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光荣传统,不断开拓前行
——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纪实

2018-01-17 03:24周明
上海房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上海市住房

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2017年12月20日在上海青松城会议中心顺利举行。大会由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沈正超主持,第八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李国华作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学术创新推进上海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第八届理事会财务收支情况报告》,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郭树清作《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章程》的修改说明和《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会费交纳标准与办法》修改说明,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赵才娣作新一届理事、监事候选人说明。会议通过了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情况报告、章程修改和会费交纳等文件,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监事和新一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秘书长。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苗乐如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任小文副主席、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马韧副主任、上海市房屋管理局浦建华副局长等领导到会并致辞祝贺。新当选的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会长沈正超与第八届理事会会长庞元在主席台上握手交接,并发表了讲话。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会员代表以及兄弟学会、协会代表约300人参加了大会。

一、硕果累累,砥砺奋进的六年

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自1981年成立,至今已走过36年的历程,在房地产改革发展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研究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小平同志关于住房问题讲话的指引下,积极探索住房商品化,并以此推动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面对亚洲金融风暴,学会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培育发展房地产市场,践行、倡导房地产二三级市场联动。跨入新世纪以来,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使之与房地产市场形成住房供应的两大体系,在共有产权保障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方面配合主管部门着力于制度创新。2004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

自2011年7月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开展工作以来,在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市住建委、市房管局和市社联、市社团局的领导下,学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团结房地产业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积极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着力于提升学会管理、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等各方面的工作水平。2012年11月、2015年10月,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两次被市社联授予“上海市优秀社会科学学会”称号。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作为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团体会员单位、副会长单位,自2011年以来,每年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召开的年会和换届大会上受到表彰和表扬。

(一)开展学术理论研究,推进房地产业改革发展

1.围绕住房保障和民生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完成了“上海保障住房和商品住房两大住房供应体系平衡发展研究”、“上海住房保障阶段性目标及分期实施途径研究”、“社会机构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运作机制研究”等课题。

2.围绕房地产业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开展课题研究,完成了“转型中上海房地产业发展研究”、“‘世博’后上海房地产业发展研究”、“上海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管理研究”、“经营性老年住房项目投资运营及相关政策研究”、“上海物业管理市场化模式研究”、“上海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房试点工作研究”、“完善旧改‘毛地出让’地块处置机制研究”等课题。

3.围绕房地产法制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完成了“上海住房保障法规框架研究”、“上海非居住物业管理政策法规研究”、“上海房管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对策研究”等课题。

(二)凝聚社会力量,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1.创新“上下联动、合作共办”的学术活动方式。开展上下联动、横向合作、开门办会等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活动,即联合上海政府机关和相关的高等院校、研究单位、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共同研究房地产业改革发展中的经济问题、法律问题以及政策操作问题,举办近30个座谈会、研讨会、论坛,通过兼容并蓄、集中智慧,使学术研究有了广度和深度。

2.参与策划筹备大型学术活动。与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在上海合作举办“第四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与江苏省房地产经济学会、杭州市房地产学会在上海松江合作举办以市场供应和住房保障为主题的“第七届江浙沪房地产经济论坛”,在江苏宜兴举办以“巩固成果,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届江浙沪房地产经济论坛”,与上海社科院、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吉利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举办以城镇化发展、国家货币政策与住房金融、中外住房发展为内容的“新型城镇化和住房金融国际论坛”,与华东师大城市发展研究院、华东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部等九家单位联合举办“第四届城市发展论坛”。为弘扬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书法艺术,学会主办“情系民居”书法邀请展,参与策划“桑荣林书法展”。

3.认真办好《上海房地》,繁荣学术研究。六年来,共出版《上海房地》72期,及时刊发学会的重大研究课题报告,坚持学术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争鸣和深入研究。《上海房地》不断充实编辑、校对力量,优化工作流程,做到内容切中时弊、形式图文并茂,不断巩固和扩大作者队伍,以真诚赢得稿源,以质量赢得声誉。2015年,在市新闻出版局每两年一次的编辑质量检查中被评为优秀期刊。

4.接受有关单位委托,编写专业书刊。受市房管局委托,组织编写教育读本《贪欲,走向暗流深渊——上海市房管系统案例剖析与思考》;受市律师协会房地产专委委托,编辑优秀论文集;受市房管局档案管理中心委托,编辑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档案管理创新为内容的《上海房地》专辑。

5.组织论文征集活动。积极参加市社联、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等单位组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科学发展理论研讨征文”、“中日韩第十一届住房问题研讨征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文”、“全面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征文”,获得市社联优秀组织奖。

