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研究

2018-01-17 22:30安心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1期
关键词:月经周期雄激素卵巢

安心梅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 好发于育龄妇女, 以慢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临床症状有月经不规则、不孕、多毛等, 总体上可归纳为闭经、多毛、肥胖及不孕四大病症[1,2]。临床中表现多样化, 目前尚未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可能与遗传因素、营养条件、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3]。临床中可通过口服避孕药、糖皮质激素、醛固酮、类固醇药物进行治疗, 但整体疗效较有限, 随着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逐渐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中的应用并推广开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17.1±2.2)岁, 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16.9±1.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标准 ①患者年龄15~19岁;②符合2011年卫生部(现卫计委)公布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③存在不同程度的月经稀发、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④排除其他可导致高雄激素血症和排卵异常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分别采用不同的方药, 具体如下。胰岛素抵抗患者使用温肾化痰方, 药方如下:苍术10 g、仙茅10 g、仙灵脾10 g、菟丝子10 g、巴戟天10 g、红花10 g、丹参10 g、香附10 g、郁金10 g、茺蔚子15 g, 1剂/d, 分早晚2次口服, 直至月经来潮停用, 月经来潮第5天恢复用药, 循环此过程。总计服药24周。

非胰岛素抵抗患者使用补肾调周方, 根据月经周期分为经后期方、排卵期方、经前期方、行经期方。①经后期方:赤芍10 g、白芍10 g、淮山药10 g、山萸肉10 g、茯苓10 g、炒当归10 g、泽泻10 g、桑寄生10 g、川断10 g;②排卵期方:白芍10 g、赤芍10 g、川断10 g、紫石英10 g、五灵脂10 g、山药10 g、丹皮10 g、丹参10 g、茯苓10 g、红花10 g、川芎10 g;③经前期方:柴胡10 g、丹参10 g、赤芍10 g、白芍10 g、山药10 g、丹皮10 g、茯苓10 g、川断10 g、鹿角片10 g、紫石英10 g、金铃子10 g、元胡索10 g、山楂10 g;④行经期方:赤芍10 g、丹皮10 g、制苍术10 g、山楂10 g、丹参10 g、制香附10 g、五灵脂10 g、益母草10 g、茯苓10 g、川断10 g。服药方法均为1剂/d, 早晚2次服用, 根据月经周期循环用药。总计服药24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月经周期及雄激素水平。根据月经周期以及雄激素水平判定疗效,连续3次月经周期正常且雄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为显效;月经周期基本正常(<40 d)且雄激素水平趋于正常为有效;月经周期、雄激素水平、影像学检查未见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于治疗的第25周统计两组患者月经周期、雄激素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月经周期对比 第25周, 观察组患者中月经周期>120 d 0例, 91~120 d 0例, 61~90 d 3例, 31~60 d 20例,21~30 d 7例;对照组患者中月经周期>120 d 0例, 91~120 d 1例, 61~90 d 11例, 31~60 d 15例, 21~30 d 3例。观察组患者月经周期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雄激素水平对比 第25周, 观察组患者黄体生成素(8.4±1.5)IU/L、雌二醇(94.2±30.5)pg/ml、血清孕酮(18.8±6.2)ng/ml、优于对照组的(12.1±1.5)IU/L、(76.8±31.4)pg/ml、(15.2±5.7)n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育龄女性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 临床症状多样, 主要特征集中在月经不规则、多毛、肥胖以及不孕等四个方面, 但是尚未有研究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 通常认为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生活环境、营养状况有关[4]。同时多囊卵巢综合征是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子宫内膜瘤的高危因素, 同时该病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往往具有不可逆转的特征, 因此早期治疗极为关键。同时女性月经初潮时间往往在青春期阶段, 即15~19岁, 因此青春期既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早期阶段也是治疗的关键阶段。

近年来有研究提出, 脂质代谢紊乱与长期慢性炎症反应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理发展机制之一[5,6]。肥胖型患者体内增高的血脂水平, 增加了糖代谢负荷, 加重了胰岛素抵抗程度, 升高的胰岛素水平可以上调卵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型受体, 促进卵巢雄激素水平分泌;高胰岛素水平可以能加卵巢促黄体生成素受体数量, 促进垂体分泌LH敏感性增加;同时高胰岛素血症可以造成卵巢局部高雄激素血症环境, 促进卵巢内不成熟卵泡释放分泌。在过去的临床中, 常常通过口服避孕药、糖皮质激素、醛固酮类药物、类固醇复合药物以及促排卵药物进行治疗, 但临床疗效相对有限, 长期治疗仍是关键。随着中医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根据中医理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是肾虚为本、痰湿为标, 因此采用中药治疗想要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应从标、本双管齐下, 以补肾化痰或温肾调周为主。在本组研究中, 考虑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合并胰岛素抵抗,因此采用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月经周期、雄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中有确切的应用效果, 可显著改善患者月经周期, 纠正内分泌紊乱, 从而缩短治疗周期, 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猜你喜欢
月经周期雄激素卵巢
男性50岁后雄激素还很旺盛是好还是坏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保养卵巢吃这些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如果卵巢、子宫可以说话,会说什么
中年男人也需要雌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