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淮南第二中学为例

2018-01-17 08:12静,陈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淮南市课外体育锻炼

左 静,陈 宝

淮南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以淮南第二中学为例

左 静,陈 宝

目的研究淮南市第二中学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调查分析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运动负荷、主要场所、形式、项目以及影响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结果和结论淮南市第二中学的学生对于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是较为乐观,但组织形式还存在不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业紧张,学习压力大,而缺乏锻炼的方法、缺乏兴趣爱好、缺少伙伴也是影响课外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因素。

淮南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于人们的各项文化课知识水平的要求的程度逐步升高,使得当代学生不得不将几乎全部的精力尽可能的投身于各个科目的学习当中,这样就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未知的挑战[1]。“2015年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分析报告”指出学生大多处于良好和及格档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生活条件的不断攀升,家长对于自家孩子的过于宠爱,而造成了他们营养过于丰盛,出现的肥胖的身形。课外体育锻炼正是解决这种严峻的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也改善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叫终身体育,并且将这种理念深入自己的心中。

中学生是家庭的重心,对于每个家庭甚至是国家来说,是希望所在。身体素质的好坏不仅仅关乎自己的健康茁壮的成长,更是关乎国家的命运。国家的发展正是由千千万万的健康的祖国花朵所组成的。因此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是当前体育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淮南市第二中学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由于淮南市第二中学每个年级各有40个班,包括国际班(国际班有学生20余人)。每个年级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共450份调查问卷。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网络上查阅与之相关方面的大量的参考资料,翻阅相关书籍,如《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概论》等,在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与本论文研究有关的文件,事先通过资料来熟悉本次论文的相关内容。

1.2.2 问卷调查法

本论文所采用的问卷经过多次查阅相关书籍、论文、期刊,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论文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内容多次修改设计了调查问卷 《淮南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淮南第二中学为例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的时间是2017年3月,每个年级随机发放150份,高一年级回收调查问卷144份,高二年级回收调查问卷147份,高三年级回收调查问卷145份,回收率为96.9%。

1.2.3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运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淮南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1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运动动机是人们对于想要达到的运动目标,而产生源源的动力。一般来说,学生的运动动机有很多种,有为了强身健体而从事体育锻炼的直接动机、有为了在体育锻炼中与同伴交流,获得友谊的社会性动机、有渴望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荣誉感的内部动机,也有通过喜欢体育明星而间接参与体育锻炼的间接动机[2]。

根据表1不难看出有62.2%的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来源于强身健体,其中男生人数有148人。其次动机是健美减肥,有55.3%的学生,男生136人,女生195人;兴趣爱好这一选项共有233人,占总人数的53.5%;有225位同学为了应对考试,占总人数51.8%;而选择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的作为动机的同学最少,百分比是36.0%和34.2%。从男生和女生的角度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男同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体质健康,女生通常希望通过一些较为缓和,好操作的运动来减少身上的脂肪,以达到健身减肥瘦身的目的。从动机种类来看,强身健体、兴趣爱好和应对考试是同学们选择最多的几种动机。由此可以看出:把健康摆在第一位的思想不仅仅适用于课内的教学,同样也适用于课外体育锻炼[3]。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激发学生锻炼的动机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表1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动机调查表(n=436,男=229,女=207)

2.1.2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总称,体育锻炼的参与者的国际健康标准是一周运动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需要严格控制在半个小时以上[4]。此时的运动效果最佳也最有益与身心健康发展。当然,持之以恒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水平,提高生活品质,同时也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引入健康的生活理念。

表2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次数调查表(n=436,男=229,女=207)

从调查研究的数据显示,有近46.8%的学生每周的课外体育锻炼次数为1到2次,其中女生人数较多有131人。177人每周锻炼3到4次,占总人数40.6%;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同学仅有13人,据了解,这13人基本都是体育生。而每周几乎没有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为42人,占总人数的9.6%,见表2。从男生和女生的角度来看,女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和认识和男生不大相同,男生显然要比女生要更加喜欢体育锻炼。从参与的次数来看,虽然一周进行1到2次锻炼的学生最多,但是依然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学校在今后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应格外重视那些没有达到标准,几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在这种参与少,锻炼少的情况下将教学内容、方法做出相应的改善。

