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2018-01-17 22:30代士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1期
关键词:胆漏循证腹腔镜

代士玲

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腹腔镜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然而手术后患者会出现疼痛, 进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循证护理则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1]。本研究主要探究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腹腔镜术患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40~68岁, 平均年龄(52.6±5.3)岁。观察组中男28例, 女12例;年龄42~70岁, 平均年龄(55.7±4.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呼吸道、引流管和穿刺位置进行干预, 而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予以循证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①找出问题。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 对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以及位置进行分析, 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②找出证据。探究患者疼痛引发因素以及疼痛位置,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以及维普等数据库找出证据, 此外检索相关护理问题, 对资料的科学性以及真实性进行证实, 评估其可行性。③查询文献后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互结合, 确定护理计划, 对于手术后切口疼痛的患者, 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使其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如患者出现焦虑以及烦躁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关心, 协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提升治疗依从性, 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缓解其疼痛。与此同时, 加强呼吸道护理力度, 避免感染, 以免对切口产生强烈刺激[2]。对于术后其他位置疼痛护理方面而言, 患者可将吸氧时间增加,缓解肩部疼痛, 进行插管的过程中动作不应用力, 缓解对喉部产生的刺激。依据患者的实际恢复状况指导患者运动, 避免出现乳酸堆积而出现疼痛。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3]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原因及VAS评分、疼痛持续时间。选择VA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 无痛为0分, 强烈疼痛为10分, 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情况越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原因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 40例患者为创口疼痛, 占100%;6例患者为牵涉疼痛, 占15%;2例患者为胆漏, 占5%。对照组患者中, 40例患者为创口疼痛, 占100%;8例患者为牵涉疼痛, 占20%;4例患者为胆漏, 占10%。两组患者的创口疼痛、牵涉疼痛、胆漏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V A S评分以及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6±0.9)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9±1.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153,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为(3.2±0.4)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9±0.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252,P<0.05)。

3 讨论

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为胆囊结石, 是因为遗传基因、分泌胆固醇较多以及患者肠道吸收能力异常引发胆囊结石。胆囊结石采用腹腔镜手术实施治疗, 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 且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从而缓解患者治疗产生的痛苦, 进而缩短住院时间[4]。对于胆囊结石患者而言, 在进行治疗前通常采用超声进行诊断并确定位置, 如果患者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会出现未正确诊断病情进行二次手术现象。经腹腔镜对患者实施治疗有效防止胆囊结石疾病产生漏诊,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 临床均选择腹腔镜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虽然腹腔对患者无较大的损伤, 但因为视野较小,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极易由于牵涉而产生疼痛。术后患者产生的并发症和消化系统紊乱均会引发疼痛。手术产生的严重疼痛现象可对患者预后以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为此在术后需要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5-7]。

循证护理则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时依据临床经验、科学求证和患者的需求, 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而后对患者实施护理, 进而提升治疗效果, 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升。医疗部分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大致分为如下基本要素, 如患者自身症状表现和病情、相应的护理依据、护理人员自身经验以及综合护理技术能力[8,9]。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的创口疼痛、牵涉疼痛、胆漏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6±0.9)分,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9±1.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9153,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为(3.2±0.4)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9±0.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0252,P<0.05)。说明患者引发疼痛的主要因素为创口疼痛、牵涉疼痛以及胆漏, 经循证护理后可有效缓解疼痛,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胆囊结石腹腔镜术患者中能够缓解疼痛, 减少疼痛持续时间,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并应用。

猜你喜欢
胆漏循证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原发性肝癌病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后并发胆漏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肝胆手术术后胆漏的相关原因分析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