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场如何提高雏鸡均匀度

2018-01-17 02:12杨洪敏孙成浩李杜
家禽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蛋重种蛋均匀度

杨洪敏,孙成浩,李杜

(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平谷 101206)

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峪口禽业”)在蛋鸡孵化方面积累了20多年经验,孵化场遍布北京、辽宁、山东、湖北、河南、江苏、云南、新疆等地区,年孵化能力为2.8亿只。峪口禽业的工作核心是生产 “4A级雏鸡”,4A级雏鸡具体指雏鸡品种一致、健康水平一致、雏鸡大小一致和抗体水平一致,孵化场的工作重心是保证雏鸡大小一致。

在孵化过程中,过去重点进行了不同代次、品种、日龄段雏鸡孵化温湿度研究,建立了分代次、品种、日龄段精准孵化技术体系。近几年,随着国内青年鸡养殖场增多,客户在雏鸡体重、均匀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雏鸡体重在33g以上、均匀度在80%以上。在雏鸡体重管理方面,主要通过提高种蛋入孵蛋重控制,选择蛋重53~68g的种蛋入孵,种蛋孵化为雏鸡会有29%~35%的失重,可以保证雏鸡体重控制在33~48g之间。在雏鸡均匀度管理方面,主要通过种蛋分级、间隔入孵、减少机内温差、雏鸡分级等方法控制。本文重点对提高雏鸡均匀度的方法进行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1 种蛋根据蛋重分级装车

种蛋产出后,在种鸡场进行挑选、分级,保证种蛋质量、蛋重、均匀度达标。要保证雏鸡体重均匀,首先要从源头控制,保证同一孵化车种蛋蛋重均匀。过去要求同一孵化车种蛋为同品种、同日龄段、同栋舍种蛋,现在进一步提高标准,在过去标准基础上,增加了种蛋按照蛋重分为三级的新标准。种蛋蛋重要求控制在53~68g,按照蛋重分为53~57.9g、58~62.9g、63~68g 三级, 同一孵化车为同一蛋重级别的种蛋,保证每车种蛋均匀度在95%以上。

规模化种鸡场、孵化场一般使用自动选蛋机进行种蛋分级,国内有种蛋产出后在种鸡场分级和种蛋运送至孵化场后在孵化场分级两种模式。峪口禽业在种鸡场进行种蛋分级,然后使用种蛋周转车将分级好的种蛋运送至孵化场,周转车与孵化车对接后,直接将周转车上的种蛋推入孵化车。在种鸡场进行种蛋分级,减少了种蛋运送至孵化场后卸蛋的工作环节,节约了工作时间。

2 间隔入孵控制孵化时长

鸡胚的总孵化时长为504h左右,不同代次、品种、日龄段胚蛋会有一定差异。规模化孵化场每天出鸡量很大,峪口禽业标准化孵化厅每天出鸡20车,每车6800只左右,每天出完所有鸡需要花费5h左右。若20车种蛋同时入孵,在出鸡时会出现一部分鸡孵化时间过长的现象,导致雏鸡瘦小,影响整体均匀度。因此,在种蛋入孵时,要根据种蛋品种、日龄、蛋重特点,分2~3次入孵,保证所有种蛋孵化时长适宜,雏鸡体重达标、均匀度好。

3 减少孵化器内温差

巷道式孵化器利用机内孵化车、护板、小门形成左右两个风道,保证新鲜空气通过胚蛋,同时带走后期胚蛋产生的热量,为前期胚蛋供热,可以减少孵化器加热耗能。孵化器密闭性、左右温差、胚蛋大小等都会影响孵化器内温度均匀性。在密闭性管理方面,要每天对孵化器进行检查,做到孵化器两个门无门缝、两车之间无车缝、护板不漏风;另外,在入孵、验蛋、落盘操作过程中,也要保证孵化器密闭性良好。在孵化器性能方面,若使用巷道式孵化器,要选择可以左右分区控温的孵化器,将左右温差控制在0.2℃以内。在胚蛋大小控制方面,尽量保证同一台孵化器内入孵同一品种、日龄段、蛋重范围的种蛋,有利于胚蛋与环境热量交换稳定、机内通风顺畅、温度均匀。

4 雏鸡根据体重分级装盒

虽然在种蛋管理方面控制了蛋重,并进行了分级装车,但是在孵化过程中,由于种蛋个体蛋壳质量、失重等会有一定差异,每车雏鸡不一定能全部达到体重、均匀度标准。因此,在雏鸡挑选时,除正常挑出公鸡、残弱母雏外,还需要根据体重进行雏鸡分级,将雏鸡分为 33~37.9g、38~42.9g、43~48g三级,提高雏鸡均匀度。

5 雏鸡均匀度控制效果

通过提高种蛋均匀度、减少孵化器内温差,可以提高出鸡整齐度,出雏窗口可以控制在26h左右,比过去减少了5h,有效避免了因出雏窗口过长导致的先出壳雏鸡瘦小的问题,提高了雏鸡体重、均匀度。通过间隔入孵,避免了部分雏鸡孵化时间过长导致瘦小,影响整体均匀度。出鸡时再根据雏鸡体重分三级,进一步控制雏鸡均匀度,可以实现每盒雏鸡均匀度在80%以上。发鸡时,同一客户发送同一体重范围的雏鸡,保证客户接到的雏鸡均匀度在80%以上,满足客户需求。

猜你喜欢
蛋重种蛋均匀度
6月白羽肉鸡种蛋价格跌幅已超40%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附文一:获得较小蛋重的管理要点
父母代肉种鸡蛋重称取方法与蛋重分析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棉卷均匀度机校准规范》等10项规范批准发布
火星丁丁当·优质种蛋
蛋重对蛋鸭孵化效果的影响
机场除冰液撒布车撒布均匀度试验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