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对话从“本”出发

2018-01-19 21:46朱莉双
考试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

摘要:中年级习作起步中,小学生在描写人物对话时,主要会出现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具体等问题。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对话描写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立足“文本”,着眼对话,提炼描写的训练点;借助“表演”,变换形式,激发儿童的表达欲;依托“评价”,积极运用,夯实对话的描写力。这样,学生才能潜移默化地内化文本中的“范式”语言,提升对话描写的能力。

关键词:对话描写;从“本”出发;指导策略

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存在的方式,而在习作中,对话更是一种重要的写作表达方式,它能推进事情的发展,塑造人物的形象,然而学生在描写人物对话时,会出现诸多问题,主要是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具体、表达不生动等。这些问题,影响着小学阶段习作水平的提升。只有依托文本,从生本出发,才能有效提升中年级小学生的对话描写能力。

一、 依托“文本”,着眼对话,提炼描写的训练点

叶圣陶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孩子,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课文,只是例子而已。”笔者认真研读教材,从对话描写的角度,寻找特定课文中与之相关的训练点,即:抓住对话描写,体会其表达的特色与特有效果,让对话指导和表达获得生发点。

苏教版第五册《军神》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人物对话与身份之间的关系,将《军神》中第一段的对话进行了重新排列,请学生对比阅读,感受对话描写的特点。学生看出来,这里的对话中,沃克医生还有一些提示语,刘伯承语言不仅少,而且基本没有提示语。

师:为什么刘伯承说话简短?不加提示语呢?可以结合他的身份、当时的情况来思考。

生1:刘伯承是个军人,军人说话都是这样,干脆利落。

生2:当时刘伯承眼睛受了很重的伤,需要赶紧医治,不能说太多废话。

生3:刘伯承需要隐藏好身份,以免暴露,带来危险。

生4:当时情况太紧急了,来不及说太多话,所以不加提示语。

师:还可以结合刘伯承的性格来思考。

生1:刘伯承特别镇定,镇定的人说话就应该是简短有力,不是一长串,慌慌张张的。

师:是啊!瞧,写好人物对话,还要看说话的人是什么身份,紧急的情况下说话一定是简短有力。为了凸显情况的危机,可以不加提示语,让对话更符合当时的情景。

夏丏尊先生在《学习国文的着眼点》一文中说:“学习国文,目的就在学得用文字来表现的方法。”笔者在诊疗学生“对话描写”的病症过程中,特别注意在文本中挖掘相应的“用文字来表现的方法”——外在形式与内在表达,紧扣文本中“言语范式”进行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描写的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切实在“一课”中真正“一得”,逐步习得对话描写的方法。

二、 借助“表演”,立足生本,激发儿童的表达欲

“课堂表演”形象直观,形式自由,实用性强,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之一。对话描写本就是将人物之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记录下来,具有很强的情景感,也非常适合表演。与此同时,儿童天生就有表演的欲望、展示的需要。两者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增加课堂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踏实还原对话描写中的具体细节,让对话的表达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以《小稻秧遇险记》为例。教授第二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请学生选择角色,仔细揣摩“杂草”或者“小稻秧”、“喷雾器”说话时的心理、语气、动作。学生一边仔细思考,一边不自觉地竟将角色当时的语气、动作、表情表演出来了。一群饰演“杂草”的孩子,叉着腰,伸直了臂膀,指着小稻秧们,大声叫道:“快把营养交出来!”而小稻秧则是无辜地看着杂草,声音很小地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简单一组对话,教师请学生思考,从哪里能看到杂草的凶恶?小稻秧的可怜?学生纷纷回答“杂草叉着腰,很凶!”“杂草用手指着小稻秧,很不礼貌!”“杂草说话声音很大,很吓人!”“小稻秧都不敢说话了,声音很小。”师总结:“是啊!通过表演,我们明白了人物对话时,如果有了相应的语气、动作,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啊!

表演让语言与形象在现实中结合,甚至恰时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使得观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深入其心,身临其境,如睹其物”,让对话中的“角色”“形象”在课堂上更为丰富了。

三、 凭借“评价”,主动揣摩,夯实对话的描写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教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评价即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关注点进行反思,在表现优异之处获得对自我的认可。在学生“课堂表演”的基础上,进行精准评价,能夠在情境中深化理解对话描写的细节。

表演当时,“观众们”采用特定的评价表,对表演进行评价,更多学生关注人物语言的提示语部分。例如《鹬蚌相争》的故事结尾续编,三位学生人分别扮演蚌、鹬和渔夫,跟随着说出的提示语,每个人都演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渔夫哼着小曲儿,摇摇晃晃地拎着“战利品”,那洋洋得意的形象让台下观众忍不住偷笑了起来;鹬凑到蚌的耳边窃窃私语的样子表演也非常到位,最后,鹬啄断绳子,蹑手蹑脚地来到蚌身边,蚌张开壳儿,夹住鹬嘴,“噗嗤”一声,鹬就把蚌带飞了。

学生的评价表格中不同项目的评分层次不一,可见,学生充分利用了教师的评价细则,进行了精细地观察,正是对于细节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让学生对于如何让对话描写更加具体、生动,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理解。

语文的根本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样,笔者从文本的语言角度出发,根据对话描写的特点与要求,精选“范式”中的对话描写的形式与内容,并进行每一课的扎实落实;再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角度出发,以“趣味表演”和“自主评价”这样具有吸引力的方式,让学生能动掌握对话描写的细节。这样,从“生本”和“文本”出发进行对话描写的细致指导,学生对话描写不规范、不具体的问题逐一得到解决,对话描写的能力也逐步提升了。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4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7.

作者简介:

朱莉双,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旭日景城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
智慧三心,激活小班活动区游戏
小学中年级作文有效教学指导策略研究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写字教学指导策略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