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谷子种业发展情况报告

2018-01-18 03:43王万双
中国种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杂谷谷种谷子

王万双

(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石家庄050031)

河北省谷子常年种植面积25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20%,居国内谷子种植面积第2位,产量约占全国的25%。近几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谷子抗除草剂品种及轻简化生产技术的发展,谷子生产逐渐由一家一户小农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由于新型经营主体更加重视良种更新,因此,谷子种子生产销售呈逐年递增趋势。河北省一般年生产谷子种子150万~200万kg,其中杂交种50万kg除自用外,约有40万kg销售到外省,是国内最大的谷子种子输出省,输出的主要是“冀谷”系列、“张杂谷”系列品种。

1 谷种产业发展情况

1.1 科研力量雄厚河北省拥有全国力量最强的谷子科研单位,其中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是国家谷子改良中心,张家口市农科院是国家谷子改良分中心。全国应用的谷子抗除草剂材料基本上都来源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不育系多数来源于张家口市农科院,2个单位分别是全国抗除草剂育种和杂交育种的牵头单位,也是全国最大的两家谷子研究机构,聚集了一批优秀的谷子科技专家,在产业技术体系中有6个岗位的科学家,谷子育种技术、轻简栽培技术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1.2 品种科技含量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引进国外的抗除草剂青狗尾草自然突变材料,利用非转基因的远缘杂交手段,通过20年技术攻关,在世界上首创了抗拿捕净类型、抗阿特拉津类型、抗氟乐灵类型、抗咪唑啉酮类型、抗烟嘧磺等5种除草剂谷子新种质,以及兼抗2~3种除草剂的多抗材料,解决了谷子除草难、间苗问题、杂交种去杂难等技术瓶颈,选育出“冀谷”系列优质抗除草剂常规品种。张家口农科院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创制了谷子光(温)敏不育材料80多份、恢复系资源200多份,创立了谷子光(温)敏不育两系育种法,解决了谷子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难题,成功选育了“张杂谷”系列品种,填补了我国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空白。目前“冀谷”系列常规品种和“张杂谷”系列杂交种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种。

1.3 谷子种子企业实力较强河北省具有在全国知名的谷子种子企业——河北巡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与其全资子公司河北治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杂交谷子“张杂谷”种子的生产经营,年谷子种子产销量约80万kg,占全国谷子杂交种的95%以上,年谷种经营额约1亿元。经营常规谷种的企业有河北东昌种业有限公司和河北金绿谷加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经营常规谷种30万kg,经营额约1500万元。4个单位的谷种净利润达到5000万元,研发投入约500万元。

2 河北省谷种产业化的优势

2.1 资源优势河北省地理环境条件多样,是谷子原产地,资源丰富。冀中南属于华北夏谷区,张家口承德属于西北春谷区,唐山秦皇岛则属于东北、西北、华北三大谷子产区的交叉区,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河北省汇集了全国三大区谷子品种资源,选育的品种遗传背景丰富,区域适应性强,适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全国主要谷子产区。

2.2 产业化优势河北省是全国最早开展谷子良种繁育加工研究的省份,率先制定了《谷子良种生产技术规程》。河北省谷子种子生产加工技术水平较高,几乎100%经过专业化加工处理,而全国用种的50%未经加工处理;粮食加工力量强,河北藁城马庄是华北最大的小米加工、集散地。目前开始做饲草转化试验,推动谷草饲料化,并着手谷子深加工研究,开发黄酒、小米营养粉等,以延长产业链。

2.3 科企合作,促进品种推广近年来,张家口农科院与河北巡天、河北治海合作推广“张杂谷”系列品种,到目前全国累计推广2000万亩;省谷子所与河北东昌、河北金绿谷合作,将品种的生产经营权转让给这2个公司,谷子所对种子的繁育进行技术指导,年生产经营种子约30万kg,种植约60万亩。“冀谷”系列种子、“张杂谷”系列种子销往全国各地。

3 存在问题

3.1 种子市场潜力有限谷子属于小粒高繁殖系数的常规作物,尽管近年来已有杂交种推广,但生产上80%以上仍采用常规品种,千粒重仅3g左右,每667m2有效用种量仅0.3kg左右,繁殖系数高达800~1000,农民自留种又非常普遍。

3.2 品种区域性较强谷子具有光温反应敏感的特性,导致单一品种的区域适应范围小、通用性差。多数品种年种植面积在10万~30万亩,仅有少数品种年种植面积能达到50万~100万亩。

3.3 种植机械化程度低大多数地区还是以人力和畜力劳动为主,用工量较大,生产成本偏高,制约了“张杂谷”的规模种植。经过几年的研究、推广,目前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虽然初具雏形,但配套的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作业机械均需进一步改进,同时机械化作业的示范推广力度还需加强。同时,谷子自身对除草剂非常敏感,只有培育抗除草剂品种才能实现安全高效的化学除草。

3.4 深加工产业链条短谷子作为粮食主要以小米粥为主,用量较少,消费量有限。尽管人们对小米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但是恢复谷子的主粮地位短期内还很难实现。目前,谷子加工企业还停留在小杂粮等初级加工阶段,高端产品研发滞后,精深加工不足,也制约了杂交谷子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4 建议

4.1 针对市场需求进一步开展多元化育种在保持优质、抗除草剂、广适品种选育优势的同时,针对食品加工需要已启动了低脂肪、低亚油酸品种培育;针对保健需要启动了高γ氨基丁酸谷子品种培育。

4.2 推进谷子加工转化研究加强谷子对人体保健作用的研究,加大保健作用的宣传,引导大众扩大消费。与此同时,加强谷子深加工转化的研究,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谷子产业。

4.3 加强谷子科研力度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创新种质资源,研究新的种子生产技术、栽培技术,提高种子生产能力,简化栽培措施,加大农机研究力度,提高机械化水平使农机农艺相结合。加强育种材料和育种方法创新,发掘更多的重要性状基因,并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在谷子育种中的应用,不断提高育种效率和育种水平。

猜你喜欢
杂谷谷种谷子
谷种移裁和试验计划
焉耆垦区谷子引种筛选试验*
打谷子
张杂谷发挥旱作优势 打造富民产业
“张杂谷”系列谷子品种营养成分的测定与评价
张杂谷品种在白银市引种试验初报
晒谷子(外一首)
谷种与狗尾巴
水稻湿润育秧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