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与“均沉”

2018-01-15 03:03翁心诚
少林与太极 2018年1期
关键词:意气君臣王先生

文/翁心诚

王壮弘先生是王氏水性太极拳的创立者,是一位广有影响的太极大家。他在《上善若水》一著中指出:我看还是“意气均来骨肉沉”较为实际。

魏树人先生是杨式太极拳的另一大家。他在《太极拳术理论与剖析》一著中,对“意气君来骨肉臣”的解释是:各种拳术的习练都是锻炼人的骨骼与肌肉,故而很多人练拳都是以骨骼、肌肉的动作为主的,但太极拳术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意气,以意引形体,用内气催姿势,意气为主,骨肉为辅。李和生先生也是杨式太极拳大家,被香港太极拳协会赠以“武学泰斗”金盘。他在《杨式太极拳内功解秘》一著作中说:就其意念精神与肢体动作相比,二者的关系是“意气君来骨肉臣”,意念精神为君,肢体为臣。所以,朱怀元大师说,太极拳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内功,是神意气的化合。

仅比较上述三者关于“意气君来骨肉臣”的论述,问题便摆在习练者面前:一、王壮弘先生认为意气均匀,骨肉沉劲,两者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状态。即训练中,顺其自然,恬淡平和,不矫揉造作,不多动妄动,不乱动,屈伸开合,一动一静,均应自由自在。当然,他只是说这样练“实际”。二、魏、李二先生认为:本拳论的思想核心是谈关系,精气神与肢体关系,即君臣关系、主辅关系,这样练,以意引气以气运身,以意气催身形手势变化,是太极拳本质的体现。

那么,王先生强调什么呢?强调习拳者意气与肢体都要稳定、中和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意气缓和、中平,这样才能引领肢体,肢体应在地心引力作用下保持一种沉劲,这样才能练出太极内劲,这是一种太极训练方式与方法,故而王先生认为这是一种切实训练。

从简析中,我们得知,三位先生共同强调的是太极之哲理、太极之韵味、太极之精髓。不同的是王先生强调太极拳的水性特点与阴阳互济,一方面不否定意气与骨肉的主辅关系,另一方面则有深层思考。从这一层面讲,魏、李二先生是对太极训练心意精气神的再次强调,而王先生则是深一步在原则性基础上强调状态训练与方法训练,于实训益处更大。余议当否,请大家指正。

猜你喜欢
意气君臣王先生
不速之客
雪夜读书
出尔反尔的誓言
从《氓》看女子的抱怨和依恋
不该丢失的意气
谈意气
学渣当自强
寻狗启事
见鬼了
见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