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健康中国:医师队伍应有新作为

2018-01-15 18:08
中国卫生 2018年4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委员医师

文/本刊记者 孙 梦

讨论嘉宾: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 张雁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郭燕红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 李为民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人民医院院长 陈树波

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眼科防治研究所所长 李甦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韩雅玲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 徐丛剑

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副院长 秦叔逵

全国政协委员、福州市第二医院副院长 林绍彬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 霍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 张澍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为了更好地发出医疗卫生领域的声音,中国医师协会在京召开第十届“声音•责任 2018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主题为“新时代 新思想,医师队伍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新作为”。与会代表、委员就如何提升医师队伍建设水平、如何弘扬医师职业精神、如何调动广大医师积极性等话题展开讨论。

诠释好医师群体价值

郭燕红: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广大医师队伍是重要的中坚力量。

如何建设和发展医师队伍,最大化地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从几个方面实施:加强医师队伍建设,健全医师培养和培训制度,全面提升医师队伍的能力水平;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倡导尊重医师工作成果和辛勤付出,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关爱医务人员,特别是关爱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维护好广大医师的权益,激发工作活力。

韩雅玲:

医师队伍要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有新作为,应该从4个方面入手:健康扶贫,去年,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派出12名医务人员到西藏自治区帮扶工作,在短短6天时间里,救活了一条生命,未来这样的工作还要继续。培训年资较高的医生,不仅要治好病,还要负责培养基层年轻医生,医生可在医联体框架内,借助互联网形式,开展和接受教育培训。注重创新,要通过充分发挥医生才智、结合医生经验和医疗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调动医生积极性,对学科带头人要加强人文、素质和管理教育。制定考评和考核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科室、学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共同发展。

加强医师队伍培养培训

李甦雁:

要解决患者多、医生少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取得经济支持后,下一步应当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开展同质化培训。因为各医院水平参差不齐,培养出来的医生也不尽相同,希望加快建立规范化培养体系,保证专业医学人才的输出。

李为民:

少数民族地区医院骨干医师的短缺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能全面提高民族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将会严重制约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有关部门应建立骨干医师到民族地区履职的激励机制。

霍勇:

基层医生是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基层医生满足不了当今医学发展和疾病防治的需求,有关部门应重视考评医生的质量。首先,要建立医生队伍标准;其次,应该通过更好的培训提高医生队伍质量。

未来,应该对医生质量和标准开展顶层设计。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问题需要得到更多重视,建立高质量、符合标准的医师队伍,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得到更好的支持,比如住培和专培的待遇问题等。

张澍:

我认为,应该加快建立、完善医生继续教育体系。国家应当考虑建立医生教育基金,用基金帮助基层医生培训、专科联盟培训和国内外交流。

形成尊医重卫良好氛围

张雁灵:

在全社会树立符合新时代社会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的医生新形象,能对整个医疗行业产生凝聚人心、弘扬正气、催人奋进的作用。作为健康中国的主力军,不管是专家还是基层医生,不管是大医院或是乡村诊所,每位医生都应该以新面貌开创健康中国的新局面。

陈树波:

要让医生队伍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先,要让社会公众正确评价医生群体。医生是伟大的职业,医务人员经常超负荷工作,全心全意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医务工作者的风险需要得到社会公众的肯定。其次,还要让大家了解医生群体。这需要医生主动作为、主动发声。医生应该在新时代多发出自己的声音,提高自身影响力、寻求公众支持。

徐丛剑:

在国内,医生的工作量一直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实际上,国际上很多国家对医生的工作量是有限制的,比如一名病理学医生一年读片的数量不能超过两万张,否则即被认为难以保障医疗质量。因此,我经常劝我身边的专家:要适当限制自己在临床一线的工作时间,留一些时间指导下级医生;留一些时间去思考疾病预防;留一些时间思考医学发展;甚至要留一些机会给下级医生。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跳出原定思维圈,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制定接下来要走的路,为自己,也为他人。

呼吁给医生更多关爱

林绍彬:

调研发现,我国医务人员的数量与美国相比少了一半。全国300余万名医师要服务13多亿人口,比例悬殊太大,来自家庭、工作和社会的巨大压力,直接造成医生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高血压、乳腺癌等疾病。2017年,一些风华正茂的年轻医生离我们而去,令人十分痛心。

作为一名医生,我呼吁政府和社会给医生更多关爱,让医生在保证自己生命健康的情况下,救死扶伤。

徐丛剑:

医生薪酬一直是避不开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托低、限高”,我国高年资的医生和低年资的医生收入差距在全球来看都是比较大的,现在更应该关注低收入、低年资的医生。

李甦雁:

近年来,医生带病工作经常引起热议,我非常不赞成这种现象。带病坚持工作形同疲劳驾驶,这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对此,我建议医院能培养医助,解放医生,提高工作效率。除了强健的身体,医生还应该拥有强大的心理。医生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然而却缺乏心理疏导,长此以往,非常不利于医生的身心健康。希望相关部门和全社会能够更加关注医生身心健康。

秦叔逵:

除了提高医疗技术、增强服务意识外,医务人员还要增强维权自律意识,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顶层设计,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互相沟通合作,真正落实上下联动措施,保护更多医务人员,同时造福更多百姓。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委员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中国医师节》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如何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