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

2018-01-15 21:43蓓,刘
关键词:心血管病病情资料

王 蓓,刘 桦

(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 德州 253000)

心血管病作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在医学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介入治疗手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谓介入治疗就是通过器械送入血管和心脏内进行治疗。面对自己的病情,很多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害怕的不良情绪,本文力图通过引入心理护理,更好的克服不良情绪,提高病情的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2月A医院收治的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女28例,男22例,年龄43~74岁;观察组女26例,男24老李,年龄42~7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的患者实行常规的护理措施,及时了解病人有无胸痛、胸闷等问题,对病人的用药进行叮嘱,对缺氧病人进行氧疗护理等。对观察组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的护理之外,积极引入心理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有个清晰的认识。介入治疗患者对自己的病情都很了解,都会对自己的病情担忧,这种不良情绪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焦躁,感觉自己的病情非常恶劣,另一个是忧虑,就是对自己的病情产生了不安的心理,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只有对这种不良情绪进行了解,才能够真正对症下药,确保病情的有所好转。第二,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医护人员要积极了解病人的病情,主动对患者讲解检查资料的过程,真正消除或者降低或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负担,在沟通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技巧,说话语气要平和,要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在精神上给与安慰,真正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第三,建立良好的心理护理环境。构建良好的病房环境,可以放置一些绿植、鲜花、贺卡等,让病人有家的感觉,同时,针对一些病情特殊的病人,可以单独安排病房,给心血管病患者舒适愉悦的环境,真正改善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病人对诊疗护理的满意程度。第四,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力。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基本护理能力,同时也应该加强心理的学习,提高心理能力和护理水平,为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早日康复奠定重要的基础。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了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后,在护理结果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焦躁、忧虑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满意度上,得到心理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对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7%。

3 讨 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对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深入,介入治疗在心血管病治疗中凸显出强大的优势,它的创伤小、成功率高、恢复快,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后,介入治疗手术的最终效果不仅与手术本身有关,同时和患者的心理状态关系密切。本文以心理护理为切入点,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纠正。通过心理护理,它不仅能够心血管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诊疗过程中的适应能力,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息,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形成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提高护理的最终质量。总而言之,在临床心理护理工作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言语、神态、行动上尊重患者的人格,树立良好自身形象,就可以让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病情资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Party Time
PAIRS & TW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