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专业跨界融合培养模式探讨

2018-01-19 23:46贾磊磊赵素文
考试周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跨界融合培养模式

贾磊磊+赵素文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经过几十年持续飞跃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先进的行业技术、良好的社会资源。高校作为各产业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摇篮,注定要探索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提出跨学科跨专业多渠道多背景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顺应社会需求,推进电子信息专业教育改革。

关键词:跨界融合;电子信息专业;培养模式

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下,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高校的教育改革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发展规划顺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如何培养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在校大学生,如何让他们在强烈的社会和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是各个高校迫在眉睫的工作。高校电子信息专业必须迎难而上跨越思维界线,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有机的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鲜明创新意识以及创业精神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一、 跨界教育的定义

现在信息互换的极度便捷促使信息物资,资金,甚至是人才流动加速了社会变革。

“一切顺应时代,一切更随潮流,一切针对市场,一切服务社会的观点”的高速信息网络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比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养要求。教育需要创新、需要与前沿接轨,需要更新的教育理念,需要人才培养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抽象走向具体,从书本走向‘工厂,社会的巨大变化迫使我们高校教育先行者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思维理念,跨越思维门槛。多学科融合,多领域融合,多平台融合,构建新型的电子信息专业跨界融合培养。

二、 电子信息专业跨界教育现状

1. 电子信息专业不能顺应信息技术创新进入新一轮加速

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影响或制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不断增多。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外资投资的重点领域,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外重点投资电子信息行业集中在行业的中下游,简单的外观设计,来料加工,毫无技术含量的配件生产,电子产品进出口大省的广东,江苏,无一例外不是如此,如众所周知的富士康等。处于行业下游的电子信息产业,随时会被替代或者淘汰。随着中国劳动力减少,目前外资逐渐撤出以及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向东南亚地区转移,依靠投资拉动对整个经济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同时,电子信息产业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随着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价格不断上涨,使电子信息产业利润成本不断收窄。电子信息产业同时也是高污染行业,电子信息产业对资源环境的承载已经达到了上限。每年因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产生的低价不断升高,污染的损失已经超过了其所创造的价值,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不利因素。

2. 电子信息行业在国际上不具有突出优势

目前,我国有95%以上的高端芯片,75%的操作系统,90%以上的中间件都依赖进口。以智能手机为例,高通是全球的手机芯片霸主,凭借着领先的技术优势因此一直都是三星和国产手机品牌旗舰手机首选的芯片供应商。唯一具有自主生产芯片的国有企业华为海思的芯片。

目前只是供应给自家的华为手机采用,由于其拥有自家的高端芯片,因此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更新手机产品线,逐渐在国产手机品牌中突围而出。

三、 多渠道多背景下的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模式

1. 物联网背景下电子信息人才跨界培养的路径

物联网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和4G网络的融合,使物联网近来正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高校电子信息专业通过整合电子,通信,自动化,虚拟仪器等优势资源,跨电信,通信,计算机等多学科建设,克服传统专业人才培养上专业性太强而知识面过窄的问题,注重该专业学生的整体性素质提高以及人才综合发展。借助“物联网”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依托庞大的互联网通信和广泛普及多媒体技术,以及尖端高科技的人工智能。电子信息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開始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例如,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分层分步的来推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再例如:高校寻找适合的网络创业教育的从新定义就业新方向。再或者完善分类分层分段培养的体制机制,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紧跟时代变迁的新体制。也有的高校集聚校内外创新创业的实践资源,构建“U创空间”项目孵化平台。

2. 大数据背景下人才跨界培养的路径

2015年9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这一行动纲要出台,意味着大数据发展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大数据逐渐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力量,正如此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其所谓的新机遇。电子信息行业作为实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正激发行业最为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求创新活力。高校要求培育高端人才、推进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命。

高校如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全方位多领域的电信信息行业人才,值得深入思考。正如此高等教育面临更多非传统领域的挑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将传统的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向创新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要从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效实施推动工程类专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来着手。高校要奋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1)在“经济资源全球化”和“信息大数据化”的影响下,高等教育中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须走“大数据化”人才培养路径,首先建设大数据背景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紧缺的数据化人才,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2)加速加深学科整合,打造一体化学科建设平台按照“平台化、工具化、集成化、标准化”的建设原则,通过通信,电信,自动化,等学科的跨界信息资源整合,彻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数据资料网络连接,构建相关数据交换和数据展现的平台,从而实现数据共享。(3)多元示范,统观全局。“大数据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大数据、多行业、高层次和多规模的特点,依据数据统计、学生层次、社会需求、培养方向等多因素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

3. 新背景下电子信息人才跨界培养方式探讨

新背景下人才跨界培养更能顺应国家总体战略构。使本身具有行业优势的电信信息工程专业搭乘时代顺风车与亚欧国家进行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合作实践的重要平台。聚集了大批的高精尖电子信息人才高校,而且吸引了从亚洲和欧洲留学归来的一批博士人才,人才在高校的聚集必将促进高高校电子信息产业的学科的集。雨后春笋般的高新科技创业园、蓬勃发展的大学生创业平台、不仅使电子信息专业欣欣向荣,而且较好衔接了电子信息产业的良性运作环境,为国家生态战略的转型做出了贡献。

四、 结束语

新的时代变革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肩负伟大使命的高校电子信息专业中教育教学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时代变革新的教育规划,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优化。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因而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电子信息专业跨界融合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素质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平平,郭明辉.大数据背景下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45-12946.

[2]陈泷,周明星.后信息社会背景下跨界职业人才培养理路[J].职教论坛,2016,(10):38-42.

作者简介:

贾磊磊,赵素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界融合培养模式
IP模式:中国电影产业实践与资本抉择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期刊产业化发展模式小议
涂色书还能火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