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转型条件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8-01-15 18:24朱矫健李艳杰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课堂

朱矫健+李艳杰

【摘 要】 当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仍统治着农村地区的高中地理教学,学生素质及学习能力与新课标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运用《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课堂转型条件下培養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是广大一线地理教师亟待探讨的课题。文章针对这些现状,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意义、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 键 词】 学习能力;高中地理课堂转型内涵;地理素养;方法对策

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通常是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它的形成和发展前提是牢固地掌握地理知识。但是,能否灵活地应用地理知识又体现了自身能力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高中地理教学,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高中地理教学长期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存在着重知识传播,轻能力培养的教育倾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过分依赖教师,未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仍呈现以老师讲授,学生识记为主,被动地学习只能成为知识的接收器,思维僵持,始终处于抑制状态,已有的思维定式长期浸润大脑,十分不利于创新潜能的培植。大量讲授、批量训练成为课堂的常态,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课堂上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机会显现,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教师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并没有关注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是怎么想的。学生的学习过分依赖于老师讲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总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些,就可以考出好成绩。总体来说,就是很多时候教学是主体缺失、情感缺失和技术缺失的综合。

正是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转型后的地理课堂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学生只有懂得“会学”,才能实现“学会”,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不需要教,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兼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当下高中地理课堂转型条件下的教学应强调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参与实践活动中,能够获得知识、丰富情感、发展能力并完善人格。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灵活运用多种教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首先是乐学,然后是会学。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如今的时代,知识激增,更新加快,尽管教师能孜孜不倦,拼尽全力也不可能教给学生能受用终身的知识。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因为教会学生学习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然而,在实际高中地理教学中,尤其是广大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必要的地理实践能力。这样的学生怎能迎合高考的选拔,怎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成就理想的地理教学,需要我们在课堂内外向学生讲述严谨的地理知识、易错的误区以及绕过陷阱的豁然开朗;需要我们向学生传递我们教学实践中长期摸索和提炼为个性特征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解析那些久经探索而获得的学科素养。因此,从现在开始,改变那些仅仅为完成教学内容而设定的教学活动,改变为提高高考成绩而满堂灌输不同解题技巧的教学过程,改变为完成指标而进行“规定动作”的作业批改,因为这不是学生真正热爱的地理,这样的地理教学也只会加重学生考前的慌张和考后的失落。

当下转型的地理课堂:是包涵着目标、内容、过程、结构、评价等要素的完整系统。新形式、新要求、新目标下,要求我们要打开视野,开拓地理课堂转型的新道路。

三、培养能力,学生们才会有热爱自然的地理素养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所要求的“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新课程的精华所在。

地理教学中需要培养的学习能力有很多,包括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创新能力、地理空间能力等等。

地理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地理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各项能力的总和,主要由动手制作和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观测能力和调查考察能力三个方面组成。

动手制作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地理图像的绘制(如某小区平面图的绘制、六大板块图的绘制等)、简易教具的制作(如陆地五种地形模型制作、简易地理挂图制作如南水北调简图等)、地理实地测量(如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当地北极星的仰角的测量等)以及模拟实验操作(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实验操作、洪积扇、冲积扇形成模拟实验操作等)等多种实践活动来完成;观察观测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气象观测、本地某自然特征的野外观察来实现;调查考察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工业企业的区位考察、农业生产情况调查(如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考察、主要农产品分布及产量情况分析等)、环境状况调查(如当地主要的污染类型调查、污染源的分类、主要的生态问题调查等)来达成。

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既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实践”因素(如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活动”板块),又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如合适的机会让学生放欢野外,学生们在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自然界的同时才会多一双观察世界的地理慧眼,带领学生跋山涉水、求真求质,学生们才会拥有一扇感知世界的心理之窗,学生们才会真正地用眼睛、用心灵去体会充满规律的地理世界,才会用地图、用标本、用数据去回馈创意不断的原理和信念。endprint

21世纪的工作不要求工作者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而要求要具有综合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新课标下中学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重要性后,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高中地理课堂转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现实中的问题,然后以设问的方式授知解惑,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定式,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摆脱固定思路的束缚,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可有创造性地认识地理现象,激发学生自身独创的热情。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最基本的特性。学生在地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经常调动和激活存储在脑海中的地图、剖面图、景观图及示意图等,这些积累在学生头脑中的地理表象,会因为情感的激发而被充分调动和活跃起来,并在理性的梳理和想象的作用下,重新组合,建构成完整的新图像。这种在地理学习中构建和操作“心像”的能力,也即地理空间能力。高中学生的空间认知水平已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可以进行地理空间关系、空间过程等方面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教材中空间性最强的部分当属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节,该单元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的方位以不同的视角,视觉化地球的空间运动及其结果,学生必须适时地实现二维和三维之间的相互转换,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快樂思考,学生们才会有观察世界的视野之窗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和反映。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生才会学会运用比较全面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都说兴趣有利于思维发展,而思维始于巧妙的发问。教师可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解决问题的情景,并精巧设问,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处于“快乐的发现者和研究者”的位置时,随着地理事像的展开,不断发现,才会不断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

转型下的高中地理课堂,仅满足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主动思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情境创设走向情境教学。高中地理包罗万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与生活密不可分。简单直接、照本宣读的教学方式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情境教学成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情境教学是从符合中学生心理认知过程的角度出发,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为形象的图像,从平面的地理变成立体的可感知的地理,从生活出发,感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如何使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变为形象的地理形式,需要我们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融入到活动中,在学生的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从而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多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有意识地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设疑——提问——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线索。根据地理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也逐步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才得以培养和提升。自此学生才会拥有观察世界的视野之窗和辨析万物的思维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涌. 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学教育,2006.

[2] 赵才欣. 转型的地理课堂——基于资源的学与教[J]. 地理教学,2014.

[3] 王淑香.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