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与天工试比高

2018-01-16 23:52吴茂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22期
关键词:思品导学探究

吴茂江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继续向深水区推进的大环境下,中学生学习力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中国中学生核心素养理论为指导,以“学习欲”为切入点,以思品探究小组建设实践为依托,探讨思品学习力素养的教学操作。

【关键词】学习欲核心素养教学操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却认为“授之以渔,不如授之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探究小组建设实践中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力潜能,不断激励学生将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下去,达到学习毅力养成的目的,从根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获得终生受益的学习动力。激发学习欲望,要以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探究学习小组的建设”实践促进学生学习力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具备激越的学习动力、超强的学习毅力与持久的学习耐力,达到学习创新的最高境界,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在教学策略、内容、方式上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出学习力各要素的效能,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形成,探索出形之有效的释放“学生学习力”高效课堂之路。

一、设疑导入,情境激疑——在小组探究中探寻情感交锋

导入在一节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好比电影开头的序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在新课导入时,我有意识地设疑、激疑或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借此拨动学生好奇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设疑导学可以采用课题质疑导学、重点句质疑导学、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导学、课外延伸质疑导学等方式,此时,学生脸上流露对知识渴求的欲望,教师在此刻把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获得新知。

“欲”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提问与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于是在小组探究中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共同讨论并得出了较满意的答案。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质疑,能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只要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恰用媒体,转变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关注的中心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已经走进课堂。它的优势就在于,可为教学提供直观、形象、鲜明、有趣的条件。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的画面使抽象变具体,使枯燥的知识迎刃而解;优美动听的音乐能激发学生情感;丰富的影像资料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短时间内大量的有关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与课内知识形成互补。

三、贴近生活,情感互动——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同时,思品教学是思品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领略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孩子普遍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总想找机会显露自己,以便赢得老师的赞赏或引起学生的注意,一旦他们在竞争中获胜,就会对自己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

四、发于理想,促以榜样——在学习实践磨炼学习毅力

我们在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时,应积极主动地改造世界,成为社会的主人。在学习中也是这样,学生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保证一堂课的吸收率。这就要求尽量排除外界干扰,控制自己的思想,不要去想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专注听讲,跟随教师的节奏和思维,努力记住和理解所讲的内容。这就是一个预先设计目标,根据目标组织、支配、调节行为,克服种种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不懈地保持充沛精力,坚忍顽强、不屈不挠地去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坚决完成任务的优良意志品质应如何培养呢?

开展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并对个人和团体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正确。

五、积极内化,终身受益——在专题作业中展示学习力

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习联络起来。”学法即教法,教法必须依据学法。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育界对作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以“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巩固并拓展知识”为导向,进行率先变革的呼声鹊起。根据思品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内容,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思品作业。

六、客观务实,亲切温和——在自评、师评中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标倡导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多元化,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评价自己、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体验自己作为學习主人的喜悦,而在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此教学操作遵循的几方面原则:学科特点原则;教材内容原则;学生实际原则。只有在遵循以上原则基础上合理运用,才能取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力的实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应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寻求新的有效策略,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每一位教师自主而有专长地发展,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3]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53-56.

[4]倪传荣.主体 创造,发展:中学JIP实验在中国[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塔山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品导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