(三)积极开展咨询服务工作,提升服务水平

咨询服务工作是服务社会的需要求,也是学会开展学术研究的经济保障。六年来,学会贯彻“自主、自理、自养”的办会原则,完成市房管局委托开展的“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控工作”,完成“宜居金山建设中的人口与住房问题研究”等课题。学会咨询部与分支机构合作,完成“世博会民俗文化街”社会风险评估、“中海运长兴岛基地二期工程土地收储项目风险评估”、“浦东新区三林镇ES6单元A地块收储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上港集团历史遗留问题”、“黄浦江沿岸30年代原貌风格追溯和回忆的历史资料收集”等服务项目。

(四)完善学会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

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核心,以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人财物的严格管理,推进学会工作顺利开展。多年来,形成了会议、学术管理、财务管理、消防安全等多项制度,并坚持不懈地完善制度,与时俱进地创新制度,制定了《关于组织开展学术活动的若干规定》、《我会驻会人员休假、请假、病假管理办法》等制度。

二、继往开来,对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工作的期待

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把握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不断培育学会理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不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学术创新推进上海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一)努力开展学术研究,服务行业改革发展

当前房地产业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要重点把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政策定位。进一步完善市场和保障“两大体系”,要针对深化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房地产基本制度和长效机制、完善住房租赁制度等重大问题展开研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瓶颈和难题的思路、途径、措施和方法,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发挥为政府决策服务的功能。要继续创新学术研究的方式、方法,无论是课题调研还是学术论坛,各种形式都要注重实效,要将“解渴”、“管用”和“实务”作为检验学术水平的标准之一。

(二)加强学术交流,扩大研究成果辐射力

要充分利用媒体等交流平台发布学术研究成果。努力伸出学会的“天线”,让学会的思想产品往上走,以求影响上层决策;努力伸出学会的“地线”,让学会的思想产品往外去,以求影响社会舆论。学会除了继续提高宣传平台《上海房地》的办刊质量外,还要经常在有影响的媒体上发表文章和提出观点,学会的专家则要主动接受主流媒体的采访。要把握好“时、度、效”的原则,对重大舆论现象要力争第一时间介入,发布更多有价值的思想产品,让思想产品走在社会舆论前面,努力提升学会的影响力,使学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

(三)提高咨询服务能力水平,不断夯实办会基础

要按照市委市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学会人才、智力和区域资源的优势,加强市场调查,掌握信息资源,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咨询服务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为实现学会“自主、自理、自养”的办会宗旨发挥作用。要坚持学术研究与咨询服务的有机结合,继续以委托、转移、协助和购买服务的形式,主动为企事业单位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咨询服务的有关规则,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认真履行合同。加强与分支机构的合作,协调解决业务中的矛盾和问题,提高专业水平和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将建成一流的民间智库作为学会建设的长远目标

尽管学会要真正成为民间智库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只有将学会建设不断向民间智库的目标努力推进,才能促使学会的研究工作规范化、学术活动正常化、学术质量上水平。因此,首先要逐步改革学会的体制、机制,要吸引一批理论功底扎实的人才到学会工作并选拔、引进、培养年青干部,提升学会工作的活力。其次,要不断完善学会各项规章制度,使制度始终保持生命力,真正发挥规范和约束行为的功能,促进学会管理上水平。再次,要充分发挥整合协调功能,汇集分布在党政机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最大限度发挥整体效应,建立互动合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学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

