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18-01-15 21:43郭玉敏章志超
关键词:骨科常规关节

张 惠,张 毅,郭玉敏,章志超

(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本研究择取我院骨科手术患者88例,比对常规护理以及加速康复护理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院内感染,验证加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现医学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骨科手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常规组及加速组,各44例。排除标准:精神意识严重障碍、存在手术禁忌证、术中出血量>300 mL以及患有全身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在参与本研究前明确了解研究内容以及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常规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6.6±2.7)岁,10例骨盆伤,12例脊柱伤,8例颅骨伤,14例四肢伤;加速组男19例,女25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3.9±3.6)岁,8例骨盆伤,10例脊柱伤,11例颅骨伤,15例四肢伤。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及范畴,针对手术相关事项以及术后康复注意事项等等,严格执行手术相关规定,加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加速康复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术前普及。术前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术前体征监测以及标记、正确备皮工作,完成远离手术区域的标记,且完成消毒处理,依据患者身体状况选定的麻醉方式,指导患者禁食禁饮且在术前6 h帮助患者完成非固体食物进食,术前4 h协助病房护士完成超前镇痛[1]。

(2)术中干预。严格控制手术室室温,使得患者体温处于稳定状态,以保温措施减少患者皮肤暴露,液体以及血液制品在加温后输注,确保术中患者体温变化处于可控范围。常规手术2h内液体入量控制在1000 mL以下,重大手术2 h以上液体入量则是抑制在2000 mL以下,针对手术情况加用抗生素[2]。

(3)术后管理。依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控制患者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在术后功能锻炼中,尤为注重早期功能锻炼以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为主,主要以肌肉收缩、主被动关节活动范围锻炼等为主,逐步完成坐起、离床及下床活动[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常规组床上活动(11.2±2.3)h,床下活动(6.1±2.2)h,住院时间(17.8±4.3)d,护理满意度86.36%,并发症发生率11.36%,院内感染15.9%,术后1月关节评分(39.2±5.2)分;加速组床上活动(6.8±3.4)h,床下活动(4.4±1.8)h,住院时间(10.2±1.4)d,护理满意度95.45%,并发症发生率6.81%,院内感染4.54%,术后1月关节评分(46.7±6.1)分。护理满意度15.29%,并发症发生率6.81%,院内感染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而常规组的院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加速组,常规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显著低于加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关节恢复进度[4]。

3 讨 论

从手术前、手术中到手术后,针对患者身体状态展开护理,以保温、术前注意事项叮嘱、饮食干预到术后个性化康复训练制定,逐步加速患者身体机能恢复,降低院内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满意度,改进院内常规护理干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骨科常规关节
常规之外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