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与保护

2018-01-15 21:21张辉熊豆豆
北京档案 2017年12期
关键词:石锁技艺文化遗产

张辉+熊豆豆

摘要:本文以南京殷巷石锁为例,分析其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系统科学的传承人档案、建立专业化的长效档案管理机制、采用恢复和创新的方式,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等建议。

关键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档案保护

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概念界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2012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指出:“档案工作者要主动记录即将消失的各种文化现象。用文字、照片、录音、录像等各种形式为‘濒危文化建立档案,使它们能够传之后世。毫无疑问这些由档案人所建立的文化档案将为全民族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为全人类留下一批珍贵的历史记忆。”[2]

根据上述定义,笔者认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存在方式和文化内涵来看,可以指那些被各群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具有游戏、教育和竞技特点的运动技艺与技能,以及在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械、相关实物和空间场所。它既有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竞赛程序、器械制作等身体运动内容,又有与各民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其内涵可概括为各个民族、各个种族现存或者濒危的、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形态形式和体育文化精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需要加以传承和保护,主要源于其独有的一些功能特点,包括健身功能、竞技功能、娱乐功能、观赏功能和教育功能。以南京殷巷石锁为例,民国时期,石锁运动在南京殷巷地区盛行,无论是农闲还是农忙季节,当地村民在茶余饭后都有玩石锁的习惯,有的是单人练习,有的是全家逗乐,有的则是在村头比武过招。根据记载,殷巷石锁在其鼎盛时期玩法多达五十余种,而目前仅存二十多种,殷巷石锁的技艺传承及其历史档案保管工作极其严峻。2007年殷巷石锁被南京市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江苏省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南京市石锁运动协会成立,殷巷石锁的价值得到了官方认可。一些专家称,某些复杂的石锁技法如果不加快传承,一旦失传将无法再现。[3]为了更好的发展殷巷石锁,应更好的挖掘现存石锁档案资料,利用殷巷石锁档案资料的原始性、真实性、特殊性,使其动态的、无形的档案“物质化”,发挥档案应有的传承和保护作用。

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及保护工作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农耕文明的逐渐削弱乃至在部分地区的消失,民众生活方式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嬗变,外来文化的影响等原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基础面临着巨大的冲击。[3]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新的健身器材走进千家万户,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很多传统体育技艺面临着濒危和失传的风险,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南京殷巷石锁就一度面临濒危的窘境,南京市民委及江宁区文化主管部门都意识到殷巷石锁传承与发展面临消亡的危机,于是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殷巷石锁进行挖掘整理,将殷巷石锁分别列入南京市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由于受诸多原因所限,殷巷石锁档案的建设和保护现状仍不乐观,殷巷石锁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没有建立系统科学的传承人档案传承人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长久传承的核心要素,如果没有系统科学的传承人体系,在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面临失传和断层的风险。石锁技艺的传承也从以往邻里之间的口传身授到现在石锁协会成员之间通过协会活动来切磋和学习技艺,殷巷石锁未来的传承和保护令人担忧。特别是目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体系大多难以实现系统性和科学性。具体而言,虽然南京殷巷石锁在国内石锁界有较高知名度,但是它面临着老艺人少,年轻人不愿学习石锁技艺的困境。[4]随着殷巷石锁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殷巷石锁练习者开始慢慢增加,但总人数依然较少,截至2015年底,在南京石锁运动协会注册的会员仅450人,且在已经注册的会员中,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人所占比重较少。此外,殷巷石锁也没有建立官方系统的传承人档案,只是指定省级和市级石锁传承人各一名,传承人年龄大、数量少,严重制约了石锁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二)专业化的档案管理尚未形成

