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对政治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2018-01-20 11:04顾媛梦
魅力中国 2017年52期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舆论引导新媒体

顾媛梦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和大众媒体在政治功能上的对比,得出新媒体参与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传播优势和弊端,探究新媒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新媒体;舆论引导

政治社会化是指一定的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在社会成员中获得认同的过程。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一般认为,从个体来说,是个人对社会政治文化的认同过程,即一个人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过程;从社会来说,是社会向其成员灌输政治价值观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前者指专门的政治社会化机构进行的有意识的政治教育和政治信息沟通;后者指一个人所接受的非政治态度性的信息沟通,如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和情感倾向、审美定势等。政治社会化对维持或变革政治体系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为政治系统培养合格的‘政治人,维持政治体系的有效运转;另一方面传播和发展政治文化,为政治系统提供合法性支持。”【1】大众传播媒介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已经成为政治社会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率广,分众化,商业化等特点。

一、新媒体的政治功能

媒体的政治功能是通过对受众思想观念的影响,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功能。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媒体终端已经走进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其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也在逐渐加深。传媒的政治功能主要通过议题设置,监督和引导舆论等手段来实现。在传媒行业越发达的国家,传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就越为紧密。而互联网的发展,使新媒体成为传媒行业的主角,这一时期,媒体与政治间的相互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一)主导焦点话题

在过去,政府通过传统媒体向受众传播自己的决策、思想等,因此,大众传媒也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属性。政府关注的或者政府需要受众关注的,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传播过程自上而下,媒体的话题设置处于被动的情况。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平台的扩展和媒体数量的激增,使媒体的政治传播作用发生了变化。媒体集中关注的话题,常常成为受众集中关注的话题,而公众舆论的力量也牵引着政府的关注度,传播过程转变为自下而上,媒体对于话题设定的主导性大大增加。

(二)主导事件发展

新媒体在公众事件中体现出将政治事件弱化和将社会事件政治化两种功能。对于政治事件,最好平息舆论声音的方式就是事件在媒体中销声匿迹,只要新媒体不再关注和报道,事件就能够迅速脱离了舆论焦点。而社会事件如果被媒体深层挖掘问责,受到舆论的关注,这一事件就有可能上升为政治事件。新媒体借助其强大的舆论引导力,能够对事件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三)主导事件的结果

在西方政治竞选中,媒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能够左右和影响选举的结果。选民对于候选人的了解途径大部分是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候选人通过在媒体中包装和宣传自己,来赢得更多的选票,而新媒体“见缝插针”般的宣传力,正能够为候选人所利用,为自己获取更大的政治资本。正如美国政治学家蒙戴维·巴伯指出的,“总统政治正在发生一场革命,民主党和共和党已经不再控制其旗手的选举,代之而起的是一批新的国王制造者—新闻人士”【2】

二、新媒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然而,由于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商业支持,因此,新媒体的商业化也使其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一些弊端。

(一)弱化了政治的自主性

新媒体的发展使公众参与政治的程度增加了,媒体和公众对于政治的主导性增强了,但由于新媒体对于政治的过分介入,也削弱了政治的自主性。这就使得政治容易被媒体和舆论所“绑架”。

(二)商业化使其社会义务被削弱

新媒体的发展几乎都要通过商业化来维持,而这就成为了政治精英可以利用的弱点。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新媒体可能无法坚守客观地引导和启发公众的社会责任。在商业化的冲击下,这些义务和责任行使的结果可能恰恰相反。因此,规范媒体的商业化发展,使其合理行使义务是新媒体时代政治传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新媒体的发展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一)新媒体成为公众参与政治的重要平台

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是一定程度上的精英媒体,是精英们表达政治观点,传递主流价值观念的平台,普通民众参与程度低。而基于网络存在的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是平民媒体,参与门槛低、参与方式便捷,可匿名,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普通民众与精英阶层对于政治话题的话语权是平等的。随着新媒体终端的普及应用,普通民众的话语力量已经能够对抗甚至超越精英的话语力量,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得到空前释放,使民众参与政治的程度得到空前提高。

(二)新媒体提高了公民的角色意识和权利意识

由于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公民意识发展缓慢,大部分公民对自己角色的认知不足。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公众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惯有方式,拓宽了公众了解世界的途径,对于提高公众对世界的人知力和判断力有着重要帮助,同时也为公众发表个人意见和看法提供了平台,使公民参与政治决策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提升了公民的角色意识。同时新媒体中的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已经不再是界限分明,不再是单向传输,传播者可以同时成为他人的受众,而受众也可以同时向他人传播和反馈信息,这样就使得每一个普通民众都能够成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从而保障了公民的权利。

(三)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

根据舆论方向的两极性理论,“社会意见总是以相对的两种倾向产生、形成和发展,二者不断论辩,形成对立的舆论。在任何社会范围内,只要存在某种舆论就必然伴随着与此相对的另一种舆论。”【4】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重大新闻事件,瞬间就会在网上扩散,在事件还不够清晰,媒體还来不及进行舆论引导的时候,舆论就已经形成。这种惊人的传播力可能会导致舆论的失控,受众的情绪往往会被不够真实和客观的舆论所左右,舆论引导的效果就会被削弱。

新媒体的发展既促进了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同时也为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在新环境下推动政治社会化,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政治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版,王邦佐等编写

[2]《传媒与政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版,张晓峰 孙璐等编著

[3]《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公民政治参与》,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版,付宏著

[4]《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经济日报出版社,刘建明 王泰玄 谷长岭 金羽等编写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社会化舆论引导新媒体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长征时期工农红军革命政治文化传播实践的多维分析
对晚清儒学政治社会化危机的概论及思考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