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自我意识背后辩证法思想的深刻意义

2018-01-20 14:58胡爽
现代交际 2018年22期
关键词:辩证法马克思

胡爽

摘要:青年黑格尔派希望借用黑格尔自身的思想武器——辩证法,来冲破已经成为普鲁士统治思想的黑格尔哲学的藩篱,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完成在对伊壁鸠鲁关于自我意识哲学的再分析时,遭遇了逻辑矛盾,基于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解,青年马克思不断地探寻关于自我意识哲学新的出路。本文试图从对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我意识内容的分析入手,简述其背后辩证法思维的耀眼光辉。

关键词:马克思 马克思博士论文 自由意志 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2-0214-02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经历了漫长复杂的过程,马克思的思想也是经历不断深化才形成的科学理论,可以说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完成,标志着其哲学思想发展的起点。当时作为一名黑格尔派的客观唯心主义者,马克思深受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同时也已经具备了超越黑格尔的思想萌芽。博士论文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对于黑格尔思想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的运用,借此重新思考了哲学和政治现实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旗帜——黑格尔辩证法影响

马克思于1841年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此时受到当时德国大背景——黑格尔主义盛行的影响下,作为一名有理想、有作为的知识分子,马克思此时已经完成了向黑格尔哲学的转向。通过对伊壁鸠鲁自我意识的分析,从原子偏斜运动开始,在天体现象中发现其悖论。马克思的思维方式离不开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对原子运动逻辑的追问,上升到自我意识哲学的否定之否定。可见其独特的思辨方式是促使其从浪漫主义诗人转向哲学追问的最初动力,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源。

“它在它的异在本身里就是在它自己本身里——这就是意识的‘辩证运动。”[1]黑格尔冲破了近代哲学主客内在之间的对立藩篱,提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要重构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这为马克思探索新的哲学出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我们知道马克思此时是站在黑格尔哲学的立足点上对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哲学解读其作用和地位,也正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深入思考,使他得以区别于同时期的其他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家们。在他后来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不难看出,通过颠倒黑格尔的哲学建构,建立了新的逻辑起点,这也是马克思所探索的用新的方法论指导世界、改变世界的历史起源。而处于这一关键转向时期之初的博士论文就更加具有研究价值,从思辨的哲学中得出哲学的思辨,对于辩证法的扬弃过程也是始终值得我们研究的。

二、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原子学说的差别——自我意识

马克思纠正了其他哲学家们对于伊壁鸠鲁哲学的偏见,大部分哲学家均指责伊壁鸠鲁的哲学是对德谟克利特的篡改,背离了德谟克利特的最初思想。普鲁塔克指出:“伊壁鸠鲁从整个希腊哲学里吸收的是错误的东西,而对其中真正的东西他并不理解。”[2]从古代到近代的哲学家们大都认为伊壁鸠鲁哲学无非是抄袭和剽窃德谟克利特哲学,马克思推翻了这种传统错误见解,从认识论角度出发,对二者进行区分,有力地批驳了伊壁鸠鲁的抄袭之谈,从区别于纯粹自然科学的角度出发,站在哲学认识论的维度论述,也为后人开启了新的思维方式的大门。马克思论述了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二者哲学的细微差别,从而揭示了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中原子自动偏斜运动背后的规律所在,区别于前者彰显了伊壁鸠鲁哲学的独创性。德谟克利特表明:“万物都根据必然性而产生,而涡旋运动乃导致万物得以生成的原因,他称之为必然性。”[3]德谟克利特强调了必然性,遵其自然规律。虽然伊壁鸠鲁继承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观,但又创新地提出了“原子偏斜”理论,虚空中原子有三种运动形式并加以分析。

“整个伊壁鸠鲁哲学到处都脱离了局限性的定在,即是说,凡抽象个别性的概念——亦即对他物的一些关系的独立与否定,应该在它的存在中予以表述的地方,都摆脱了具有局限性的定在。”[4]原子的偏斜过程之中的偶然性超脱了规定的原子运动既定原则,在现象世界中突破了必然,从必然性中产生原子规律性的运动又具有否定性的力量发生了偏斜,这种偶然性的否定就是自由,即自我意识。原子的偏斜运动是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意识的运动,马克思提出:“排斥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它因而是与那自认为是直接存在着的抽象个别的自我意识相对应的排斥力,原子的概念便实现了。”[5]正如同人们认为伊壁鸠鲁的哲学是快乐哲学,重视个人自由的实现是其快乐哲学的前提,这为当时的青年马克思提供了思想启迪,与其现实的自由思想不谋而合,马克思更重视原子偏斜学和行动自由的可能性。伊壁鸠鲁强调自由的真谛是主体不屈从于必然性命运的束缚,他要打破各种限制,从而去创造,作为一个自由的人去生存,自由就是人的生命本意。

三、对自我意识哲学的反思和突破

自由意志的学说给予了马克思重要的思想启迪,但对原子运动理论进一步分析过程中他并没有迷失自身,坚定地站在辩证法的角度揭露了伊壁鸠鲁学说中的矛盾问题。自由意志是伊壁鸠鲁哲学的核心,关于原子的质和时间观的论述更是加深了这一论证,不过在其分析天体现象时,虽然伊壁鸠鲁摆脱了迷信和拜神教发展而带来拜物教束缚,“在天体中一切由于原子发展而形成的形式和质料之间的概念和存在之间的矛盾都解除了,在天体中一切必要的规定都实现了”,“因此天体就是成为现实的原子”。[6]在这里伊壁鸠鲁已经认识到了自身哲學的矛盾所在,即作为自由意志理论的中心的原子与具体的、个别的现实的对立。抽象的最高原子与天体的对立,为了解释这种矛盾,伊壁鸠鲁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原子论的方法,把独立、不可破灭的天体用抽象的方式加以说明,从而肯定个别自我意识的世界中心的地位。马克思此时也认识到抽象的自我意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不能避免的,抽象理论意义上的原子是自由的,具体到个体本身其自由性就丧失了。同样的,我们从物质意识的角度分析,天体运动的理论中,在自我意识维度范围之内天体作为被分析的物质对象,本处于矛盾关系的二者,在运动过程中偶然性的偏斜导致理想状态之下自我意识扬弃的实现,即马克思所认为物质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抽象物质与自我意识是辩证的关系,既相对立又相统一,在运动中实现了规定必然性的扬弃才能得到物质本体的独立性。单纯的抽象的物质观是旧唯物主义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扬弃而来,马克思则进行否定之否定,超越朴素唯物主义的单一性,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开端,这种否定性的过程遵循了辩证法的要求,要求在现实中实现自身,而自我意识一旦转向现实就失去了自由性,这种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

马克思在中学时期就树立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终生的远大志向,并始终不断磨砺自身的思想武器,矢志不渝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博士论文时期,深受鲍威尔所阐述的自我意识世界观的影响,促使了马克思攥写博士论文,以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不断探索用人的自由和自我意识来取代黑格尔哲学中压抑人的绝对精神,青年黑格尔派已经重视到人的自由发展的问题了,虽然他们借用的仅仅是晚期古希腊的自由意识。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这一时期青年黑格尔派运动的有力声援,博士论文中的论述加速了马克思向以人化世界为前提辩证法思想的转变,以及对投身现实世界才能实现真正自由的重视。在对哲学的思考问题上,马克思始终不断进行追问和反思,马克思的创新精神始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今天不断坚持将马克思理论与时代相结合,用反思的精神批判的继承,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M].贺麟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3][4][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辩证法马克思
“辩证法”到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概念史研究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浅谈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哲学思想
平等的悖谬
现代形而上学的特征
别开生面的描绘
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