析最为详细,笔者将根据《王旭高医案》 “臌胀篇” 中的医案浅析王旭高应用厚朴治疗臌胀的用法与规律。

1 膨胀的认识

臌胀自古被列为中医四大难证之一,其基本病机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王氏认同此病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无论气臌、水臌、血臌,最重在肺脏”。肺为华盖,位置居五脏之首,为气之主,主治司节,一方面肺气参与宗气的生成,另一方面,肺气与肝气相互协调,左升右降,为中焦气机枢纽。肺气受损,肺气壅遏,则一身气机紊乱,于是脾失健运,肝木横逆而为气臌;肾失枢转,膀胱水道不利而为水臌;肝失疏泄,气滞血凝而为血臌。臌胀病位在中下焦,主要由中焦气机阻滞所致,因此治疗臌胀,尤应重视气的治理。而气的生成、运行、转化,无一不依靠上焦肺的肃降,中焦脾胃的转输。治疗当以肃降肺气,疏利中焦气机为本。肃降肺气,一方面可与肝气升降协调,行中焦气滞;另一方面可起到揭壶理气的作用;因此在治疗臌胀时,治肺尤为重要。

2 厚朴应用

厚朴,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肺、大肠经。功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尤善行脾胃之气,既能除无形之湿满,又能除有形之实满,是治疗湿阻中焦,下气除满的要药;又可燥湿消痰,下气平喘,如苏子降气汤,厚朴麻黄汤;此外,厚朴配伍半夏、茯苓可治疗七情郁结,痰气互阻之梅核气证。厚朴能同时降肺与脾胃之气,使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津布;又能燥化湿邪,使湿去则气行;还能条畅情志,疏解郁结,正对臌胀病机。《本草汇言》曰:“厚朴,宽中化滞,平胃气之药也,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食积于胃,羁而不行,或湿郁积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以燥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也。”《本草经读》曰:“厚朴,气味厚而主降,降则温而专于散,苦而专于泄,故所主皆为实症。”李杲云:“厚朴,苦能下气,故泄实满;温能益气,故能散湿满。”、“能除腹胀”、“结者散之神药”。. 沈孔庭云:“厚朴辛苦温燥,入脾胃二经,散滞调中,推力首剂。然配他药,无往不可”。

3 王旭高应用原朴之特点

王旭高继承了这些医家的观点,在其医案中,大量用到厚朴。根据其医案所论臌胀之因、脉、证、治,探讨王旭高应用厚朴治疗臌胀的用法与规律,分述如下。

3.1 气滞湿阻证 此证型是由于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所致,是最常见的证型,分为气滞重于湿阻,湿阻重于气滞,气滞与湿阻并重。

3.1.1 气滞重于湿阻 某某,腹但胀而不满者,属气,乃木乘脾土也。方用川连、香附、砂仁、川朴、青皮、焦六曲、怀山药、茯苓、陈皮、泽泻。本证病属初期,气滞甚则胀而不满,方中用川朴配伍青皮、陈皮、香附行中焦之气为主,同时配伍砂仁燥中焦之湿,茯苓、泽泻利下焦之湿。如此,气行津布,胀满自除。

3.1.2 湿阻重于气滞 秦某,腹胀足肿,纳食则胀益甚。湿热挟气,填塞太阴,臌胀重症。方用川朴、赤苓、大腹皮、青皮、泽泻、枳壳、黑丑、山楂炭、甘遂、通草、生姜。复诊腹胀稍宽,足仍浮肿。运脾化湿,冀其渐平。方用川朴、赤苓、大腹皮、川椒目、苍术、泽泻、陈皮、焦六曲、黑丑、通草、枳壳、生姜。本证初诊时即可见腹胀足肿,病情进展,水肿已延及下肢,此时病机当为湿阻重于气滞,初诊予川朴配伍茯苓、大腹皮、泽泻、黑丑、甘遂急利中、下焦之水湿,因患者纳食则胀益甚,并予厚朴配伍青皮、枳壳行中焦之气滞。二诊时腹胀稍宽,足仍浮肿,此时气滞渐消而水湿仍在,王氏以运脾化湿为法,在前方基础上去峻下逐水之甘遂,加用苍术、陈皮,厚朴与苍术配伍是运脾化湿的常用药对,与陈皮配伍则有健脾之意。

