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价值研究述评

2018-01-18 17:35徐兆兰郑璐璐陆洋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述评教学价值教育价值

徐兆兰 郑璐璐 陆洋

摘要:为了明确普通高中课堂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必须首先对有关教育价值、教学价值等方面的溯源性问题进行梳理。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价值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发现,教育教学价值的内涵、分类及其研究取向三个方面成果丰硕,但针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价值的研究相对匮乏。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应具有关怀性、发展性和长效性。

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价值;教学价值;述评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1A-0034-06

长期以来,“教育价值”“教学价值”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核心论题,“对教育价值与教学价值的理解是教育变革的根本出发点”。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规划、教育过程的安排、教育方法的选用、教育环境的开发以及教育评价的设计等,正在逐渐围绕教育价值与教学价值有序进行,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与完善。为了明确普通高中课堂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必须首先对教育和教学价值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与说明。近年来,有关教育教学价值方面的研究著述颇丰,然而这些研究多是零散地刊发于各种杂志,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总结性梳理。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2007—2017年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了解我国教育教学价值研究的发展概况,在对教育价值、教学价值等关键词做重点的解析后,阐明普通高中教学的价值。

一、发展状况

2017年8月,笔者以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平台,以教育学所属的“社会科学Ⅱ”为学科领域,以2007—2017年为时间段,分别以“教育价值”“教学价值”“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价值”为题名进行精确匹配,获得“教育价值”文献2161篇(见图1),“教学价值”文献2530篇(见图2),“普通高中课堂教育价值”文献135篇(见图3)。

通过对图1的分析,可以发现学术界对教育价值的相关研究在近十年保持稳步前进的趋势,尤其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更加引起了学术界对教育价值的关注。

通过对图2、图3的分析发现,有关教学价值、普通高中课堂教学价值的研究在2007—2014年这一时间段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从2014年之后,研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因为教学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教学价值的实现是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而课堂教学又是教学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也是体现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价值在不断地解构与重构,教学价值、课堂教学价值也伴随着教育价值的变迁被学者重新界定与认识。

二、已有研究成果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教育价值

“价值”概念的界定是厘清教育价值内涵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价值”一词在《应用写作大百科》中的解释为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变化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作用,这种作用或关系的表现就是价值。[1]在《伦理学大辞典》中,“价值”的含义是指事物的作用和积极意义。价值蕴含着人与其他对象之间需求和满足之间的关系。人不但要认识各种事物的属性,还要从它们对主体的生活所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价值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任何场域中如果缺少人的存在那一切都是无意义的。[2]根据上述对“价值”概念的界定,价值首先表现的第一要义是“有用性”,即客体与主体间的适用性与满足性;其次价值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最后价值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

国外学者基于价值概念的不同定义,立足于不同的价值关系角度,挖掘了教育价值的内涵。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杜威从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方面探讨了“教育价值”的问题;波特进一步提出了教育价值的“社会性评判标准”,提出了教育价值的评价标准;斯普朗格从“文化教育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教育的过程就是历史文化的过程,突出强调教育的客观文化价值[3]。

目前国内学者在基于对价值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对教育价值的内涵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卢旭认为,教育价值以教育功能作为研究视角,探讨教育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和效用,立足社会学层面来思考教育子系统与其他社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4]刘庆昌认为,“教育的用场就是教育价值,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性体现”[5]。张栗原认为,教育价值指某一种知识部门对被教育者的现实生活所提供的功用。[6]杜尚荣、施贵菊认为,教育价值是指为满足学校教育主体的需要而对教育价值进行选择的倾向性,具体表现为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筛选、教学方法的选择等。[7]从上可以发现,有关教育价值的论述侧重于强调教育的功用,并且强调教育的价值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的价值来实现的。教育和其他事物一样,其本身并没有价值与意义,正是在与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体现其意义与价值。

2.教学价值

教学是事实存在与价值存在的统一,而不是与价值无涉的纯粹事实。看似客观化的教学背后,教學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多方面因素都始终受潜藏着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的过程并不是价值无涉的过程,相应地也就决定了教学价值的主观属性十分突出。赵继高认为,价值被视作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价值也被视为教学价值主体与教学价值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价值主体分为隐性主体和显性主体。[8]隐性主体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却不能够直接体现出来的主体,显性主体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直接被观察和体验到的,并且直接发生作用的主体。沈小碚、宋秀红认为教学价值应以社会为主体,教学活动应满足社会与个人的要求。[9] 由此可见,涉及教学价值和教育价值概念的界定都会受到社会、个人以及具体教育场域的影响。教学价值的体现在某种程度上也需要外衍价值的侧证。教学活动是一种实践性活动,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这种实践性活动必然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任何孤立的、片面的、单场域的思考教学价值的看法必然是缺少说服力的。endprint

