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2018-01-17 22:30刘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1期
关键词:普外科乙组甲组

刘丹

手术应激反应会影响预后效果[1,2]。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已逐渐成为临床护理追求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就护理干预模式对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加以探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36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甲组(17例)与乙组(19例)。纳入标准:符合各自疾病的手术指征, 身体条件可耐受手术治疗, 无凝血障碍患者, 无手术禁忌证, 均为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无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者, 近2年内未接受过手术治疗。知悉研究详情, 均为在知情同意前提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甲组男10例, 女7例, 年龄29~69岁, 平均年龄(51.31±10.37)岁, 胃肠病变7例, 胆囊病变6例, 肝胆病变3例, 其他病变1例;乙组男11例, 女8例, 年龄28~70岁, 平均年龄(51.29±10.39)岁, 胃肠病变8例, 胆囊病变7例, 肝胆病变3例, 其他病变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甲组 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术前, 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操作及注意事项等, 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做好相关手术准备, 做好皮肤护理, 帮助患者进行正确的体位摆放, 严密监测患者相关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操作, 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注意做好相关引流管等的检查和维护, 保证畅通, 对引流管液的颜色、量以及性质等进行准确详细的记录。

1.2.2 乙组 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模式。①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宣教, 对围术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手术预期及预后预测等详细告知, 增加患者对自身病情及手术相关知识的知晓度, 通过交流与分析, 了解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原因, 给予正性暗示, 缓解心理压力;②术中: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 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和陌生感, 注意将手术室的温度与湿度调节至患者体感舒适的程度;严密监测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通过观察患者面色、面部表情和询问沟通等, 随时把握患者的身心情况, 一旦出现异常状况,第一时间向医生报告并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③术后:术后护理主要集中于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指导, 包括病房的清洁和消毒, 饮食护理, 科学的康复锻炼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和手术麻醉前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率、血压、促肾上腺激素浓度以及血浆皮质醇等指标。SAS评分及SDS评分:总分80分, 得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比较 访视前, 甲组S A S评分 (39.12±1.3)、S D S评分 (37.13±1.45)分;乙组 S A S评分(39.15±1.29)分、S D S评分(37.16±1.43)分;两组患者的S A S评分和S D 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0.06,P>0.05)。麻醉前, 甲组S A S评分(43.16±2.31)分、S D S评分(41.16±1.97)分;乙组S A S评分(40.02±1.36)分、S D S评分(38.05±1.41)分;甲组患者的S A S评分和S D S评分显著高于乙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3、5.49,P<0.05)。

2.2 两组患者生理应激反应比较 手术后, 甲组舒张压(84.25±5.65)、收缩压 (131.05±7.79)mm Hg、心率 (79.61±5.31)次/min、促肾上腺激素浓度(0.09±0.01)μg/ml、血浆皮质醇(52.17±2.17)nmol/L;乙组舒张压(75.37±5.25)、收缩压(122.08±8.31)mm Hg、心率 (67.31±5.09)次 /min, 促肾上腺激素浓度 (0.04±0.02)μg/ml、血浆皮质醇 (48.07±2.21)nmol/L。乙组患者术后血压、心率、促肾上腺激素浓度及血浆皮质醇等指标的监测结果均显著优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9、3.33、7.09、9.31、5.60,P<0.05)。

3 讨论

如今, 在普通外科疾病的治疗中, 手术治疗越来越常见,而手术操作会产生系列应激反应, 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和预期效果产生严重影响[3]。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人们对降低手术应激反应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

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大, 技术要求高, 常规护理干预已经逐渐难以满足护理需求, 鉴于此, 临床护理干预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优质护理、综合护理、全程护理等的应用均逐渐广泛, 应用效果突出[4]。本研究以全程护理为观察项目,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全程护理是新型护理干预模式的一种, 要求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 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减轻患者负性情绪, 提升治疗效果[5-9]。

本研究中, 乙组患者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模式, 于术前、术中、术后分别给予患者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 术前主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 通过相关知识宣教和正性暗示的方式, 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术中, 将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和心理状态观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注意环境对患者的影响, 有效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则主要致力于并发症的防止和康复护理中, 强化引流管维护, 严格控制患者饮食, 积极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康复锻炼, 有效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10]。乙组患者术后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甲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全程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给予普外科手术患者全程护理干预, 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 可提升预后效果,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普外科乙组甲组
精细化管理在普外科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围手术期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具体运用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