表3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调查表(n=436,男=229,女=207)

由表3可得出每次运动锻炼的时间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的学生最多,有244人,占总人数56.0%;其次是锻炼时间少于半个小时的学生,有161人。锻炼时间为60~120min的学生有26人,占总人数的6.0%。锻炼两个小时以上的人数最少,只有5位男生,仅占总人数的1.1%。我们可以推断出,绝大多数的学生锻炼时间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而国家健康标准是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调查显示仅有7%的学生达到了国家健康标准。甚至还有37.0%的同学每次锻炼的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

表4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强度调查表(n=436,男=229,女=207)

在研究中,通常用心率来衡量课外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一般认为,120次/min以下的心率表示运动量小,也就是调查表中的无明显感觉。120~150次/min的心率表示运动量达到中等水平;150~180次/min或超过180次/min的心率则意味着运动量最大。而对于中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来说,中等水平也就是达到120~150次/min最为合适。也就是调查问卷中的中等出汗水平,通过表4可得出只有28.4%的学生达到中等运动量,而人数最多的微微出汗则表示小运动量有46.6%的学生,大汗淋漓表示大运动量却仅有10.3%的学生,甚至还有15.4%的学生无明显感觉。运动量的强度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是不相同的,并且运动强度是根据自己的心率指标来制定的,过强或者过低都不好,每位同学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5]。

从表4中也可以看出,男生的运动强度普遍高于女生,有96位男生在课外体育锻炼后表示中等出汗,而女生只有25人;在大汗淋漓这一栏中男生有32人,女生只有13人。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男女生之间身体素质的差异,男生相比较女生身体素质强,多喜欢从事对抗性、爆发性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等[6]。

2.1.3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

学校的主要的运动场地有田径场,羽毛球场和篮球场等,他们是学生们上体育课以及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保障。随着我们国家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素质的不断重视,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从表5中不难看出,大部分中学生的主要课外体育锻炼的场所在学校。有224位同学表示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是学校的篮球场、足球场等,占总人数的51.4%。有210个同学喜欢在学校内的空地上,比如在走廊上、教室里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占总人数的48.2%。选择在校外需要收费场所的只有2位男生,只占总人数的0.5%。

表5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场所调查表(n=436,男=229,女=207)

其实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男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一般是篮球、足球等项目,这些都是在学校体育场进行的,而女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一般会选择在学校的空场地上跳绳、踢毽子等,又因为女生都比较爱美,不希望自己被晒黑,所以就选择了室内场所。

2.1.4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

从表6可以看出,有287位同学选择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进行课外体育锻炼,达到总人数的65.8%,其中男生女生人数相差不大;而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的有67人,其中有较多女生喜欢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她们认为这样不仅可以规范运动技术,同时也可以预防运动损伤。而男生则更喜欢自己去探究学习,他们喜欢探索和创新。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大多是一些篮球赛、足球赛等,深受男生的喜欢,因此男生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的人数也不少,有56人。而单独进行锻炼的学生仅有9人,不难得出结论,大多数同学锻炼的形式会是和同学一起,或者是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也有部分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只有极少数的同学选择单独一个人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表6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调查表(n=436,男=229,女=207)

在调查中了解到淮南市第二中学每个学期会举办一次课外体育活动,比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对抗,但这些项目大多数都是男生参加对抗,少有女生参加。且由于学校的人数众多,课间操也难免出现拥挤的现象。学生们在课间操时经常会打打闹闹,学校应及时制止这种危险行为,避免出现踩踏现象。因此,学校应组织安排一些女生也喜爱的运动项目的活动。同时,与同伴一起参与锻炼的这种情况是很好的,多人一起锻炼不仅可以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还可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体育运动的心得,加强同学之间友谊。