3.1.3 气滞与湿阻并重,而正气不虚 某某,痞块由大疟日久而结,多因水饮痰涎与气相搏而成。久则块散腹满,变为臌胀,所谓癖散成臌也。脉细如丝,重按至骨乃见弦象,是肝木乘脾也。口干,小便短少,是湿热不运也。匝月腹日加大,急宜疏通水道,泄木和中。方用五苓散加川朴、姜汁炒川连、青皮、陈皮、大腹皮、木香、车前子、通草。另服附方厚朴散∶川朴、枳壳、木香、青皮、陈皮、甘遂、大戟、干姜共为末。每服一钱,用砂仁、车前子泡汤调下。本证中脉沉细弦,腹大,口干,小便短少。患者气滞与湿阻并重,且有化热趋势,而正气不虚。方用五苓散、车前子、大腹皮以淡渗利湿,用厚朴配伍青皮、陈皮、木香行中焦之湿满、气滞,川连则行清热之功。三管齐下,气滞、湿阻及蕴久化热之邪并除。附方厚朴散中沿用前方之意,且将淡渗利湿的五苓散换成甘遂、大戟,逐水力更强,易川连为干姜,用于寒湿较重而无蕴久化热之邪。由于方中有甘遂、大戟,故体弱不能耐受攻伐者不可用。

3.2 水热蕴结证 此证型由于湿热壅盛,蕴结中焦,浊水内停所致。陆某,疟后湿热内蕴,脾胃之气不利,为口糜,为腹胀。先和中清化为法。方用川朴、川连、六曲、赤苓、大腹皮、枳壳、泽泻、黑山栀、陈皮、砂仁。本证中,患者素有湿热,口糜为脾经湿热的典型表现。方中川连、泽泻、茯苓、栀子为清利湿热的常用药物,配伍川朴、陈皮、砂仁、枳壳条畅中焦气机,再予厚朴配伍神曲消除有形之实满,则湿热可除。

3.3 阳虚水盛证 本证由于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湿内聚所致,也是较为常见的证型。张某,痢后阳虚,水湿不化,腹满面浮足肿,而色青黄,脉来虚细。为臌胀重症,方用川熟附、猪苓、茯苓、白术、党参、肉桂、泽泻、陈皮、神曲、砂仁。又温通脾肾之阳,疏利决渎之气,冀其胀消肿退。方用熟附子、肉桂、白术、猪苓、泽泻、茯苓皮、冬瓜皮、川朴、陈皮、通草。两方皆用桂、附温肾阳,苓、术健脾利湿以治脾肾阳衰之本,猪苓、泽泻以利水湿之标,后方较前方易党参、神曲、砂仁为厚朴、通草,以厚朴之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之力加强疏利中焦气机,中焦气机条畅则更有助于脾气运化,起到相反相成之功效,即王氏所谓“温通脾肾之阳,疏利决渎之气”。

4 心得

李阳阳通过对《中华医典》中魏晋至明清时期与臌胀有关的289条处方的用药分析发现,在289条处方中,厚朴被使用70次,为使用频率第4的药物,在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药对中,有厚朴的药对达到3对,在使用频率前10的常用的三味药的组合模式中,有厚朴的药物组合有5组。张爱娟[2]对晚清民国及1876年以后检索到的膨胀798条分析发现,在使用频率最高的20味中药中,厚朴分别在第15及19位,由此可见,厚朴在臌胀病治疗上使用的频率高,时间长,配伍广泛。

一般医家认为厚朴苦燥伤阴,破气败脾,肝病阴虚者不宜。而在王旭高的臌胀医案中,厚朴一药的应用有16次之多,尚不包括水肿。王氏喜用理气、行气之品,一是畅达气机,疏通气血;二是气行则水行,理气行气可载水下行,达到逐水消胀的目的。王旭高在运用厚朴治疗臌胀时,主要从气、湿入手,若气滞湿阻,常配伍青皮、陈皮、大腹皮、茯苓、泽泻等行气利水;水湿较甚而正气不虚者,可配伍五苓散;若出现水肿延及下肢,可予牵牛子、甘遂峻下逐水;若水湿蕴久化热,酌加黄连以清热燥湿;若久病者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可配伍肉桂、附子、茯苓、泽泻温阳利水。同时厚朴与半夏、茯苓等药物配伍时暗含半夏厚朴汤之意;臌胀患者多心情抑郁,可予此方化痰理气,疏和抑郁。王氏在治疗臌胀的气滞湿阻、湿蕴化热及阳虚水停证时灵活运用厚朴,配伍行气、利水、温阳之品,是对于经典的传承,其提出的“重视肺气”也是对臌胀病机及治法的创新。遗憾的是王氏在论述方药时对于剂量和用法的叙述不甚完备,对于血臌的论述较为单一,仍需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泽泻青皮中焦
泽泻到底“毒”不“毒”
UPLC-MS联用同时测定建泽泻中8种三萜类化学成分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直播销售 青皮她园火龙果供不应求
长江流域春季设施栽培东方泽泻和川泽泻花薹的产量与品质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年少不信邪
年少不信邪
年少不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