(二)研究取向分析

1.教育价值的研究取向

教育价值取向研究伴随着教育价值观研究而逐步深入。吴黛舒把教育价值取向看作教育过程中的参与者不断追求教育价值结构动态平衡的过程。教育价值取向从意义说的角度分为“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对教育的价值取向”。[10]和学新强调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将会直接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设计和实施,这种做法从侧面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教育更加人性化。[11]扈中平认为,作为涵盖各级各类教育宗旨的教育总目的,定位于培养“人”更合理,因为这更能体现教育目的的终极性、普适性和丰富性。[12]李家成的博士论文从理论上系统论证并阐述了生命价值取向的主要内容和确立生命价值取向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可行性。[13]不过也有学者对这种单方面考虑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教育价值取向表示强烈的质疑。刘庆昌认为,教育系统应建立在“科学理性和人类理想基础上的教育价值秩序”的基础之上[14],突出强调“理性”和“个人价值”在教育价值方面的重要性。刘旭东提出教育应立足于人的生成性,回归于生活性,在关注学生真实需要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在生活交往中的重要性。[15]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发展,教育价值取向看似走向多元化的背后其實也越来越突出一条主线——人的价值普遍受到关注,教育领域不断重视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开启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索。

2.教学价值的研究取向

近年来的研究中,有关教学价值取向大致分为创造取向、幸福取向、生命取向和道德取向四种。“如何培养创造力”是当今世界非常关注的话题,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人才是否卓越的重要指标。教学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教学领域非常重要的取向之一。赵继高将教学价值分为基本价值和最高价值,并且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学的最高价值。[16]曹开秋、江建民从社会控制理论角度将课堂价值取向分为忠实价值取向、相互适应价值取向、课程创生价值取向。[17]在生成性、创生性课堂中,教学最大的价值就是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不断激发,质疑与反思精神得到培养,创造力得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学活动获取知识,不断地提升自我能力本应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然而在现代教学中,由于种种干扰,他们却越来越少地能够感觉到幸福快乐。教学价值的幸福取向因而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李世讴、周先进针对当前学校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到无限疲惫与无限焦虑的现状,明确提出教学要追寻幸福的价值取向。[18]朱小蔓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着人的和谐发展与终身幸福,教育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同时也是为了教育工作者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19]这个价值取向传递的一种观念就是教育是让每一个教育参与者幸福与快乐的事业。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是他们探求生命价值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会让他们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教学的过程是需要生命个体的参与的,教学绝不是机械的,冷冰冰的,教学在满足生命个体的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要不断为了生命更加完善、更加向上而努力,因此针对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学生生命个体完整性的现象,叶澜主张重构课堂教学价值观,提出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20]。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并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而道德性与伦理性是人的灵魂深处最崇高的体现。[21]因此作为教育重要方式之一的教学,也应该遵循道德性与伦理性的价值取向。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应该遵循道德性、伦理性要求,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要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人获得向上向善的能力和要求,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或者生命个体的发展而言都具有善性的意义。教学不仅是一项认识活动,也是一项道德活动。

(三)教育教学价值分类

1.教育价值的分类

人们对于教育价值的研究起初只是停留在教育的工具价值层面,教育中“人”的意蕴相对较少。当教育被完全地功利化、被完全地当作一种工具时,这种片面性的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于是教育中的人学立场被引入,而这种人学立场被称为“教育的本体价值”。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对教育价值的分类也呈现出了多维的发展趋势。王逢贤将各种形态的价值概括为“物质的”“精神的”“人的”这三种最基本的形态,据此分类的教育价值也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例如智育价值、体育价值、美育价值等教育价值取向得到重视,从侧面也体现了学者们对教育的认识更加的全面。[22]谢新观将教育价值分为四类:一是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二是教育的理想价值与现实价值,三是教育产品价值和教育过程价值,四是教育中的价值与教育的价值。[23]王坤庆认为,教育价值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研究:即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价值观的研究。同时他依据这三种研究相应地对教育价值的分类做出了说明,总结下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将全部教育价值分为两类——教育的价值和教育中的价值;二是将教育价值分为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三是将教育的价值分为宏观的价值和微观的价值。[24]通过阅读、分析大量文献可以发现,很多学者有关教育价值的分类归根到底基本上分为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教育的个人价值这两大部分。教育价值的这两大分类和教育本身的属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众多社会系统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社会子系统的有效配合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教育的价值。与此同时,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属性,在影响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的发展。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是紧密相连的,教育社会价值的实现要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参与来完成,而个人的价值同样需要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来实现。

2.教学价值的构成

王凤玉提出教学价值由知识、能力、方法、科学精神、审美和品格这六种基本要素构成。[25]赵继高将教学价值分为基本价值和最高价值。基本价值主要是指使学生汲取知识、提高能力、塑造品格、掌握方法,而最高价值是提升学生的创造精神,进而发展学生的无限创造力。[26]郑志辉、刘义兵主张教学价值依据主体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从社会主体的视角看,教学应该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从学生主体的视角看,教学应该满足学生基于生命价值基础上的发展需要。[27]从以上关于教学价值的分类可以看出,教学价值不仅涉及知识层面的价值,同时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能力、品格等多方面的价值也得到关注。对教学价值的有关评价,学者更多地也是从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维度进行。endprint

