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 探究 感悟

2018-01-13 00:33汪正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议课

汪正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对于学校和一线教师来说,观课、议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常态以及最有效的研究,同时也是提高老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方法和手段。它是一个行动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互相学习、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如果观课是采集信息的过程,那么议课则是基于证据的分析、评价、反思、对话和研究。

关键词:教学分析视角;观课;议课

每年各个学校开展的观课活动并不少,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老师会非常认真地记录听课笔记,但教师往往观课只是流于形式,为了完成检查的任务;或者观课过程中感觉收获颇多,但事后却慢慢遗忘。在每次的观课结束后,留下来听专家点评的老师是少之又少。而对于评课,很多老师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说些什么;有些老师聚在一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目的不明确,建议不够有效,让上课老师不知该如何“舍取”。为了迫切地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进行了思考和尝试,现通过陆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直角”一课为例简单谈一谈从教学分析的视角来浅谈如何议课。教学设计如下:

一、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任务单完成情况

师:小朋友,刚才的视频我们昨天已经看过了,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板书课题)对了,我们要认识直角。(板书:认识直角)

师:课前,陆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布置了4个学习任务,我们来看一看。

师:现在,请你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先互相看看任务单,再交流交流完成的情况。

2.汇报4个学习任务,巩固新知

(1)任务一:找出直角

师:第一个任务在物体的面上找出直角,谁愿意来汇报呢?

师生讨论汇报交流。

(2)任务二:验证直角

师:你们描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吗?我不相信,只用眼睛看看,就能说它是直角了?谁愿意上来验证一下?(生汇报)

(a)生验证。

师采访:陆老师想采访你一下,你是用什么进行验证的?(三角板上的直角)指一指,比一比。

(b)师示范。

示范验证直角的方法。

(c)师生一起验证(换角)。

(d)生生验证(剩下的3个直角中,任选一个来验证)。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确定描的这些角都是直角。(课件呈现6个直角)。

(3)任务三:标记直角

师:既然确定都是直角,那我们就要给这些直角做上直角标记,这就是我们的第三个任务,完成了吗?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反馈。

(4)直角的大小比较

师:好,刚才我们一共找到了6个直角,它们的位置不同,大小怎么样?

转动直角说说发现,闭眼记忆形成表象。

(5)任务四:认识锐角、钝角

师:除了这六个直角外,还有一些角,是什么角呢?师生汇报交流,明确判断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6)小结:和验证直角一样,我们也是先找到三角尺上的直角,点对点,边对边,看另一条边,如果这条边在三角尺的里面,说明它比直角小,就是锐角;如果这条边在三角尺的外面,说明它比直角大,就是钝角。

展示课件(锐角和钝角抽象)看!这些角比直角小,它们是锐角,这个角比直角大,是钝角,我们都可以用小圆弧做上标记。

(7)三个角比大小

师:通过自学交流,我们又认识了直角的好朋友,锐角和钝角(贴图),你能根据它们的大小关系,给它们排排队吗?(还可以怎么排?)

二、巩固练习

第1题。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或钝角?

师:仔细观察这些角,想一想是什么角?想好了吗?我们来抢答。

小结:这一题完成得很好,接下来陆老师想看谁能火眼金睛,把下面图形中的直角都找出来了。

第2题。照样子把直角标出来。

师:请你打开课堂作业单完成第2题,开始!那剩下的角又是什么角呢?上面4个图形中有两个图形比较特殊,你发现了什么?

三、协作探究

做角。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直角,你能自己做一个直角吗?(屏幕显示要求,展示汇报,评价反馈。)

四、展示质疑

同学们,你们通过课前自学,课上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深入研究了直角、锐角和钝角。陆老师记得课前你们还提出了自己的小疑问,我们来看一看。

展示图片,回应质疑,全课结束。

从教学分析的视角出发我们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的目标与效果;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的过程与结构。

1.教学目标与效果的达成

“认识直角”这节课主要教学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陆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基于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将教学目标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務(1)认识直角;(2)规范画出直角标记;(3)会用三角尺验证直角;(4)认识锐角和钝角。另一个是课堂学习任务书中的达成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结合图形辨认与验证。(2)经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感受直角特征。(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我们可以发现,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中的目标非常明确,学生通过课前的微视频完成四个学习任务,初步达成课前预设目标,并让学生将自学中遇到的困惑和建议记录下来,通过课堂的交流、操作和合作,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解决了课前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很显著。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陆老师将本节课的重难点设定为验证直角的方法。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中,陆老师就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并让学生学会用三角尺来验证直角。通过课前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调查,我们会发现,学生都知道三角尺中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已有经验,也能够用三角尺中的直角去验证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课中,陆老师对学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提出了质疑,请学生上台进行验证。通过学生的演示、交流,明确了验证直角的方法,规范了验证直角的步骤,使这节课的重难点得到了突破。我们从整节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出这个过程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

3.教学的过程和结构的建构

在设计这节课之前,陆老师充分地对教材进行了研读和分析,通过对角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直角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角,根据与直角大小的关系来判断锐角和钝角,也是基本的判断方法。教材在这里安排了对这三种角的初步认识,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充分考虑了相关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陆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不同于一般的课堂,她以课前自主学习单为切入点,通过学生对学习单四个任务的汇报交流来进一步巩固新知。这四个任务分别为:找出直角—验证直角—标记直角—认识锐角、钝角。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完善自己对本内容的知识体系。而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任务单中的巩固练习: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画直角符号,以及协作探究中利用材料做直角,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最后,回顾学生课前的困惑,学生在经过了课前自学,课上交流讨论,小组合作,深入研究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后,深切地感受到课前的疑惑已经在课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解决。

这节课的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基于“以生为本”的出发点考虑,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数学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这就离不开数学活动。注重学习过程更离不开数学探究活动。只有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养成具有实践、探索、交流的主动学习过程,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议课
指向教师素养提升、文化营造的评、议课主题研修
“四心”让议课更精彩
浅谈观课议课的策略
议课形式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