档案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需要專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和系统的分工协作体系。而专业化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取决于专业的体育信息化人才和民宗、文广、档案、宣传等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及其管理亟需专门的档案管理人才,而现实是很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和管理并不是专门的档案人才在做,且负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民宗、文广、档案、宣传等部门虽有分工,但它们针对具体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缺乏工作的协作性,这就导致建档不合理、管理不科学。殷巷石锁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主要由江宁区文化管理部门及石锁协会承担,由于二者之间没有细分具体的管理职责,导致殷巷石锁档案的管理呈现分散、断层等特点。

(三)档案流失、损坏严重,保护水平较差

虽然石锁运动依然活跃在民间,但是能够为广大爱好者练习的技艺已经开始步入下降通道。殷巷石锁历史绵长,从南宋至民国,大约有五六百年的发展史,这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殷巷石锁档案资料,后来由于保护工作不完善,使得很多关于殷巷石锁书籍及传承百年的古石锁被焚烧或打碎,使得殷巷石锁档案断层严重。尽管国家和各地区加强了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只是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一些传统体育技艺的失传,而一些保护力度不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例如,以往祖辈传下来的老物件石锁、护腰等器具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文物贩子低价购走,更有甚者借考古、研究为名将其珍贵资料及古石锁骗走,更有非法的人员通过盗墓等方式获取古石锁,倒卖牟利。endprint

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保护工作的建议

(一)建立系统科学的传承人档案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传承必须要建立系统科学的传承人档案,而科学的人才梯队建设能够为体育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可以有效避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的风险。[5]为避免殷巷石鎖这种活态文化的消失,一是相关部门应尽快寻找传承人和建立传承人档案,按照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制定系统的传承人体系,并由官方机构对传承人进行专门建档,统一管理。二是相关部门应充分保护和发掘现存石锁历史档案,走访老石锁艺人,运用现代的音频、视频、网络等技术对殷巷石锁传承人的技艺及口述资料进行数字化采集,以便给后人留下真实、生动、原始的石锁档案资料。三是体育非物质文化保护部门在建档的同时,对于民间有一定历史的老物件及其相关物品应主动收集、征集,不断丰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二)建立专业化的长效档案管理机制

为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殷巷石锁,必须认识到建立殷巷石锁档案长效管理机制的必要性。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民(委)宗和文化部门应建立长效机制,成立由民宗、文广、档案、宣传等多部门参加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组,在明确各单位职责及任务的同时各个部门应通力协作,以确保保护工作的开展。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殷巷石锁档案管理办法》,结合石锁在殷巷地区发展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如档案收集范围、建档标准、使用办法、管理条件等。探索在殷巷地区建立石锁博物馆,收集流传于民间的古石锁及相关老物件,搜集整理关于殷巷石锁的书籍、影音资料,各相关部门分别从政策、资金、管理等方面给予殷巷档案管理部门支持,充分发挥其收集、整理、挖掘殷巷石锁档案的优势,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

(三)采用恢复和创新的方式,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流失和损坏在体育非遗保护过程中时常发生,尤其在体育非遗保护的初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应该在某项体育项目或者技艺进入非遗目录之后,迅速加强在宣传、搜集文字、音像和实物等档案资料方面的工作,防止文物贩子倒卖民间珍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同时,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档案材料,还要鼓励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及爱好者结合现有的技能、技法及其历史档案不断推陈出新,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顺应时代变迁,更容易为现代人所接受。此外,为了更好地加强对殷巷石锁的保护,相关部门应增强同国内其他区域石锁群体的交流力度,争取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石锁技法,使殷巷石锁技法档案能够在不断恢复中得到补充及更新。

注释及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艺艺术出版社,2006:3.

[2]杨冬权.谈档案与文化建设[J].中国档案,2012(12):22-25.

[3]王巧玲,谢永宪,张琳琪.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的含义、现状及推进策略探析[J].北京档案,2016(1):30-32.

[4]于翠兰.石锁运动构建和谐社区体育实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0-13.

[5]周耀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48.

作者单位:1.南京审计大学2.南京邮电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锁技艺文化遗产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石锁玩出新花样
玩石锁,我们是认真的!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少林传统石锁功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