2.1.5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

从表7可以看出学生经常选择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丰富多彩,在众多的运动项目中,选择羽毛球项目的人数最多,有335人,占总人数的76.8%,其中女生选择的人数较多,有197人。其次是篮球,有290人选择,占总人数的66.5%。其中男生选择篮球的最多,有173人,女生也有117人选择篮球。而选择足球、排球、乒乓球的同学不多。在健美操一栏中仅有98位女生选择,武术一栏中仅有18位男生选择。

表7 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调查表(n=436,男=229,女=207)

从学生的选择来看,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的运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所以有同学选择跑步为自己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但是跑步相对乏味,因此只有15.6%的同学选择,并且据研究得知,这些同学的运动动机大多是为了健美减肥。而篮球和足球是中学体育课常接触的,尤其是男生,所以自然就成为了大部分男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选择。羽毛球和乒乓球的器材小并且灵活,难度不大,场地占地面积小,所以受到了重多同学的喜爱。排球对于技术要求较高,但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有21.6%的学生选择。健美操项目对于身体素质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有很高的要求,受到很多女生的喜爱。而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运动项目,却只有18位男生选择,这可能于平时体育课上对武术项目缺少重视造成的。

2.2 影响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2.2.1 学习紧张

课业学习的竞争是全国中学生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从表8中可以看出有有51.8%的学生认为学习紧张是影响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因为各科的学习压力重,学生们几乎没有精力,没有空闲的时间在做完习题后去锻炼身体,他们最希望的往往是睡个好觉,根本不在乎身体锻炼这件事。这造成当前中学生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只能达到良好甚至是及格的水平。尽管一直有口号要给中学生减负,但效果却并不是很明显。在现实中,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学校的的口碑,与其他的学校竞争名校第一,期望可以招到更好的生源,所以就对学生们的锻炼时间大打折扣,忽视课外体育锻炼,甚至是取消体育课。

表8 学习对于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调查表(n=436,男=229,女=207)

2.2.2 缺少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对于课外体育锻炼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因素[7]。完善的场地与器材可以增加学生参与运动的想法,学生们希望自己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场地的不足与器材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课外体育锻炼的选择,限制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表9可以看出,有58.8%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场地器材不够满意。

通过研究得知,很多男同学认为学校的篮球场地不够,他们每次打篮球时都需要去争抢场地。还有一部分学生反应学校提供的羽毛球拍大多是坏的,羽毛球不够,器材欠缺,他们无法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此,学校在重视学生课业成绩的同时多重视场地器材的完善是很有必要的。为此,学校应该积极努力的创造各种优异的条件,加大投入体育经费,改造成最适合学生的环境。

表9 场地器材对于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调查表(n=436,男=229,女=207)

2.2.3 缺乏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淮南市第二中学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技能方法还存在着欠缺。缺乏方法就像是船没有了桨,没有办法前进,而错误的方法就像船游错了方向,导致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调查显示:有32.5%的学生缺乏课外体育锻炼的方法。因此,体育教师应在平时的体育课上教导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避免学生用错误的方法健身锻炼而造成运动损伤,见表10。

表10 方法对于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调查表(n=436,男=229,女=207)

2.2.4 缺乏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体育兴趣通常是对于某种运动项目的热爱。由表11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于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还是很高的,仅有22.8%的学生是缺乏兴趣爱好的,其中男生48人,女生51人。

表11 兴趣爱好对于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调查表(n=436,男=229,女=207)

这种现象是很积极的,通过不断地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同学的脑中,这种缺乏兴趣爱好的影响因素会逐步的减少,目的是让每一位同学都找到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并持之以恒的坚持锻炼下去。

2.2.5 缺少伙伴

人类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单独一个人很难生存,因此伙伴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陪伴,更重要的是有了伙伴可以加强自己交流的能力,让生活更加有趣[8]。体育运动项目大多是集体项目或者是两两对抗,由此可见单独一个人很难进行某些运动项目。而在中学生当中,缺少运动伙伴就成了影响运动锻炼极为重要的因素,很多同学由于没有合适的运动伙伴而放弃了运动,甚至还会出现躲避锻炼的现象。

