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特点的对比研究

2018-01-17 08:12郜卫峰顾大成
湖北体育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项群维度运动

郜卫峰,顾大成

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特点的对比研究

郜卫峰1,顾大成2

利用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量表调查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风格特点,发现性别并非造成体育学习风格产生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以个人项目为主的体能类专项大学生对体育学习有着更多层次的需求,以集体项目为主的技能类专项大学生对正向反馈有着更高的需求。运动水平与体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及学习动机的高低存在联系。训练年限是促进异化需求提高的因素,但对体育风格其他维度的影响还不明确。

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体育专业

在教育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学业成就早已不再是仅关乎于智力或教育背景的简单问题。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在影响学业成就的诸多因素中,学习水平是最重要的一个,而在反映学习水平的多种理论和概念中,学习风格又因其可为理解学习活动提供极有价值的视角,受到了长期、广泛的关注。

学习风格的定义有很多,国内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谭顶良所下的定义: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始终保持的具有个体特性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结合了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倾向[1]。大量文献探讨了学习风格与学习能力、学业成绩[2]、医疗实习[3]、警察训练[4]及职业发展[5]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学习者学习风格中的某些特质使得其在某领域中更易取得成功,而针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特点设计的教学活动也更有助于成绩提高。相比学习风格在其他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却鲜有研究关注体育学习风格特点。虽然,Pettigrew的科研团队[6]曾利用Canfield量表以及Johnson[7]利用 Kolb 量表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Peter 等[8]利用PLSPQ量表对普通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风格进行了调查,但其均采用一般学习风格量表,考察更多的是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众所周知,体育区别于一般课程学习的最大特点即是其操作性,体育学习也不单涉及大脑皮层复杂的心理过程,还与基础体能及小脑与低位中枢的神经传导过程关系密切。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公认的体育学习风格测量工具,仅见孙福成从认知、情绪、展现与反馈4个维度着手,编制的体育学习风格量表。文献表明,该问卷有良好的效度[9,10],可作为体育学习风格特点的测量工作。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拟利用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问卷,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风格特点进行调查,目的是比较不同性别、不同专业方向、不同训练年限以及不同训练项群大学生间体育学习风格的特点,为后续教学干预方案的设计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根据研究需要及各校在读学生的规模,按比例在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现役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训练专业及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江汉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湖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中共抽取645人发放问卷,回收638份,回收率98.9%。剔除基本信息不全、有未答选项、填达一致或出现某种规律的无效问卷49份,得到有效问卷589份,有效率91.3%。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利用孙福成编制的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问卷[9],测量被试体育学习风格4个维度的8个子维度:1)认知维度,包含趋同与趋异,沉思和冲动两个子维度;2)情绪维度,包含动机强弱和归因差异两个子维度;3)展现维度,包含肢体展现、异化需求两个子维度;4)反馈维度,包含反馈两极性、反馈频率两个子维度。题型采取李克特式量表法,以5点计分:1)根本不像我,2)不太像我,3)不确定,4)有点像我,5)很像我。

1.2.2 信效度检验

1)信度

在前述3所学校各随机抽取被试20人间隔4周进行再测检验,各子维度重测信度在0.67~0.80之间,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1;采用α信度系数法考察量表的内在一致性,各维度α系数在0.69~0.81之间,总问卷的α系数为0.84。

2)效度

问卷效度已经研究[9,10]验证。

1.3 数据统计

利用Excel 2013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可疑样本。利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测试指标以平均数±标准差显示。对各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Independent t Test对不同性别、不同项群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间的差异进行检验,采用One Way ANOVA对不同训练年限、不同类别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间的差异进行检验。事后比较采用LSD检验法。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风格的特点

表1 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8个子维度的比较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学习风格的8个子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与前人围绕非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所展开研究的结果有较大不同。比较突出的差异主要出现在趋同和趋异、动机强弱、异化需求等3个子维度。曹阳[11]的研究表明,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的凯尼恩体育活动认知水平高于女生,并发现该水平与自身体育行为高度相关;王爱丹等[12]的研究显示,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明显弱于男生,其最为直观的外部表现即女大学生无论在体育活动参与的强度还是量方面均明显低于男生;宛蓉等[13]曾调查了普通本科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需求的现状,发现男生更愿意通过学校规定外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对学校规定的相关课程内容、教师的需求不如女大学生强烈。相对而言,女大学生更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学校统一规定的内容,较男生的异化需求更弱。

