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

2018-01-19 10:43刘建业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专业术语教学大纲留学生

王 融, 熊 智, 许 睿, 谢 征, 刘建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6)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由于来华留学生教育背景的差异,即基础教育知识水平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非英语母语条件下英文运用能力的差别等,这些都给来华留学生“电路”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此背景下,本文依托我校为来华留学生所设的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充分分析差异化教育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电路”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引进融合、基础拓展、交叉创新”三者相结合的来华留学生“电路”课程教学新思路,为进一步提升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传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1 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电路”课程作为高校工科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及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机电结合类专业的必修课,在多年面向国内学生的课程教学工作中已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3]。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增加和来源国的日益多样化,特别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进程的加快,带来的差异化教育背景给面向来华留学生的电路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4],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教材尚无法完全适应

多年来,通过“电路”课程讲义的试用改进,国内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材。但对用于来华留学生的全英文课程教材,若采用国内教材相应的英文翻译版本进行教学则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中国学生教学的教材与国外同类教材在技术体系、表达思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如课程的三相交流电章节教学中,由于来华留学生本国所采用交流电的相电压、线电压和频率各异,如不能将其生活经验知识与电路普遍定律结合去理解,将给其“电路”课程学习带来困惑。另外,已有的教材在英文专业术语表达方面有所欠缺,难以准确表达电路分析过程,规范性不足。

2) 现有教学大纲难以适应

“电路”课程作为高校电类基础教学中的起步导入性课程,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中的数学和物理等前置基础知识紧密相关。与国内生源主要来源于教育背景和教学标准相对统一的中学教育不同,“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基础知识略显薄弱,基础知识储备存在一定欠缺;况且,来华留学生本身来自于不同国家,基础教育背景各异,给按照现有的课程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集中教学带来一定难度[5]。因此,需要针对来华留学生设计适宜其知识水平的教学大纲。

3) 缺少适合的教学环境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母语较为多样,除英语外,还有不少是法语、马来语以及阿拉伯语。虽然他们来华学习后也接受了最基本的中文听说读写训练,但主要依赖英文进行学习与交流。在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高校尚缺少充分适应来华留学生的英文科技语言教学环境。对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留学生,需要通过本国语言、英语专业术语和电路课程概念等多重差异的转换,才能够理解和吸收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其对于英文电路专业术语熟练运用和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制约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4)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改变

来华留学生教育背景的多样性使得其相对难以适应国内固定标准方法的教学模式,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解决问题过程中多样性思维优势的发挥,难以实现其对电路知识和定律的深入理解。

2 课程教学新措施的提出

为克服上述问题,结合差异化教育背景下提高来华留学生“电路”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并结合我校来华留学生的特点,本文提出将引入国外教材和教学思路与我们已有的教学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为来华留学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面向差异化教育背景的高校来华留学生“电路”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

这种教学新思路的最大特点体现在“三个结合”:①将国外教材低门槛的引入思路与国内教材细致深入的教学方法相结合;②将弥补基础知识水平和非英语理解差异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能力相结合;③将不同国家来华留学生差异化思维模式的相互借鉴交流与更高层次深入理解电路定律相结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多样化创新能力,将教育背景差异转化为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提高的催化剂。

这三个结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此,既要对三个结合合理规划,又要考虑到三者之间的衔接和交叉,才能使所提出的新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作用。

3 新教学思路具体实施方法

针对图1所示的新教学思路,所采取的实施方法为:在继承原有“电路”课程教学优秀传统的同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把弥补教育背景差异化不足和发挥差异化优势相结合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将“电路”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得更加科学和完善。