表12 伙伴对于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调查表(n=436,男=229,女=207)

表12显示,有15.1%的学生认为缺少运动的伙伴是影响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据调查了解到,在这些学生当中,女生人数较多。这是因为男生喜欢在一起打篮球,踢足球,这些都是群体运动项目,而女生如果没有一起运动的伙伴,她们就会放弃运动。因此,体育教师要在每一节体育课上重视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运动的运动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组织协作的能力。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淮南市第二中学的学生对于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是较为乐观的,这种现象需要在加以保持。但是,在选择项目的种类上不够丰富,发展的不够平衡,尤其是男生与女生的比较当中。虽然有一半以上的中学生每周3次以上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但是每天锻炼一小时运动的时间的要求却很难坚持去完成。

2)大部分中学生对于课外体育锻炼持有一定的兴趣,并且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的研究当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来源是兴趣爱好。

3)淮南市第二中学在组织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类型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场地设施还有待改善提高。淮南市第二中学将高二学生的体育课改为了各个运动项目的兴趣班的学习,这种分类式教学是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个班级的学生过多而导致场地紧缺;部分学生由于选课时没有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而在上课时出现怠慢,厌恶学习内容等现象。

4)淮南市第二中学的部分体育老师更多的考虑到自己的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课上的认真学习达到每个学期的体育教学目标,而对于课下的体育锻炼却鲜少涉及,重视度不高,有待加强。

5)大部分中学生认为学习压力重,没有时间是影响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而缺乏锻炼的方法、缺乏兴趣爱好、缺少伙伴也是影响课外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因素。

3.2 建议

1)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国家应该进一步的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的锻炼,并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落实到各大学校,着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使每一位同学都掌握一项甚至更多的运动项目。同时,也应加大对于各个地区体育产业的政府拨款,扶持体育公益项目,保障青少年体育经费的需求。

2)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只有不断地创新才有未来,因此学校应该顺应当今的社会的发展,着力改变以前的旧的 “填鸭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而将新的“兴趣式”教学法完善并继续发展下去。并且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外体育活动,比如趣味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从体育老师的角度来说,体育老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丰富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创新体育课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乐趣,努力做学生们的知心朋友,指路人,与学生相互学习,而不是只知道传授知识。同时作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体育人民教师,积极指导学生的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传授体育健康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4)从学生自己的角度来说,要自觉参与各种形式、各种项目的课外体育锻炼,去热爱体育,并把运动锻炼当作是自己生活习惯中的一个小的组成部分。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正是青少年时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只有青少年身体健康,充满活力,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好的欣欣向荣。

[1] 丁占伟.成都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D].成都体育学院,2014.

[2] 王 熠.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3] 李春林.云南省中学生课外体育调查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9.

[4] 张同香.重庆市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2011.

[5] 张 梅.北京市海淀区初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2.

[6] 杨 悦.成都市中学生暑假参加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7] 耿小燕.上海市部分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现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

[8] 杨 旭.影响高中生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研究[J].才智,2010(15):264-265.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of Huain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ZUO Jing,CHEN Bao

ObjectiveTo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about seco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Huainan city.MethodsBy mean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fi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which included motivation,sports load,main venue,form and project type.Results and Conclu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dents of second middle school in Huainan city were optimistic about the attitude toward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but there were not enough organizational forms.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 enthusiasm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is the stress of study and the great pressure of study, while the lack of exercise methods, lack of interests and lack of partners are also indispensable factors for the after-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Huainan ci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Current situation

G806

A

1003-983X(2017)12-1117-05

2017-10-14

左 静(1995~),女,安徽铜陵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ports Institute,Wuhan Hubei,430079

猜你喜欢
淮南市课外体育锻炼
又是荠菜花开时
雨中即景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安徽省淮南市潘集煤矿外围实现煤炭找矿新突破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