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中学体育学困生的教育故事

2018-01-15 21:47李志雄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膝关节家校体育课

李志雄

【摘 要】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学困生的存在,既是体育教育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也是一线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事实。对此,体育教师要通过关爱和激励,区别对待。通过家校合作,邀请家长参加体育课并进行讨论,是转化体育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转化;学困生;体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最快、最敏感的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学生保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对他们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健康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學生的体育成绩并使之爱上体育,爱上运动,就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故事一】2013届初三毕业生王某同学,少年患有骨质疏松, 跑完1000米需5分35秒。在体育课上只要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过大,膝关节就承受不了。在摸清情况后,我从未歧视过他,放弃过对他的关爱、辅导及鼓励。每当该生膝关节疼痛时,我就减少他的下肢运动,让他做一些膝关节以上部位的练习,比如俯卧撑、仰卧起坐……以保持体力,进行体育理论教学,做他疗伤的医生,课余时间同他一起擦药、热敷;当该生膝关节适应时,我专门制定了一套对他适合的训练。通过六个月系统的训练,该生在2013年4月22日体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中不负众望,在1000米测试中跑出3分43秒的好成绩。

爱是学困生转化的启动机。因此,教师对学生要适时激励和关心爱护:“学困生”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关心“学困生”,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差”的帽子,要分析情况,不要随意或恶意地批评或指责,同时告诫同学,对“学困生”不能歧视,不能冷嘲热讽,应对他们耐心辅导、正确引导,做他们的知音,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宽阔的胸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切忌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对“学困生”的教育应宽容又不放纵,严格要求但不苛刻;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地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锻炼的效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动作技术。

【故事二】在2016届初三毕业生中,有两个女生在800米的测试中只能跑出7分30秒的成绩。其中的杨同学身高1米6,体重48公斤,因父亲常年在外奔波,缺乏父爱,家庭教育一团糟,也不明白锻炼对于健康的意义。该生从小就不喜欢锻炼,一跑步肚子就疼,经县医院检查无大碍。我深入了解该生后认为,身体强弱是先天决定的,与锻炼关系不大。在对其进行思想工作之后,效果非常明显,加上平常的关心和锻炼,该生在体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上800米的检测中,跑出3分41秒的好成绩。至于另外的黄同学身高1米6,体重50公斤,因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很少参加体育锻炼。

在了解情况之后,我制定了一系列教学对策。对策一:与家长促膝谈心,列举锻炼对于人体健康的作用和意义,敦促家长进行教育。对策二:邀请家长早操时段亲临学校陪跑。对策三:请该生的好朋友对其进行劝说。对策四,布置体育作业,让其收集关于“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方面的信息。在2016年3月29日参加初中体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该生在800米跑的测验中取得3分34秒的好成绩。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且情况千差万别,对不同的体育学困生应有不同的教法。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不能千篇一律。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深入了解,注意“困”源所在,转变家长的观念,尊重、关心学困生,使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体育学习,时刻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不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营造一种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是可以大幅度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的。

【故事三】2016届初三毕业生季某,身高1.76米,体重95公斤, 跑完1000米需用时5分45秒,因缺乏锻炼,脂肪多,自身体重偏大,腿部肌肉力量不足,身体素质差,致使上体育课很吃力。面对这一状况,我邀请了该生的家长参与体育课,使家长和学生认识体育学科丢分的后果,最终在家长的陪跑、劝说、鼓励下有所转变。通过五个月系统的训练,该生在2016年初中体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中以3分43秒的优异成绩轻松过关,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

家校合作对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家校合作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目前对体育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运动能力的提高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来改善。

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定期邀请家长参加体育课并进行讨论,亲自参与到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中来,切身体验孩子上体育课的各种状态,了解孩子的健康水平、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天赋与自信、不足与疑惑。同时学校可借助家长的力量,帮助体育学困生建立锻炼兴趣,掌握动作要领,完成练习任务,实现中考体育满分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刘翠兰. 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0).

[2] 杨磊. 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 中学体育网,2003(1).

[3] 蒋铭. 对“体育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的思考与策略[J]. 中学体育网,2003(3).endprint

猜你喜欢
膝关节家校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体育课上的“意外”
人老常捏捏膝关节
关节痛这样来运动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讨厌的理由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