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1-19 22:48党受琴王雪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腺癌内膜准确率

党受琴 王雪利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恶性肿瘤, 绝大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异常的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 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重要依据, 但仍然需要探讨其在诊断方面的价值, 特别是其对于肿瘤细胞分级诊断的准确率[1-3], 以为临床医师选择检查方法提供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排除术后病理诊断无肿瘤、术前诊刮病理诊断是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年龄28~81岁, 平均年龄(51.3±12.6)岁。子宫内膜癌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病理诊断标准进行评定, 手术病理分期根据国际妇科病理协会的诊断标准, 临床分期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的诊断标准[4,5]。临床分期:Ⅰ期患者88例(87.13%), ≥Ⅱ期患者13例(12.87%);手术病理分期:Ⅰ期患者74例(73.27%), ≥Ⅱ期患者27例(26.73%)。

1.2 方法 术前患者均进行化疗、放疗及其他抗肿瘤治疗;术前进行诊刮病理检查, 其中行刮宫取内膜活检患者74例(73.27%), 子宫分段诊刮术患者16例(15.84%), 宫腔镜检查取内膜活检患者11例(10.89%)。在诊刮病理术后7~28 d, 进行双附件及子宫切除术, 其中行广泛性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76例, 同时进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患者33例, 同时进行大网膜切除术患者25例;其余25例患者行双附件和全子宫切除术, 同时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20例。术后进行病理诊断, 将其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子宫内膜癌分为2类, Ⅰ型:雌激素依赖型, 包括粘液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等;Ⅱ型:非雌激素依赖型, 包括透明细胞癌、浆液性腺癌等。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将术前诊刮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术前诊刮病理检查肿瘤组织学分型结果的准确率。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国际妇产科病理协会的诊断标准判断[4,5]肿瘤细胞分级。将术前诊刮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分级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术前诊刮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分级结果的准确率。

2 结果

2.1 术前诊刮病理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术前诊刮病理检查恶性肿瘤3例, 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 准确率0;术前诊刮病理检查子宫内膜样腺癌90例, 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子宫内膜炎腺癌85例,浆液乳头状腺癌1例, 混合型腺癌3例, 透明细胞癌1例,准确率94.44%;术前诊刮病理检查浆液乳头状腺癌2例, 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 浆液乳头状腺癌1例, 准确率50.00%;术前诊刮病理检查透明细胞癌2例,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 透明细胞癌1例,准确率50.00%;术前诊刮病理检查混合型腺癌3例, 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子宫内膜样腺癌2例, 混合型腺癌1例, 准确率33.33%;术前诊刮病理检查鳞癌1例, 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鳞癌, 准确率100.00%;术前诊刮病理检查准确率88.12%(89/101)。

2.2 术前诊刮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分级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术前诊刮病理检查Ⅰ级41例, 经术后病理检查确定, Ⅰ级22例, Ⅱ级18例, Ⅲ级1例, 准确率53.66%;Ⅱ级39例, 经术后病理检查确定, Ⅰ级5例, Ⅱ级28例,Ⅲ级6例, 准确率71.79%;Ⅲ级21例, 经术后病理检查确定,Ⅰ级1例, Ⅱ级3例, Ⅲ级17例, 准确率80.95%;术前诊刮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分级准确率66.34%(67/101)。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种类较多, 需要明确的诊断病变类型和性质, 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仍然显得十分重要[6]。目前术前诊刮病理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 可为医师提供相对准确的信息, 因此诊刮病理的临床价值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研究结果中显示, 术前诊刮病理检查肿瘤组织学分型准确率为88.12%(89/101), 整体较为准确, 但仍然存在部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 原因在于一些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较小[7-9]。而术前诊刮组织量也比较少, 同时也可能出现诊刮不全面, 因此无法进行准确的诊断, 遗漏了一些组织类型的病灶[10]。而本研究同时对术前诊刮病理检查的肿瘤细胞分级的准确率进行了探讨, 结果中显示, 术前诊刮病理检查对肿瘤细胞分级均有一定的准确性, 但整体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术前诊刮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分级准确率仅为66.34%,而诊断准确率比较低的原因与肿瘤范围大小有密切关系, 诊刮组织较小, 对于病灶较大的患者而言, 结果就会存在偏差,因为可能在病灶组织中存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癌组织, 导致结果不全面, 而要避免漏诊高级别病变, 需要对肿瘤细胞分级Ⅰ级子宫内膜癌患者, 结合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 警惕术后病理诊断升级为Ⅱ级或者Ⅲ级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 术前诊刮病理诊断肿瘤组织学分型较为准确,但对于肿瘤细胞分级的准确率则较低, 需要结合各类影像学检查以获得明确的诊断, 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1] 李小毛, 杨晓辉, 杨越波, 等.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 50(2):120-124.

[2] 陈盼盼, 张虹.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应用价值.山东医药, 2013, 53(45):20-22.

[3] 尹德娥, 李玉.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 14(4):580-582.

[4] 侯永兰, 李富娟, 易敏.宫腔镜下活检结合分段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27):3026-3028.

[5] 贾英华, 李淑敏.子宫内膜癌术前诊刮病理的临床价值分析.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4):45-48.

[6] 黄子婴, 汪希鹏, 狄文.分段诊刮诊断子宫内膜癌临床价值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6):434-436.

[7] 朱勤, 周先荣.子宫内膜癌手术前诊刮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9):64-65.

[8] 万璟, 李小毛, 叶敏娟.分段诊刮对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价.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2, 19(16):1266-1269.

[9] 张英兰, 吕昌帅, 周星楠, 等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诊刮与术后大体病理对比研究.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6, 43(2):187-189.

[10] 王凤莲, 于黎明.61例子宫内膜癌分段诊刮病理分析.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2(3):423-426.

猜你喜欢
腺癌内膜准确率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息肉惹的祸吗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