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功率高频电刀对乳腺切口愈合的影响研究

2018-01-19 22:48陈桂林林正权陈丽娟叶惠荣曹茵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电刀肿物液化

陈桂林 林正权 陈丽娟 叶惠荣 曹茵

随着科技发展、医院硬件水平提升及手术医生的习惯改变, 高频电刀于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已经成为乳腺良性肿物手术中基本配置[1], 同时高频电刀对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也逐步得到大家的关注。本研究在乳腺良性肿物手术中使用两种不同功率高频电刀进行对照研究, 探讨不同功率高频电刀对乳腺良性肿物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9月收治的行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18~60岁, 肿物直径<3 cm, 无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低功率组和高功率组, 各 80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电刀进行手术切除, 低功率组术中电刀功率为25~30 W, 高功率组术中电刀功率为50~60 W。患者取仰卧位, 术野常规消毒铺巾。麻醉成功后, 于肿物表面用手术刀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暴露肿物后采用高频电刀沿肿物周围边切割边电凝止血, 完整切除肿物及部分腺体组织。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报告为良性肿物后止血、逐层缝合腺体及皮肤。术后给予患者镇痛处理,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 随访时间为2周。切口愈合程度按外科甲、乙、丙等级进行分级, 甲级愈合:切口愈合良好, 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切口愈合欠佳, 有炎症反应, 但未化脓;丙级愈合:切口化脓。乙、丙级愈合归为愈合不良[2]。脂肪液化归为乙级愈合, 需符合以下标准[3]:①皮下组织游离渗出液可见悬浮的脂肪滴;②无脓性分泌物;③切口周围无红肿;④渗出液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高功率组的切口甲级愈合64例(80.00%), 乙级愈合13例(16.25%), 丙级愈合3例(3.75%);低功率组的切口甲级愈合75例(93.75%), 乙级愈合5例(6.25%), 丙级愈合0例(0);低功率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高功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乙级愈合主要包括切口血肿形成, 脂肪液化及皮下积液。丙级愈合需渗出物细菌培养阳性, 培养阴性者按皮下积液处理。感染切口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切口经换药, 必要时行伤口引流等处理, 全部愈合良好。

3 讨论

外科手术除了通过自然腔道进行的手术以外均存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可能。相比传统手术方式, 术中使用电刀既缩短了手术的时间, 也减少了出血量, 但是电刀使用不当也会加重对组织的损伤, 会增加切口的并发症[4]。其中血肿形成、脂肪液化、切口感染最常见[5]。在手术创面较大时, 如果术后引流不畅, 更易引起切口愈合不良。

本研究中, 两组均出现术后血肿形成。回顾患者病史及检查结果, 未见凝血功能障碍, 分析为止血电凝痂脱落, 术后局部渗血形成血肿。予排出血肿后愈合良好。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逐层缝合以消灭死腔, 排除手术因素所致术后切口积液。两组患者出现不同数量的切口脂肪液化及积液。高功率组的切口甲级愈合64例(80.00%), 乙级愈合13例(16.25%), 丙级愈合3例(3.75%);低功率组的切口甲级愈合75例(93.75%), 乙级愈合5例(6.25%), 丙级愈合0例(0);低功率组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高功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应用高频电刀造成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和积液, 有报道提示其机制为:①局部高温造成脂肪液化:电刀局部温度高达200℃~1000℃, 可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 脂肪细胞变性和组织内毛细血管栓塞, 使脂肪组织血供进一步发生障碍, 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②大量脂肪细胞破坏和组织凝固性坏死导致切口局部易感染;③脂肪经细菌分解后产生的小分子物质使切口处于高渗状态, 促进了皮下积液的形成[6]。而相关学者[7]认为使用电刀可引起皮下血管血栓形成从而导致相应的皮瓣局部坏死, 使用电刀导致淋巴管的不完全关闭倾向于形成皮下积液。而Porter 等[8]认为皮下脂肪受热作用液化是形成皮下积液的原因。作者认为, 电刀对组织的热损伤除在使用时发生外, 在术后仍可引起组织的迟发性热损伤, 受损组织在发生变性、坏死, 手术创面较大时可引起明显的脂肪液化、切口积液, 甚至感染。一般情况下, 皮下积液无疼痛,但可引起患者不舒适、导致切口感染、影响切口愈合等[9]。本研究中, 患者均无不适, 切口经处理后均愈合良好。术中使用手术刀完全切开皮肤, 减少电刀切开组织, 使用适当功率进行手术, 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护切口降低电切切口温度,正确缝合切口避免死腔等均有利于减少切口脂肪液化、术后切口积液的形成。如患者皮下脂肪层太厚, 则不宜用电刀切开, 以减少电刀对脂肪组织的损伤, 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出现[10]。

低功率组未出现丙级愈合, 高功率组出现3例。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①手术环境并非严格无菌;②手术者手卫生执行不到位;③围手术期未按指南正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④术中止血不彻底, 术后切口出血、血肿形成;⑤高频电刀的使用导致组织的损伤、液化, 术后切口积液、脂肪液化;⑥缝合不严密等。无菌术不达标容易引起术后切口感染, 而术后切口出血、积液、脂肪液化等可形成局部空腔, 同时积液、积血为细菌生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使得感染持续、加重,引起切口的化脓。高功率组3例丙级愈合患者均存在切口积液、积脓。除了正确的无菌术, 彻底的止血、正确的缝合和适当的应用电刀均有助于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感染早期的清创则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综上所述, 术中适当使用电刀, 避免反复电灼, 避免使用过高的功率等均有助于提高手术质量, 加快手术速度, 促进患者恢复, 减少切口愈合不良, 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与痛苦。外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均需加以重视和学习。

[1] 冯连吉, 尹光平, 熊波.高频电刀对乳腺手术切口愈后的影响研究.中外医学研究, 2013(24):24-25.

[2] 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2.

[3] 王欣芝, 曹军涛, 孙鸿雁.不同输出功率电刀切割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山东医药, 2006, 46(30):44.

[4] 薛亚军, 杨世疆, 胡思远 , 等 .胸部正中切口脂肪液化 44 例临床诊治体会.医学信息, 2010, 31(7):31-32.

[5] Jr HR, Dubois JJ, Ostrow LB, et al.Wound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an analysis of perioperative facto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 1990, 90(1):47.

[6] 游强.钢刀与高频电刀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应用效果比较.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7):1241-1242.

[7] 葛午平, 王颀, 苏逢锡, 等 .电刀对乳腺癌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影响.广东医学, 2002, 23(6):593-594.

[8] Porter KA, O’Connor S, Rimm E, et al.Electrocauter y as a factor in seroma formation following mastectomy.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 1998, 176(1):8-11.

[9] 魏琨.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4, 8(17):127.

[10] 宋哲伟.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研究.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4, 8(5):60.

猜你喜欢
电刀肿物液化
医用高频电刀波峰因子质量检测及其应用研究
高频电刀的计量检测与质量控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乳房大体积肿物微创旋切的可行性研究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