本研究并未直接比较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间的差异,但与文献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体育学习和运动经历本身可引起体育学习风格向良好方向发生变化;2)非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认知、情绪及展现等维度上的差异会造成其在体育锻炼行为及体育学习需求偏好上的差异。而就本研究结果而言,性别并不是造成体育学习风格差异的决定性条件。

2.2 不同训练年限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的特点

表2 不同训练年限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8个子维度的比较

当以训练年限为因素考察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特点时,仅见训练6年及以上者在异化需求方面的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训练 1~2年及3~5年的大学生(P<0.01),而训练3~5年者又非常显著地高于训练1~2年者(P<0.01),表现出随运动训练年限的延长,对体育学习有更强的个性化需要,说明运动训练年限对异化需求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任保国等[14]曾指出优秀运动员会随着训练的深入,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以及对运动技术学习需求的多样化特点,也支持了本研究结果。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在沉思和冲动维度上,训练年限1~2年者的得分显著高于3~5年者(P<0.05),但与训练6年及以上者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6年及以上者在反馈两极性方面的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3~5年者(P<0.01),但也与训练1~2年者无明显不同(P>0.05),并无明显规律可循。而在体育学习风格其他5个维度方面,均未发现3者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并没有表现出随训练年限的延长或缩短而发生变化的趋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划分训练年限时,本研究并未考虑大学生细分专业的差异,所以并不能简单得出“除异化需求外,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风格并不受训练年限影响”的结论。

2.3 不同项群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的特点

表3 不同项群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8个子维度的比较

将体育专业学生按学习或从事专项的不同分为体能与技能主导两类,并对两类人群的体育学习风格比较后发现:体能类大学生在异化需求方面分别非常显著地高于技能类 (P<0.01)。李铂等[15]曾对不同项群优秀运动员的性格进行了比较,并未发现体能主导类项目与技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刘永[16]在调查了不同项群运动员人格特质后却发现,个人项目较之集体项目运动员更富张扬的个性及冒险精神,有着更多层次的需求。本研究虽未依个人与集体划分项群归属,但比较而言,本研究所调查的体能主导类大学生多来源于个人项目,而技能主导类多来源于集体项目,故本研究结果也可根据刘永的研究观点得到部分解释。

本研究还发现,技能类大学生在反馈两极性方面分别非常显著地高于体能类(P<0.01),表现出更乐于接受正向反馈的特征。胡咏梅等[17]曾利用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手段研究了技能类项群运动员心理状态的结构特征,指出精确的反馈是技能类项群运动员九个心理结构特征因子中特征值最高的,对技能类项目取胜起决定性作用。而范安辉[18]在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研究了体能项群(速度类)的最佳比赛心理状态的关系后发现,影响体能类成绩发挥的最主要心理因素是自我目标的体验,而清晰的反馈的影响力仅排在第3位。上述两份文献表明,无论是体能类还是技能类项目,反馈都是十分重要的,但程度却有所不同。尽管文献研究主要基于比赛时的心理特点,但比赛又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故本研究认为上述观点部分支持了本研究的结果。

2.4 不同类别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的特点

表4 不同类别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8个子维度的比较

本研究将体育专业学生分为3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是体育学类中成立招生最早、规模最大、开设院校最多的两个专业,有很强的代表性。其次,虽然运动训练在校大学生及现役运动员同属运动训练专业,但前者接受全日制培养,学训相对均衡,后者多采取队读、校读、借读等多样授课形式,相对重训练轻学习,故又将其分为两类。第三,3类大学生的体育成就存在明显不同,其中只需参加高考体育加试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明显低于需达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水平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而在运动训练专业中,又以有。

本研究发现,现役运动员在趋同和趋异及动机强弱方面的得分最高,且非常显著地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 (P<0.01);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得分最低,均不同程度地低于运动训练专业的两类学生(P<0.01,P<0.05)。这一结果从侧面反映出运动水平与体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及学习动机的高低存在联系,支持了黄国龙研究中内在动机可促进体育技能水平提高的观点,也与本研究的预期一致。