三、开拓进取,让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再创辉煌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苗乐如副会长谈到:房地产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肩负重任。一是要充分发挥学会优势,进一步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把握好房地产业发展新定位提供智库支持。现在,房地产投资、开发、配套等都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机构、个人租赁房比例不平衡、住房质量不平衡、生活质量不高等,把握好发展新定位,是我们的职责。要研究新定位的三个问题,即新时代的环境条件、新的战略目标和产业发展方向。住房制度改革实现第二次跨越,从购买商品房制度转变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就行业而言,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房地产业从注重投资开始转向注重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地发展房地产业。要调整产业结构方式,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好房子、好环境、好服务。加快企业转型发展,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二是希望中房协和房产经济学会携手共进,服务行业。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引导企业谋篇布局,增强学会的影响力,服务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加强相互交流合作,为市场、政府和会员搭建房地产经济理论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搭建绿色建筑、百年住宅的技术和人才交流平台。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任小文副主席指出,新时代房地产研究工作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新的空间。学会要把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项学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回答好新时代提出的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新时代坐标中,对标上海的时代使命,对标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对标时代变化的新趋势,推动上海房地产研究工作上新水平。上海市社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社会科学界专家的桥梁与纽带,作为学会的服务平台,将一如既往地为房产经济学会提供更好的学术服务、平台服务、管理服务、传播服务,全力支持学会围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的重大节点,特别是围绕十九大精神的深入研究和决策咨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马韧副主任在讲话中对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学科发展重大问题,围绕改革开放过程中特别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和研究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规律,研究房地产业政策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学会“服务政府有作为,服务行业有推动,服务会员上水平”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上海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精心培育学术研究队伍,形成一流的“民间智库”。要注意老、中、青各年龄层人才的不同特点,吸收优秀的学术研究人才,把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作为学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吸引一批政治觉悟高、理论水平过硬、工作能力强、热心学术研究的同志进入学会“智库”,同时,要坚持“上下联动,合作共办”的方针,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凝聚分布在党政机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的聪明才智,建立互动合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学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三是积极开展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房地产业发展研究。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需要研究房地产业发展新时代新的特征、住房新的需求、供应新的方式、发展新的目标、企业转型新的模式等。要结合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参与制定上海房地产业、住宅发展的中期和远期目标,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浦建华副局长在讲话中对学会加强房产经济学术研究、多出研究成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与时俱进,加强房地产业发展研究。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最新论述,是新时期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目前,在房地产业发展中,我们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长效机制、住房供应制度、供后监管和城市更新体制机制等,都需要创新研究。希望学会能借鉴国内外经验,选择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多出成果,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出台有关法规提供决策建议。二是继续创新,发挥学会的行业影响力。学会长期从事房产经济理论研究,开展咨询服务,为政府有关部门服务,在住房商品属性研究、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住房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丰硕的成果,在行业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希望学会坚持正确的研究导向,充分借助市房管局的领导关系,充分发挥学术研究优势,与房科院等单位加强协作,在今后的研究中多出高质量的优秀成果。《上海房地》要继续发挥宣传导向作用,不断弘扬行业的正能量。三是抓人才培养,发挥学会的智库作用。一方面,学会要抓住行业里的宝贵人才,创造多种途径,注重会员的能力培养,为长久的研究准备人才的蓄水池。另一方面,学会要抓好内部建设,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团队,注重团队的梯队建设和发挥行业领军人物的作用,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充分发挥学会的“民间智库”作用。

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会长庞元在讲话中指出:学会成立36年来,历届历任老领导都为学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后来者,我们都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不忘初心,努力探索,愚公移山,继续前进。学会工作的特点是更多利用课题报告、调查报告、咨询报告、论文论坛等方式,开展理论研究、政策研究、法规研究,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会员服务。就房地产行业来说,要重点把握“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政策。房子是用来住的,住什么样的房子,住新房子还是老房子,住小房子还是大房子,住城市还是住农村,住居住房还是住非居房屋,住商品房还是住保障房,买房住还是租房住或住共有产权保障房,事关全体市民百姓的住有所居,作为民生之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需要因城施策,上海不是香港特区,更不是新加坡,上海每年有50多万常住人口的导入,这既有城镇化的大背景影响,也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要直面民生问题,加以应对、解决,既要坚持问题导向,也要坚持结果导向。为贯彻执行中组部、市委组织部的有关规定,第八届理事会的部分领导,将不再任职新一届理事会。我们都不会忘记曾经作出的努力和经受的历练,作为会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关爱学会的发展,配合支持学会的工作,完成学会交给的任务。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有着光荣的传统,坚信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新当选的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会长沈正超在发言中谈到,要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努力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现在,学会的接力棒历史性地交到了我们这一届理事会的手中。按照十九大指明的方向,新一届理事会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上海房地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争取每年重点研究一二个事关上海房地产业发展的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努力把学会办成一个汇集房地产发展新思路、新政策的一流“智库”。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会作风。市房产经济学会是一个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学术平台,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

针对房地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政府的行政管理、为企业的开拓发展出谋划策。要努力改进学术研究的方式、方法,注重研究实效,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三是坚持开门办会的方针。通过组织开展学术研究、交流,吸引和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有探索创新精神的青年研究人才,坚持数年,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朝气蓬勃的房地产研究骨干队伍,为上海房地产行政管理、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输送有用人才。四是坚持科学的办会方法。加强学会的自身建设,充分依靠互联网、大数据,依托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和《上海房地》杂志,加强房地产理论和政策宣传,扩大学会在引导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方面的影响。

(整理:周明)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上海市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走街串巷找住房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