三、关于普通高中教学价值取向的思考

从已有研究成果看,最典型的问题是针对普通高中学段教育教学价值的研究相对匮乏。基础教育段的高中阶段教育,上接高等教育下连义务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起着特殊而关键的作用。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终结部分也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首次将“高中阶段教育”单列,将其作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独立部分予以论述,标志着高中阶段教育重新得到关注,其重要性与特殊性需重新认识。《纲要》第十一条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塑造自我、提高自主性的重要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到2020年,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广大初中毕业生渴望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纲要》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品质培养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对教学目标作了导向性指示。然而,在层层落实时,缺少具体的操作措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没有明确的示范。学界对高中阶段教学价值的研究也相对较少,缺少具体的价值指向,虽有说明,但一般也是泛泛而谈,指向性模糊。笔者从文献研究中获得启发,认为在普通高中教育教學价值取向应具有关怀性、发展性、长效性。

(一)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应具有关怀性

高中阶段教育的对象相对于其他学段而言,更加复杂多样。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5岁到18岁之间,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因此,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复杂多样,集升学、就业、成人培养于一体,教育教学价值的取向应该是多元化的。其实,教育的公共性特征使教育教学价值取向的主体从一开始便是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或者说是集体主义的需要,整个教育是附着于国家和集体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完全依附于社会的教育不仅没能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相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当教育沦为社会的附庸时,教育的负作用大于正向的作用,因此教育的独立性价值受到关注。伴随着教育独立性的发展,教育本身所追求的目标也不断涌现,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依附型教育在走向独立型教育的过程中,某种程度上就是不断实现教育元价值的过程,不断重塑教育理想的过程。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依据人的生存来裁剪人的需要,注重对人本身的关注,人是教育的起点和落脚点,是评价教育的依据,这种对人生存的思考也是一种对生态、精神和人生意义时刻反思的生存意识。

(二)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应具有发展性

《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课程必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发展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支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当今时代以“快”著称,整个社会都在孕育力量,不断地推陈出新。社会不确定因素的增加给学生的未来增加了许多不定的因素,这种不定的因素也许会使学生产生不安和迷茫,但教育应让他们感觉到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教育教学不再是为了一个既定的目标,更多的是满足学生过程性的需要,帮助学生不断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相关的生涯规划课程,其实对于学生来讲都相对已晚。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应该提早到高中阶段,让学生对自我条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使他们在高中毕业时不至于那么迷茫,选专业时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在高中阶段,不仅应该单独开设职业规划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渗透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了解所学学科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走向,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找兴趣点,增强自信心。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应该更加富有特色,更加适合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应具有长效性

教育教学价值取向的成效具有短效性和长效性之分。教育教学价值取向的短效性是指在教学设定的目标中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教学价值,它关注的是眼前的、即时性的成效。教育教学价值取向的长效性是指通过当前的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高中学生在毕业后将面临就业和升学的选择,这关乎学生的终生发展,所以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例如高中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反思、实践、凝思、升华等经历对于培养学生在无法预测的新情境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种能力的形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也许学生在开始自学时的效率不如教师讲解的效率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形成了个性化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时学习的效率会胜于教师讲解。因此,在高中教育教学价值取向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从而使教育教学价值更加具有长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建明,张明根.应用写作大百科[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156.

[2]宋希仁,陈劳志,赵仁光.伦理学大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393.

[3]田向阳.对教育价值的哲学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2).

[4]卢旭.教育价值的多元、混乱与秩序重建[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5][14]刘庆昌.教育价值的秩序[J].教育科学,2009(5).

[6]张栗原.教育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0.

[7]杜尚荣,施贵菊.论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源自“淘宝大学”的教育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

[8][16][26]赵继高.创造——现代教学价值的最高取向[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0 (4) .

[9]沈小碚,宋秀红.对现代教学价值观的哲学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3).endprint

[10]吴黛舒.影响教育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J].齐鲁学刊,2002(1).

[11]和学新.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主体性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7).

[12]扈中平.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7).

[13]李家成.关怀生命——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的新取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15]刘旭东.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8).

[17]曹开秋,江建民.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探究——基于社會控制理论的视角[J].教育与考试,2008(4).

[18]李世讴,周先进.论教学价值的幸福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2).

[19]朱小蔓.为人类的幸福而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05(8).

[20]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1]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

[22]王逢贤.价值教育及其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2000(5).

[23]谢新观.远距离开放教育词典[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20.

[24]王坤庆.论价值、教育价值、价值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

[25]王凤玉.教学价值:结构性分析[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6).

[27]郑志辉,刘义兵.论教学价值认识的思维范式转换[J].江苏高教,2008 (2).

责任编辑:丁伟红

Abstract: To make clear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we must first untangle some original issues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values. Analysis of recent-year research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values in China reveals rich achievements in connotations, classifications and research orientations, but with inadequate research on se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valu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hould be characterized with concern, development and long-term effect.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value; teaching value; reviewendprint

猜你喜欢
述评教学价值教育价值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