与预期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肢体展现方面又不同程度地显著高于运动训练专业的两类学生(P<0.01,P<0.05)。 张志勇[19]曾对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点进行了比较,认为专业运动训练和竞赛较一般体育教育更易使学生表现出外向、热情特点,与本文结果并不一致。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与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有关。运动训练专业开设至今,早已与其最初设立的招生范围及培养目标有了巨大的变化。招生管理有松动、培养过程无特色、课程设置不合理等[20]给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业成绩较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相比运动训练专业本科生,现役运动员因承担比赛任务,因此对于体育学习有着更明确的目标,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因培养过程更为成熟、就业面向更为单一,因此对体育学习也有着较高的内驱力,故表现出较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更为积极的肢体展现特点。而这也可以进一步解释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在异化需求方面显著低于其他两类学生的原因。

3 结论与建议

1)性别并非造成体育学习风格产生差异的决定性因素;2)以个人项目为主的体能类专项大学生对体育学习有着更多层次的需求,以集体项目为主的技能类专项大学生对正向反馈有着更高的需求;3)运动水平与体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及学习动机的高低存在联系;4)训练年限是促进异化需求提高的因素,但对体育风格其他维度的影响还不明确。未来研究应利用多因素方差等技术,进一步探索训练经历对体育学习风格变化的具体作用。

[1] 陈 楠.学习风格理论的研究焦点及新思路[J].亚太教育,2016(36):135-139.

[2] Cassidy S,Eachus P.Learing style, academic belief systems, selfreport student proficienc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J].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20(3):307-322.

[3] McManus IC,Richards P, Winder BC,et al.Clinical experience,performance in final examinations,and learning style in medical students:Prospective study [J].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98,316(7128):307-322.

[4] Birzer ML.The theory of andragogy applied to police training [J].Polic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e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2003,26(1):29-42.

[5] Bates T.Career Development for High Flyer[J].Management Development Review, 1994,7(6):20-24.

[6] Pettigrew F,Zakrajsek D.A profile of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among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J].Physical Educator,1984(41):85-89.

[7] Johnson R.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learning styles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dance majors[D].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Idaho, 1982.

[8] Peter D,Jones G,Peters J.Preferred ‘learning styles’in students studying sports-related programm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J].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08,33(2):155-166.

[9] 孙福成.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问卷的编制、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0.

[10]孙福成,章迅.大学生体育学习偏好特征——基于学习风格理论的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3,32(06):52-55.

[11]曹 阳.大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认知与其体育行为的相关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02):83-85.

[12]王爱丹,董晓春.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与高校体育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01):50-52.

[13]宛蓉,罗红英.普通本科大学生学习需求现状调查——以贵州省为例[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175-182.

[14]任保国,籍建东,尹晓辉.对中外优秀运动员心理训练发展动向及方法的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1999(04):59-64

[15]李 铂,郑 毅,姚 佳.不同项群优秀运动员群体职业性格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10):1536-1538.

[16]刘 永.具备关联要素的不同项群运动员人格特质的甄别研究——以集体与个人项目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2):124-126.

[17]胡咏梅,孙延林,吉承恕,等.技能表现类项群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结构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6):761-763.

[18]范安辉.体能速度项群人格特征及最佳心理状态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6.

[19]张志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和普通专业学生人格素质的比较研究——论高校体育与人格发展[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1997:1.

[20]张庆军.我国综合类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Styl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ajor in Physical Education

GAO Wei-feng1,GU Da-cheng2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styl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major in physical educa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style questionnai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ender was not a decisive component to influence the physical education.learning styles.The students who were learning the physical ability oriented individual sport events had more multi-level deman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learning,and the students who were learning the motor technique oriented group sport events had more demands for positive feedback.There was correlation between competitiveness and cognitive ability as well as motivation level during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The training years could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dissimulation,but not certain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raining years and others dimensions of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styles.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learning style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G80-05

A

1003-983X(2017)12-1109-04

2017-11-20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学习风格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供-需”协同教学模式的构建》(项目编号:B2015402)

郜卫峰(1979~),男,河南新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儿童健康促进、运动能量代谢.

1.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2.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1.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2.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3,China

猜你喜欢
项群维度运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项群训练理论的广泛应用
运动员知识能力培养的项群特点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不正经运动范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