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018-01-19 20:36傅志坚
考试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实效性情境活动

摘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主要从善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采取以活动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精心设计结尾三个方面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境;活动;实效性

新课程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提高初中思品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就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因此,笔者尝试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生活化地理解思想品德,以此来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要善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形象且形式多样的导入法能使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堂充满情趣,使学生感到新奇愉快,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导入,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其内在的思维和创造性。例如教《我与父母》时,采取歌曲导入法。我播放歌曲《懂你》,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情,再讲孝敬父母,使学生整堂课能沉浸在一种意境中领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我将《戒毒歌》“一朝吸毒染成隐,两眼发呆无气神。三餐难咽不眠夜,四处求钱跪恳人。五业荒疏家败落,六亲不认最无情。七窍生烟遍体痛,八方偷抢倍坑人。九(久)陷毒窟归冥路,十成毁去好前程”导入新课,来讲《对不良诱惑说“不”》,由于形象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同学们兴趣高涨,活跃了气氛,增强了教学效果。导入法不仅只限歌曲导入法还可以漫画故事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时政新闻导入法、诗句名言导入法等,但要因教材内容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激发其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采取以活动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情境化,问题化,增强思品课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是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的各种情境和活动,使内容的呈现与开展的活动融为一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各种情境和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社会,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如在教学《自我保护》时,我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以下问题。(设计的一个系列活动情境:

1. 某校学生小亮交了几位网友。一天,网友“风中笑”提出见面并一块外出游玩。小亮很犹豫,不知该怎么办。请你说说要不要去,并说明理由。

2. 小亮经不住“风中笑”多次邀请,同意与他见面。请你谈谈怎样去比较合适。

3. 小亮决定在市中心的“天一”茶室与“风中笑”见面,只聊天不去游玩。见面后,“风中笑”想向小亮借500元钱,并愿意写借條,以后一定还。请同学们说说要不要借?为什么?

4. 小亮不同意借钱,两人不欢而散。回家路上,小亮发现“风中笑”和另一青年正跟着自己……你认为小亮该如何做才能摆脱困境?

5. 小亮最后决定拨打“110”报警。请学生扮演小亮拨打“110”,教师扮演接警员,然后出示相关知识。

6. 小亮报警后,110巡警很快赶到,把“风中笑”等两小青年抓住。审讯后发现,这两人是惯犯,专门利用网络诈骗学生。上述案例给你什么启示?)

讨论一开始,气氛活跃而热烈,学生有的翻书、有的思考、有的商讨,教师则在各小组巡视,适时点拨、指导。教学后,我发现通过系列活动的情境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设置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既做到传授知识,又不失时机地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行为功能。另一方面学生自主体验、感悟,有更多的机会表述和反思自己的想法,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面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自我保护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我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加油》。“2008,我们饱经风霜;/2008,我们历经磨难;/2008,我们风雨同舟。/3月,雪灾;/4月,圣火传递受扰;/5月,汶川地震。/华夏民族的脊梁从未倒下!/华夏民族的脊梁永不会倒下!/2008,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2008,我们团结奋斗、迎难而上!/中国加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在这些困难面前,中国人民是如何做?②这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情境化,问题化,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生活中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升华为报国之志。

总之,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设计的问题情境要有逻辑性、层次性的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

再次,精心设计结尾,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所以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品德的教学特点,精心设计结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可用名言式与歌曲式来结尾。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和魅力,也有助于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教材内容,加深记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例如,在讲“直面挫折”时,用“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等名言并播放歌曲《真心英雄》。找出关键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让学生从歌声中领悟挫折的积极含义,在歌声中笑傲挫折,结束新课。这样结尾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提升思维能力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认同。又如教《我和父母》时,以一首歌《母亲》作结尾,让学生在歌声中再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情境,从内心感恩父母,达到孝敬父母的教学目标。

因此精心设计、匠心独运的结尾设计,往往能将课堂推向另一个高度,形成课堂教学的第二次飞跃,收到出乎教学者意料的满意效果。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最后几分钟的有效利用,使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容易掌握重点,抓住中心,对一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句话,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将知识融入生命,学生体验自我成功。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动态发展的人。因此教师对其教学模式经常变动,教学方式多搞互动,课程内容配合活动,课堂内容力求生动,内容灵活安排,让学生思维善于发动,使其激发情感让人感动。惟其如此才能成为学生焕发生命激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效的课堂,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思想品德》九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傅志坚,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市华侨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效性情境活动
不同情境中的水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