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igLON5抗体综合征新进展

2018-01-13 01:55刘娟丽王雷程宏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8年4期
关键词:延髓脑炎免疫性

刘娟丽 王雷 程宏

自身免疫性脑炎是近年来神经内科的热点,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不同种类的免疫性脑炎越来越多,关于抗NMDA受体脑炎、抗LGI1脑炎等文献很多,而关于抗igLON5抗体综合征方面病例及文献国内报道甚少,故特此对其综述。2014年Sabater[1]等报道1组以睡眠异常、延髓功能障碍,步态不稳为临床表现,治疗效果较差,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病理发现脑干、下丘脑Tau蛋白沉积,均伴有抗igLON5抗体阳性的综合征。其突出特点为睡眠障碍、球麻痹、动眼神经障碍、舞蹈样动作等,其他症状甚至掩盖或早于睡眠障碍,患者多因慢性睡眠障碍或神经变性疾病就诊,对本病缺乏认识,误诊率较高,造成致死性后果。本病若得以早期诊断、治疗,或许可改善预后[2]。

1 发病机制

igLON5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一员,具体功能不详[3]。但IgLON家族的其他成员在大脑神经元寻路和突触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4-5],与自闭症、肿瘤发生相关[6-7]。Sabater等[1]发现所有患者均有igG4和igG1亚型,二者致病机制不同。IgG4抗体与抗炎反应有关,还与以下疾病相关[8],即MuSK抗体阳性的重症肌无力, LGI1或CASPR2抗体相关的脑炎[9],发病机制为免疫反应导致靶器官抗体密度的可逆性降低所致,抗免疫治疗有效,而抗IgLON5抗体综合征免疫治疗几乎无效[10]。Sabater 研究发现抗igLON5抗体主要亚型为Ig4,同时还包括Ig1和少量Ig2、Ig3[6]。igLON蛋白包含3个免疫球蛋白样域[5]。抗igLON5- Ig1抗体识别抗原的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2参与介导的免疫反应,导致神经元表面抗igLON5抗体不可逆的减少可能是抗igLON5抗体综合征的发病机制[3]。

2 临床表现

本病平均发病年龄64.5岁,女性居多,多为慢性病程[2];以睡眠障碍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出现行走不稳、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吞咽障碍、中枢性低通气、舞蹈样动作、口面部不自主运动等。关于本病的文献报道目前较少,Gaig等[2]通过对22例确诊抗igLON5综合征总结出其临床表现,具体如下:

2.1 睡眠障碍

视频多导睡眠图提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喘鸣、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如在床上挥动手臂、踢腿、喊叫、起床,偶可出现磨牙、大笑、唱歌等,也可见非快速眼球运动期和快速眼球运动期均出现的异常运动、睡眠结构异常,失眠、不可抗拒的白天过度嗜睡。研究发现RBD与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痴呆等病密切相关,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紊乱可能只是上述这些疾病的首发症状[11]。某些药物应用或撤药时比如抗抑郁药、中枢性抗胆碱药以及镇静催眠药等也可出现RBD。故RBD对本病诊断无特异性。RBD和共核蛋白病变(synucleinopathies)之间存在比较密切的联系,共核蛋白病[12]包括1组神经退行性障碍如帕金森病(PD)、Lewy体痴呆等,它们共有的病理性损害是不可溶性 α-共核蛋白选择性地在易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上沉积。与抗igLON5病理相似,故推测本病为共核蛋白病可能,需进一步证实。睡眠障碍多为本病的首发症状,但无特异性,患者多因此就诊,常常容易被忽视。

2.2 延髓功能障碍

多数患者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喉鸣、流涎、声带麻痹、呼吸衰竭发作。部分患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需入住ICU治疗。Schröder[13]报道1例以孤立吞咽困难发病的抗igLON5综合征。

2.3 步态异常

多因平衡功能受损所致,表现为走路不稳、经常跌倒、异常姿势反射,部分患者有起步困难。

2.4 自助神经障碍

尿频、尿潴留、夜间遗尿、发作性大量出汗、体位性低血压、心脏自主功能障碍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应激性心肌病,并且心脏自主功能障碍有可能是本病猝死病因[14-15]。

2.5 运动障碍

可表现为舞蹈病、肌阵挛、肢体震颤、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面肌痉挛。Ren Haitao[16]报道1例以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的本病。

2.6 类psp症状或动眼神经障碍

水平和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类似PSP表现,部分达到PSP诊断标准。

2.7 认知功能障碍

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力障碍,部分达到痴呆诊断标准。

3 辅助检查

颅脑MRI,脑电图,CSF和肌电图检查无特异性。Zhang[15]提出18F-FDG PET/CT有助于诊断本病。视频多导睡眠图对本病诊断意义较大,可发现呼吸睡眠暂停,RBD等。