1)外文原版教材与国内教材相融合

由于语言及思维方式相近等原因,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能够使留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从知识点覆盖全面性、内容编排直观性和入门导入难度等方面对外文原版电路教材进行横向比较和综合评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课程采用了广受好评的国外教材《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与现在采用的国内教材相融合,将知识点划分为基本知识点、重要知识点、引伸知识点三类。在教学中基础知识点部分如电压、电流的基本概念、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基尔霍夫定律基本定理等,借鉴外文原版教材低门槛易理解的优势进行导入,对交流电等重要知识点以成熟的国内教材教学经验进行主要讲授,并编写针对来华留学生的电路课程重点参考书目,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引伸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2) 编制合适的教学大纲

根据来华留学生教育水平差异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重新修订了来华留学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将以往课程教学大纲中弱化的基础知识、定理部分,在来华留学生课程教学大纲中增加学时并配套设计实践环节,以适应不同教育基础的留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进行更全面地衔接;针对多国来华留学生之间教育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别,在教学大纲中提高回顾与复习环节所占比例,引导学生梳理各知识点之间的承接关系。尤其针对电路理论中的基本定律,在教学大纲中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及发展历程介绍环节,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定理之间的相互导出关系,加深对定理本身的认识,同时也能提高讲解的趣味性,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提高专业术语理解运用能力

针对非英语母语国家来华留学生专业术语运用能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在“电路”教学中,通过专题交流引导学生直接建立英文专业术语与电路实际概念的联系,加深其对电路专业术语的理解并减少学习过程中对本国语言转换的依赖。比如在针对三相交流电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际化交流讨论环节,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介绍本国三相交流电的基本参数,并在教师引导下给其他学生讲解相应的三相交流电特性参数的导出计算过程。这样的讨论环节,一方面使得学生对交流电原理和定律有更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在交流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对相关的专业术语与实际概念的联系理解。

4)利用逻辑思维差异挖掘创新潜力

与中国学生相比,来华留学生在文化背景、逻辑思维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体现在课堂上,留学生表现活跃,思维逻辑较为多样化。针对这一特点,在“电路”课堂和实验教学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进行多样化的问题分析,避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陷入先入为主的统一标准化思路约束。例如,在电路基本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每个小组独立完成同样的电路分析题目,并不限制解题方法。在各小组独立完成后,由不同小组分别介绍各自解题方法,使得学生获得采用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叠加定理等差异化组合运用的多种开放性解题思路。如在求解复杂电路支路电压、电流量的题目中,各小组利用上述定律、定理完成题目求解,并总结所用方法的计算步骤及计算量。最后各小组总结并集中进行横向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定理组合解题方法原理及每种方法优势所在。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借鉴,学生能够以更为灵活和多样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将逻辑思维的差异转化为多样化创新潜力。

4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来华留学生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数量显著增加,来华留学生的差异化教育背景为高校“电路”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结合我校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引进融合、基础拓展、交互创新三者相结合的来华留学生“电路”课程教学新思路,实践表明,该教学新思路的采用,弥补了来华留学生、特别是非英语母语国家来华留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差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适应性,使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基于本文提出的教学新思路,夯实了来华留学生电路理论知识,使其具备了电路分析和基本电路设计的能力,对后续电类专业课程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电路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王 融等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该教学模式也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并希望所获得的经验能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1] 王焰新. “一带一路”战略引领高等教育国际化[J]. 北京:留学生, 2016(4):30-31.

[2] 侯卫周, 敖天勇. 基于电路课程的横拓展与纵延伸衔接的教学模式研究--以电子信息类学科为例[J]. 北京: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10):11-13.

[3] 方宝, 武毅英. 高等教育来华留学生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近十五年统计数据的分析[J]. 武汉:高等教育研究, 2016(2):19-30.

[4] 郑刚, 刘金生. “一带一路”战略中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困境及对策[J]. 北京:比较教育研究, 2016, 38(2):20-26.

[5] 马佳妮. 来华留学生就读感知形成路径及积极感知提升策略[J]. 北京:中国高教研究, 2017(2):37-41.

猜你喜欢
专业术语教学大纲留学生
基于数据库的专业术语知识图谱自动识别设计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看懂体检报告,提前发现疾病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声及影像学常用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