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往的“美好生活”是什么

2018-01-12 10:48
新传奇 2017年44期
关键词:美好生活北京教育

“更多年轻人走进健身房”“避霾游渐成中国人‘刚需’”“中国老年人正排队重返大学”……如今,外媒越来越喜欢报道中国人的新生活态度与方式。中国人向往的“美好生活”究竟什么样?来听10名来自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士的想法。

不依靠父母,自己买套房子

魏玉刚,29岁,快递员,居住在北京的山东泰安人:今年是我来北京的第3年,现在是一名快递员。我肯定最希望工资能再高点。我们农村来的人不怕累,就是希望多劳多得,也能有钱去逛逛商场、看看电影什么的。另一方面,希望社会能对快递员多一些善意和尊重。

如果可以,我肯定想留在大城市,但房子、户口、医疗、教育这些问题都难以解决,而且也总有一种难融入的感觉。希望大城市能够对外来人口更加开放,能够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也让他们靠自己的拼搏实现自己的梦想。

倪坚强(化名),28岁,浙江省舟山市某单位公务员:我来自江苏省泰州兴化市的一个农村,大学毕业后曾在家乡当了3年村官,后来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现单位工作。对于我个人而言,最大的向往就是可以在不靠父母的情况下在舟山买套房子。

我在做大学生村官时,最大的感受是现在医疗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在农村看病更容易、更便宜。另一方面,农村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确实快了不少。

对于美好生活,我比较关注农村建设这方面。我们总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农村的环保没有完全跟上去。比如我所在的村子的河水污染就比较严重。这让我也很担心父母的饮水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文化活动还比较匮乏,老人们除了跳广场舞、打麻将,也没有别的娱乐活动。实际上,大家挺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

黄小希,29岁,全职妈妈:2014年生下宝宝后,为给她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我们决定举家从北京“逃离”到海口。2015年3月,我结束了5年的职场生涯,开始做全职妈妈。海口的空气确实比北京好,但让我颇为惊讶的是,除了房价,这里的生活物价不比北京低。希望今后物价能稳定一些。

孩子过两年要回北京上学。之所以决定回京,是因为海口的教学水平比北京差不少,如果各地教育资源能再平均一下,我们会考虑留在海口。

近年来,农村经济增长比较快,农民们也过上了新生活。不少农民住上了别墅式的新房子,还买了私家车

孩子入托以后,我考虑重回职场,但两年半的“缺席”让我感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更多来自于对全职妈妈、或者说对育龄女性的“歧视”。比如我去面试的公司,对方就开门见山地问我“谁带孩子”“能否加班”“能不能适应繁忙的工作”,好像对我的专业技能没那么重视。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律保护育龄女性的权益,但我认为力度还不够。当然,更多地还是需要形成一种宽容的社会氛围,在职场上减少对女性、尤其是育龄女性的偏见。

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梦想

叶薰飚,33岁,北京核桃林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创始人:我从事的领域是“新媒体精准营销”,说白了就是让广告客户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有价值。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我深切体会到国家这些年对互联网产业的重视。以我所熟悉的互联网广告为例,虽然“精准投放”的概念源自国外,但这种理念及其技术已经被国内的几乎每一家互联网企业运用得炉火纯青,极大地降低了商业成本,而这在国外只是几家大企业的“专属”。我心中“美好生活”的样子,是有更多的互联网从业者在国家创新战略营造的开放环境中开花结果,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在技术驱动下引领世界。

李建男,37岁,中联影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就社会而言,我认为如今百姓基本可以解决居住问题,大家不仅想有房住,而且要住得更好。在教育方面,我们也不用像父辈那样发愁,考虑全家只能供得起一个大学生这样的问题。现在我们有条件追求更全球化、更全面的教育,可选择的范围更广。

我的生活在物质与精神方面基本得到满足。在此前提下,我想更多人会和我一样,把关注点集中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也就是追求健康。我希望小区、街道能多些绿化,政府能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活得绿色。

吴杰庄,43岁,香港青年联会主席、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现在我有自己的事业,主要关注互联网创新领域,在空闲时间会帮助香港青年创业以及到内地交流。香港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过于依赖金融、物流等行业,年轻人如果只把眼光放在香港,机会将很有限。我认为的美好社会,就是每一个年轻人处在一个公平、公开的环境中,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工作以外,大家能有个好的环境来与家人享受生活,让下一代安心健康地成长、多元地发展,对社会对国家有所贡献。

杨琼英,十九大代表,云南玉溪市第一小学校长:十九大报告在涉及民生内容部分里,首先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非常感动。这一次来北京,我专门带来一个小册子,记录的是十八大以来我们整个云南教育的新变化,尤其是山村学校的变化。我觉得城乡教育一体化如今已基本实现。走进山区,我们能够看到的最美的建筑往往都是学校的校舍。可以说,城乡教育一体化在硬件上我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和教育界的其他同事们最关注也最需要做的就是在师资等软件上进行提升与均衡。

我已经过上了美好生活

古兰丹,51岁,浙江义乌稠州医院医生:1966年我出生在新疆喀什,17岁当兵入伍,2004年退伍。退伍后被和田一家民营医院聘用,从穿绿军装的战士变成穿白大褂的医生。2007年初,我来义乌探亲,机缘巧合成为义乌稠州医院的医生。

我是个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工作之余负责稠州医院的党建工作。组织党员学习会、发展年轻党员等,你看我的微信头像和背景就是不久前在党员活动中拍的。我还和社区的姐妹们一起跳广场舞,组织红歌会,让年轻人知道军歌、红歌也很好听。义乌的少数民族同胞和外国人越来越多了,每次组织活动,我们也会拉这些“新义乌人”参加,彼此间慢慢消除了民族和国籍的界限。

步入老年,家人安康,子女成才,有可以发挥余热的工作岗位,有可以乐呵乐呵的社交活动,我觉得这已经算是过上向往的生活了吧?

张平江,63岁,河北雄安农民:我是在白洋淀土生土长的农民,靠水而居,经营农家乐,今年年初听说国家要设立雄安新区,村里人都高兴坏了。这半年来,我们身边变化不小。游客更多了,大家都想看看新区什么样,来这里留个念,等以后建成再来做对比;自然环境好多了。

我亲眼见证了国家富起来的过程。改革开放前,能有辆自行车我就很满足了;改革开放后,我就想着什么时候能有辆摩托;现在,花十万八万买辆汽车也不新鲜了。以前耕地都得靠牛犁,现在全都用机器。

听人说,未来雄安会是一座绿色城市,我盼望着雄安新区能建设得超过北京、上海。住得宽宽敞敞,养老和孩子教育不发愁,这就是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杨丽华,85岁,北京退休中学教师:我能够感受到,过去5年国家是真的在富强。最近看了一部新播出的纪录片《辉煌中国》,里面的港珠澳大桥、高铁等工程让我觉得国家现在很了不起。如今中国的发展被不少国家羡慕,大家都来学习中国经验、中国智慧,这是从前没有的。

我最向往的生活其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疗体系更加完善、方便,养老机构覆盖更广,服务更好;另一方面是希望子女孝顺,这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整个社会风气都有关,希望“孝”能成为全社会都推崇的良好风气。

猜你喜欢
美好生活北京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北京,北京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