4 诊 断

2016年Gelpi 依据病理提出诊断标准[10]如下:①可能的诊断标准须满足以下所有(1)神经退行性疾病伴有神经元缺失和神经胶质增生区有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且无炎性浸润;(2)发现p-Tau的神经元缠结,有3R-Tau,4R-Tau神经毡形成的包涵体;(3)皮层下结构发现p-Tau,包括下丘脑、脑干和脊髓腹侧被盖上;②很可能的诊断标准须满足可能的诊断标准及至少以下一项,即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NREM和REM睡眠睡眠呼吸暂停),或脑干,主要是延髓功能障碍;HLA-DRB1 * 1001和HLA-DQB1 * 0501基因阳性;确定的诊断标准须满足很可能的诊断标准同时血清或脑脊液IgLON5抗体阳性。

5 鉴别诊断

5.1 自身免疫性脑炎

部分自身免疫性脑炎可出现RBD,其中以抗 LGI1抗体脑炎、抗 Caspr2 抗体脑炎为代表,发病人群多为60岁左右的男性[17]。抗 LGI1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是短时记忆力损害、癫痫发作、人格改变和快速动眼期睡眠异常等。癫痫发作典型表现是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 ,即一侧手臂及面部肌肉<3 s的短暂收缩。约60%的患者出现低钠血症[18];84%的患者MRI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颞叶内侧T2信号增强[19]。抗 Caspr2抗体脑炎[20]可广泛侵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表现为脑炎、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神经性肌强直、肌肉抽搐、肌束震颤或 Isaacs综合征)或两者共同存在(Movan’s 综合征)。Movan’s综合征[21]的症状包括神经性肌强直、失眠、精神错乱、遗忘、幻觉等症状,多汗、心血管功能异常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和神经病理学疼痛。自身免疫性脑炎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在数天或数周内迅速发展,患者出现情绪、行为、记忆和(或)运动的改变,可有脑电图异常,相关抗体测定可鉴别。

5.2 运动障碍性疾病

抗igLON抗体5综合征可出现肌张力增高、不自主运动、震颤等类帕金森症或类PSP样表现,但同时多数伴有睡眠异常,多导睡眠图有异常,血或脑脊液igLON5抗体阳性可鉴别。

5.3 球麻痹

本病多数累及延髓,出现呼吸困难、球麻痹,需与脑卒中引起的球麻痹鉴别,颅脑MRI可作出鉴别。同时还需与进行性延髓麻痹鉴别,进行性延髓麻痹是延髓和桥脑颅神经运动核的变性疾病,为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类型,呈进行性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及面肌和咀嚼肌的无力,是一种进行性延髓麻痹。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快,病情重,可致患者瘫痪甚至危及生命。进行性延髓麻痹可致患者呼吸吞咽困难、呛咳、发音不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常因并发吸入性肺炎、窒息等而危及生命。

6 治疗及预后

包括免疫治疗和一般治疗。

6.1 免疫治疗

分为一线免疫治疗、二线免疫治疗和长程免疫治疗。一线免疫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血浆交换。二线免疫药物包括利妥昔单抗与静脉用环磷酰胺,主要用于一线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详见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本病多数对免疫治疗无效或收效甚微[1],有学者[16]给予静注丙种免疫球蛋白、霉酚酸酯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抗igLON5抗体滴度均明显好转,可能与病程短、就诊及时相关。抗igLON5综合征病程长,免疫反应导致细胞表面神经元功能不可逆障碍引发神经细胞变性,新Tau蛋白沉积,故若及时发现、治疗,神经元功能障碍可能恢复,临床症状可改善[1]。

6.2 一般治疗

对于肢体震颤可给予美多芭,呼吸衰竭需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给予改善睡眠、降低肌张力等对症治疗。

7 结束语

有关抗igLON5抗体综合征文献目前相对较少,对本病认识相对欠缺,随着病例样本增多,将对其有更深的认识。当临床上经常遇到睡眠障碍的患者,尤其多导睡眠图提示RBD、睡眠呼吸暂停、喘鸣,或白天嗜睡合并步态异常、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舞蹈样动作、肢体震颤、动眼神经障碍等需高度怀疑本病[1]。完善脑脊液、血清抗体检测及HLA-DQB1*0501和HLA-DRB1*1001检测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猜你喜欢
延髓脑炎免疫性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延髓梗死远期不良预后的影像学分析
延髓不同区域梗死的预后分析
延髓星形细胞瘤多模影像配融改进算法临床研究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