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新品种安麦1132

2018-01-18 03:43刘国涛周其军宋志均薛志伟杨春玲
中国种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干热风半冬性抗旱性

薛 鑫 刘国涛 周其军 宋志均 薛志伟 杨春玲

(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安阳 455000)

安麦1132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安0124为母本、新乡9369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中筋旱地新品种。2012年出圃,至2017年先后参加旱地、抗逆性、抗倒性等多重比较试验,于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80046。安麦1132具有产量高、抗旱能力强、茎秆弹性好、高抗倒春寒、对干热风不敏感、分蘖力强、两极分化快、有效成穗率高等特点。在河南、山东、河北等黄淮冬麦区,安麦1132是既适合旱薄贫瘠土地,又可在高水肥地块种植的半冬性品种。

1 品种来源

安麦1132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2003年利用自育优良品种安0124与新乡9369进行杂交,历经十多年选择、鉴定、试验选育出的抗旱性突出的高产小麦新品种。2003年5月安阳市农科院小麦课题组以自育品系安麦0124为母本、以引进材料新乡9369为父本实施杂交,组合号为0306,连续进行6年目标定位田间选择,2010年出圃,出圃号为:0306-18-1-3-3-3-1-1。单株特性优异,特别是抗旱性、高产性比较突出。安0124属半冬性中矮秆早熟品种,幼苗健壮,抗寒性强,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产量三要素协调,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综合抗病性好,中抗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中感叶枯病和赤霉病。安麦1132用其作母本杂交,充分继承了其苗期抗寒,中期抗病,后期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的优点。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安麦1132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43~246d。幼苗半匍匐,叶片较窄,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早,两极分化快;株型中等,旗叶上举,穗下茎长,株高74~76cm;长方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圆粒较小,干净,商品性高,没有黑胚。产量构成三要素:亩穗数48万~50万穗,穗粒数29~33粒,千粒重38~41g;落黄好,籽粒特别饱满。

2.2 抗逆性 2015-2016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中感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

2014-2015年度抗旱指数0.830,抗旱性达4级,抗旱性较弱;2015-2016年度抗旱指数0.723,抗旱性达4级,抗旱性较弱。综合评价,抗旱性4级,抗旱性较弱。符合旱地品种审定要求。

2.3 品质 经2013-2014年多点收获籽粒用美国产FOOS1241红外线分析仪分析,10个样品数平均达到弱筋麦标准,蛋白质含量为11.4%。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1.92%,容重814g/L,湿面筋含量 24.1%,降落数值 469S,吸水量 60mL/100g,形成时间3.5min,稳定时间4.0min,弱化度86F.U.,出粉率 72.4%,沉淀指数 68mL,硬度 66HI,白度74.8%。

2016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含量13.83%,容重798g/L,湿面筋含量28.4%,降落数值250S,吸水量56.6mL/100g,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2.7min,弱化度159F.U.,出粉率 72.1%,硬度 54HI,沉淀指数 55mL,白度75.0%,恒定变形拉伸阻力131E.U.,延伸性153mm,最大拉伸阻力153E.U.。

3 产量表现

2012-2013年度在品系评比试验中,每667m2平均产量606.63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0.75%,居参试品系第1位;2013-2014年度在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529.98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7.66%,增产显著,居参试品系第1位。

2014-2015年参加河南省旱地区域试验,每667m2汇总平均产量436kg,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8.4%;2015-2016年续试,平均产量405.1kg,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4.5%;2年平均增产6.5%。2016年以2年平均增产幅度第一的成绩进入河南省旱地生产试验。

2016-2017年参加河南省旱地生产试验,9点汇总,8点增产,增产点率88.9%,每667m2平均产量409.6kg,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5.5%。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播期和播量 10月6-12日播种,最佳播期在10月10日左右;高肥力地块每667m2播量8~10kg,中低肥力地块10~12kg,如延期播种,以每推迟3d,播量增加0.5kg为宜。

4.2 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加强中耕除草,掌握好除草剂喷洒时间、温度、剂量等关键技术[1]。孕穗期采用43%戊唑醇浇灌防治纹枯病[2]。抽穗后用三唑酮+毒死蜱防治吸浆虫、条锈病、白粉病;扬花灌浆期注意用多菌灵+三唑酮+吡虫啉防治赤霉病、蚜虫等,同时结合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和磷酸二氢钾与尿素水溶液,以预防干热风,延缓衰老,提高千粒重[3]。

4.3 肥水管理 一般每667m2施底肥尿素20kg、磷酸二铵25kg、硫酸钾15kg或三元素复合肥(15∶15∶15)50kg;拔节期追施尿素5~6kg(肥随水走,半干旱地区旱作地要造墒前施底肥,随降雨施追肥),适当进行化控处理,以降低株高;注意肥水调控,保证群体数量。

4.4 适时收获 蜡熟中末期适时收获,防止混杂。蜡熟中末期是千粒重最高的时期。此时的籽粒一般呈现深浅不同的橘黄色,用小刀切后,横切面呈蜡质状、稍硬,仅腹沟处稍软,籽粒背部能挤压出轻微的指甲印[4]。蜡熟中末期的麦田,全株呈现上下皆黄、中间绿色,这时收获产量最高,是收获的最佳时期。

猜你喜欢
干热风半冬性抗旱性
云南小麦品种(系)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2020年新疆南部区域干热风精细化特征分析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价甘蔗新品系的抗旱性
阿勒泰地区干热风发生规律及防御研究
不同玉米品种萌发期和苗期抗旱性鉴定与评价
不同调理剂对干热风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基于GIS的邯郸市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推介三个优良小麦品种
甘蓝型半冬性油菜品种在西藏的生态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