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英语语法教学研究

2018-01-15 09:52孙淑丽
智富时代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交际能力语法教学

孙淑丽

【摘 要】英语新课程改革强调了课程重心的转变,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位置的教学理念,要求英语课堂必须从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转变到对学生交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法教学应该被贯穿在课堂之中,其模式及策略对学习者语言应用的综合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语法教学;综合语言的运用;交际能力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法教学的理念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概念首先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罗杰斯在他的《自由学习》(2006)一书中有着系统的陈述。罗杰斯在该书中从教学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系统地表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他认为:1.每个学习者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能力,并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只能促进学习者的变化和学习,为其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要允许学生学习,满足他们的好奇心”;2.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教师促进学习者激发学习动机、发展潜能,自己教育自己;3.情感影响是主要学习手段,教师是促进者、鼓励者和助手;4.学习的过程是以学习者自我为主题、教师为为辅助的有意义学习。他认为与学生生活和实践息息相关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才能打动学生的感情,才能推动学生去行动。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理念与当时盛行的交际法基本原则相一致:既要掌握语法,更要发展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也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但更注重学习者原有经验和认知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新知识,不论是建构主义还交际法,学习者都成为了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角色也都从课堂主宰逐渐弱化,而变成组织者、指导者、参加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者在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都已经熟练掌握了母语,知道母语的语法规则,建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是一张白纸,因此,英语教学需要考虑到教授内容之外的诸多因素,如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动机、学习风格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Krashen(1981)的情感过滤假设,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很多,包括动机、信心、忧虑等,有效教学需要考虑种种因素,使之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无论有意无意,教师的行为对学生都在产生着影响,教师除了要根据学习者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还要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英语学习由于环境所限,不及母语习得输入方式的多样和丰富,教师往往是输入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为此,英语教师角色之中必然有“信息输入者”,那么面对如此多角色,如何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表现和练习,又能使教师高效完成输入呢?目前普遍认为有效输入不等于教师的大量讲解,而在于学习者切实高效的学习,那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就被倡导。

对于什么是语法,Ur(1988)简单地解释为:“某一语言为表达较长的意义单位时候,词和词组的组织方式。”他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套意义单位组织的规则,知道语法的学习者应该掌握并且能以该语言接受的形式使用规则表达自己的观点。Scrivener(2003)也认为语法学习必不可少,在表达复杂的意思时,只靠词语本身是不够的,语法可以帮助交际者更有效,更精确地和人沟通,在学术研究中,在创作中,在商业合同中都要求有精确的语法,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学习者理所当然掌握语法知识,但是语法本身不是我们英语学习的目的,而是一种掌握语言的必要的手段,那么该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贯穿语法知识的讲解,就是英语教师重视思考的问题。

从以上概念的涵义来看,语法教学的目标是让学习者更好地交际,“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要求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综合運用语言。基于这样的学习目标,语法教学就需要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1.精炼语言,使课堂教学从内容中心走向目标中心

许多的语法点是在讲课文的过程中贯穿的,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原本有血有肉的文章,因为语法的讲解和强调,而被肢解的七零八碎,失去了课文学习的意义,而所谓的强调语法,实际上却收效甚微,教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说了很多,学生却越来越糊涂。所以,这个讲解语法的环节,无论以何种方式展开,都要注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有效的结果为衡量标准,,教师应该做到言简意赅,因为解释的越多越容易混乱,学生越不知所措。在贯穿语法知识的时候,要精炼语言,要一点一点融汇,要具体实例,并要求举一反三,概念性的语言讲解,学生只要积极思考会触类旁通,如果一味重复会导致反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确定本课堂的目标,细细剖析语法点,精炼语言,为的是在完成课堂目标的教学中能合理贯穿语法知识,用很少的时间达到效果。

2.情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

语法课要想上的有声有色,还需要让语法点活起来,正如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一样,只有和学习者生活或者经验相关,才能激发兴趣。只有提供了真实有意义的使用机会,学生才会真正的去练习把握,达到学习的目的。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来了“语境”概念,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境、对象都是预警因素。语言是服务于功能的,只有和真实语境结合就变得有意义,尤其是这一语境的创设和学习者生活紧密相关就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就变得更有意义。

3.对已有知识假设和制定可行性目标

教师在讲授语法点之前,必须要考虑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点的基础,否则新内容就无法推进。语法知识点的预备,一定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迈进的一小步,需要逐渐铺垫,一步步推进。枯燥的语法讲解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打击其积极性。教师应该对语法点用简单的话解析,并配以概念检测性问题和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句。这样一来,学生自己成为积极的探索发现者,会从具体到一般地发现其中规律。教师要在课堂上制定有实现可能性的具体目标,一节课的时间有限,语法课的目标一定要很具体,到一堂课结束的时候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4.语法教学与四技能相结合

语法的学习是为了更有效地交际,因此,语法的讲解一定要和听、说、读、写相结合,经历由隐形到显性的过程。听读是两个人输入性技能,是隐形了解语法结构的途径,通过听读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语法意识,注意到语法结构,继而可进行短而高效的显性语法呈现,最后则要与两个产出性技能相结合,进而准确性和熟练性训练以及自由输出。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对一个难点的讲解,可以用几个方法,来吸引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比如可以设计卡片,图解,示例,习题改编,或者听力纠错等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英语基本技能有了练习,也使得课堂的语法学习变得灵活高效。

三、结语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法教学,可以改变传统语法讲授枯燥乏味的状况,真正把语法和灵活使用结合了起来,让语法服务于学生,促进听、说、读、写、交际能力的提高,教师只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标,就能很好地贯彻语言学习的目的,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仕清.外语课堂教学的层次性研究. 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第3期.

猜你喜欢
交际能力语法教学
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位
浅析高校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初中八年级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四大原则”助力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走向高效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