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2018-01-15 17:59万娟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临床意义脑梗死

万娟

【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全部的临床资料,两组均接受血清hs-CRP测定。比较分析两组hs-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hs-CRP为(24.23±2.07)mg/L与对照组(1.68±0.51)mg/L相比显著较高,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中不同程度患者的hs-CRP水平不同,即轻度患者为(11.24±0.92)mg/L、中度患者为(22.14±1.62)mg/L、重度患者为(34.66±1.61)mg/L,重度与轻度、中度相比均较高,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均较高,且患病程度的不同与hs-CRP水平呈正比,因此加强血清hs-CRP监测对于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2--02

目前在临床心脑血管疾病中,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是由于人体局部脑组织动脉供血血流突然停止或者减少而引发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等癥状。而患者发病后,其会出现部分神经功能缺失,部分脑组织软化、坏死等,同时还会引起失语、偏瘫等症状,甚至还会引发死亡[1]。而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的蛋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会在人体发生炎症或者出现创口时迅速增加,而其在心血管疾病如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现更为显著[2]。因此本文即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全部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63.5±4.8)岁。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41-72岁,平均年龄为(64.8±5.2)岁。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HISS)评分对患者患病程度进行分类:轻度10例(NHISS评分≤3分)、中度20例(NHISS评分3-25分)、重度10例(NHISS评分>25分)。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血清hs-CRP测定比较分析两组hs-CRP水平变化。即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5mL静脉血,经离心后分离血清,然后对血清中hs-CRP含量采用颗粒增强的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测定,采用自芬兰基恩公司购买的试剂盒,根据相关说明书严格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比较分析两组hs-CRP水平变化以及脑梗死不同患病程度者的hs-CRP水平变化,hs-CRP正常值为0-10mg/L。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t值(±s)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s-CRP水平对比

观察组hs-CRP为(24.23±2.07)mg/L与对照组(1.68±0.51)mg/L相比显著较高,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不同程度患者hs-CRP水平对比

观察组中不同程度患者的hs-CRP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重度与轻度、中度相比均较高,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临床上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也相对较多,再加上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这就使得该病症发病率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3]。

脑梗死的发病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直接关系,人体脑组织供血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而出现突然停止或者减少的情况,这不仅会引发脑组织缺氧、缺血,还会引起脑梗死等疾病[4]。而此时患者动脉血管壁内会同时具有补体复合物、泡沫细胞、C反应蛋白等。当脂蛋白与C反应蛋白相结合时,则其既会损伤血管内膜,且还会将氧自由基大量释放出来,从而引发血管痉挛以及脂质代谢异常,进而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因此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则可很好的应用于衡量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5]。

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hs-CRP为(24.23±2.07)mg/L与对照组(1.68±0.51)mg/L相比显著较高,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有关文献[5]一致,这表明脑梗死患者的hs-CRP显著高于健康人。而观察组中不同程度患者的hs-CRP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重度与轻度、中度等相比均较高,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看出,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加强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均较高,且患病程度的不同与hs-CRP水平呈正比,因此加强血清hs-CRP监测对于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王英,陈孝东,王元伟,鲍俊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12):130-131.

黄光龙.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03):324-325.

陈敏.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1):14-15.

衡红军.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6):146+148.

张耿.急性脑梗死早期连续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2,23(07):75-7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意义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热性惊厥患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
探讨侧俯卧位在产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