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2018-01-19 21:55高红杰
考试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审题题目小学生

摘要:小学数学在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多可以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可以较好完成课堂作業,但在课下练习或考试中,学生往往会出现较多问题。在分析错题时发现,学生出现错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即马虎、粗心,这也表明学生审题能力不足。基于此,在分析小学生审题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提出措施以培养其数学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练习与考试中,学生看到题目并作答的这段时间,即审题时间。审题是否准确、合理,是正确作答的关键与前提。在分析学生错题问题时,常存在着学生因马虎、粗心所造成的错误解答,这也说明小学生在数学审题上存在着能力不足问题。为提高小学生审题能力,教师需要理性把握学生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以切实增强审题能力,杜绝因审题不当所带来的问题。

一、 小学生审题能力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的审题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概念不清晰。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学习较多的数学概念,学生可能会因概念了解不清晰而出现理解错误。且在大部分数学题中,涉及较多的概念、知识点,如学生对数学概念把握不准确,则可能会带来审题偏差;其二,审题不充分。小学生因年龄较小,耐心较差,在面对数学题目时,多在没有完全审题或粗略审题的时候就开始作答,这也导致其审题不充分,导致解答结果错误。在这里举个案例,即一块长方形地,其宽度为24m,长度为宽度的4/3,要求学生求解长方形面积。在这里,往往学生会快速给出解答,认为24×4/3=32m2。这就是审题不充分所带来的问题,并非是应用了长×宽就可以求解面积,而没有思考具体长度值。其三,没有把握问题重点。在一道数学题目中,学生如无法把握题目的重点内容,不能有效提取解题信息与关键词,则会导致其解题思路不明确,影响解题速度与质量;其四,思维定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存在着思维定式,看到相似的题目就马上开始做题,而没有发散思维,导致理解错误。

二、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具体策略分析

(一) 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审题思维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主动审题的情况相对较少。只有学生对学习材料或题目感兴趣时,才会认真审题。但数学学科本身具备抽象性,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这就导致其在审题上效率较低,效果较差。基于这种现象,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实际,分析教材内容,设置具体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培养其审题思维。如在《平均数》课程教学时,单纯从数学的角度介绍平均数,相对抽象枯燥。教师则可以设置教学情境,选择三支笔筒,然后分别存放4支、6支、8支笔,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移动笔筒中的笔,才可以让每一个笔筒中的笔数量一样。通过这种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审题,并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 将审题能力培养渗透到知识点教学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小学生所具备的审题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渗透审题能力培养,让审题能力培养与教学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切实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在这里以《乘法运算律》为例进行分析,在课堂中介绍乘法运算律,并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然而大部分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定的练习题,如下:5×4+4×6,7×4+7×6,8×3+5×3。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做题,然后让速度快与速度慢的学生分别讲述运算方法。运算快的学生多采取的是乘法运算律,而运算慢的学生,则是分开求解的。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找出算题中存在的规律,通过乘法运算律以更好解答算题。

(三) 深入分析、多次审题以把握题意

对于一些数学题而言,学生会读题并非代表其可以把握题意。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学会提取关键词,找出重点信息,明确解题条件,了解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等。在理解题目信息后,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理解来阐述题意。如一些词汇,减少了、减少到、增加了、翻了一番等。如题目为:某农场去年收获西瓜4吨,今年增加到6吨,求今年收获西瓜多少吨。如学生没有深入分析,则会直接求解4+6=10吨。这种问题则是学生没有多次审题,没有把握题意引起的。

(四) 培养发散性思维,打破思维定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学会应用多种解题方法,而不局限于一种方法。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多关注教学任务与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问题,这也不利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数学问题讨论中来。如4×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求解,如2个4相加,4个2相加等。通过这种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发散性思维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与解答问题。

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题目时,多存在着审题能力不足问题,具体表现为概念不清、审题不充分、没有把握问题重点与思维定式等。为有效提高其审题能力,数学教师需要从多个层面采取积极措施,如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将审题能力培养与知识点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多次审题,关注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更全面的分析与理解问题,以更好把握题目要点,理清解答思路,提高审题与作答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玉霞.数学审题能力培养[J].教师,2015,(34).

[2]汤财峰.中学生数学应用题审题与解题能力培养[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6,(06).

[3]梁乔.如何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3,(35).

作者简介:

高红杰,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蒲东区中心街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题题目小学生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三招”学会审题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我是小学生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