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油的中医研究概况

2018-01-21 14:5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3期
关键词:性味鱼油瘀血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鱼油是鱼体内的全部油脂类物质的总称,因富含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在人体的营养、发育和健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脂肪的摄入量过多及构成不合理导致肥胖、糖尿病等与血脂代谢紊乱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因鱼油在防治心血管疾病[3]、调节血脂[4]、抗炎[5]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已成为当今最受推崇的保健品之一。目前,市场上的鱼油产品多作为食品与保健品,应用于高脂血症人群、具有辅助降血脂,应用范围较为局限[6]。同时,缺乏科学指导造成保健品滥用或过度依靠保健食品也是不利于健康的行为[7]。笔者试从中医角度结合鱼油的现代研究成果,讨论鱼油的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等功效,为适合服用鱼油者提供正确的指导,也为更好地开发、运用及推广鱼油提供理论依据。

1 中医典籍对鱼油的记载

鱼的种类很多,古籍中记载入药的有以下几种[8-9]:鲫鱼,性味温,甘,入脾胃经,具有补虚温中,和胃降逆,利水消肿,活血通乳之效;鳊鱼,性味甘,平,入脾经,具有温补脾胃、疏风退湿、解表通络等功效;鲢鱼,性味甘,温,具有舒肝解郁、温中益气、行气消肿、滋养肌肤等功效;青鱼,亦称青鲵,性味甘,温,入肝胃经,有利水消肿、合筋健骨、祛风通络、温补心肾等功效;鳜鱼,性味甘,平,入脾胃经。具有活血化瘀,养血补气之功效,可为补益食疗品。

《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四卷载鱼脂[10]:“气味:甘,温,有小毒。主治:癥疾,用和石灰泥船鱼脂腥臭者二斤,安铜器内,然火柱令暖,隔纸烫庙上,昼夜勿熄火,又涂牛狗疥,立愈”。《诸病源候论·癥瘕病侯》:“癥者,由寒温失节,致脏腑之气虚弱,而食饮不消,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牢不移动者,是癥也。言其形状,可徵验也。若积引岁月,人即柴瘦,腹转大,遂致死。”癥疾多因气血痰瘀凝滞于少腹所致,症见少腹有积块,推之不移,有痛或无痛,治宜选用化瘀祛痰、理气消食及扶正祛邪等法[11]。《本草纲目》指出鱼油可以用来治疗癥疾,推测鱼油具有化瘀祛痰的功效。

2 现代研究对于鱼油的认识

2.1 鱼油的主要成分 鱼油是各种鱼类体内的全部油类物质的统称,包括体油、肝油和脑油等。鱼油主要由11种脂肪酸组成,饱和脂肪酸有3种,以棕搁酸含量为最高,其次是棕搁油酸,占鱼油总量的24.4%。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高达26%,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最具有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12]。普通鱼体内虽含有EPA、DHA成分,但含量极其微小,所以鱼油提取常选用来源于深海、寒冷地区EPA与DHA含量较高的鱼类。

2.2 鱼油的主要功效

2.2.1 降低血脂 服用鱼油可调节血脂,通过增加脂蛋白脂肪酶(Liportein lipase,LPL)活性和基因表达,增加LPL介导的脂解作用,促进了人乳糜微粒中甘油三脂的清除,利于进一步脂解代谢[13]。鱼油中的EPA能够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作用,増加VLDL向低密度脂蛋白LDL转换,协助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发挥其生化作用,清除血管内壁上多余的脂肪颗粒[14]。

2.2.2 保护心血管,保障血流畅通 鱼油中富含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抗血栓形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抗心律失常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心血管效应,鱼油能降低总心血管事件、总心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的发生率,高危人群采用鱼油防治心血管疾病可获益[15]。

2.2.3 抗炎与抗氧化 鱼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可用以协调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已被用来辅助治疗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当人体摄入的Ω-6-脂肪酸过多而Ω-3-脂肪酸不足时,体内炎性反应就会产生,从而出现痛风等各类症状。鱼油中的EPA与DHA成分可以发挥平衡协调作用,减少Ω-6-脂肪酸的含量从而能避免炎性反应的发生[16]。

3 从中医角度探讨鱼油的功效

3.1 从中药性味理论探讨鱼油的功效 中药具有四气五味,分别为“寒、热、温、凉”四气,“辛、甘、酸、苦、咸”五味。而鱼油性味属甘,温。温者,属阳,能温里、散寒、补阳;甘者,能补、能缓、能和。《素问·宣明五气篇》有:“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的记载[17];《灵枢·九针论》也有:“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的记载[18]。故鱼油可入脾,合于肌肉。《素问集注·五藏生成篇》指出,脾在体合肉、主四肢,所以四肢、肌肉功能的正常与否,与脾的运化息息相关。中医经络学说亦指出,足太阴脾经为三阴之首,阴气最旺,多血而少气,居于三阴经的最表层,为三阴之关。足太阴脾经之脉起于足大指之端,上循膝入腹,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又注心中,在于脾胃,络于咽喉。因此,通过鱼油的性味入脾经、合肉,可以推测鱼油具有补脾、生肌、理气、通络、扶正的功效。

3.2 从瘀血证探讨鱼油的功效 血瘀证是由血行不畅或血流瘀滞而形成的,久病多瘀,慢病多瘀,温热病重症及创伤也多有瘀证。瘀血证具有多样性,有潜瘀血证或前瘀血证。因瘀血的原因、部位、所患疾病、体质禀赋、病情轻重等不同,其临床表现可多变[9]。临床研究表明[20],血瘀证与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性失常、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结缔组织代谢异常等有关。EPA是合成PGH3(Ⅲ类前列腺素)母体,在相应酶的作用下,PGH3亦可生成TXA3和PGI3,PGI3具有很强的抗凝血,使得EPA作用的综合效果是向血小板凝集抑制,表现为抗血栓的功能[21]。鱼油中富含EPA,能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高脂血症是由于脂代谢异常导致的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水平升高,表现为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或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下降,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2]。中医学认为[23],高脂血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血脉,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气虚弱,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液停滞,聚而成湿,湿聚成痰,化为膏脂而入血。津液停滞,导致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因此,本病病理因素为痰浊、瘀血,瘀血与痰浊相互搏结于脉。鱼油具有调节血脂的功能,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辅助治疗[24]。从中医理论分析,高脂血症为瘀血与痰浊互结于脉,鱼油可直接降低血清甘油三脂与胆固醇水平[25],因此,推断鱼油具有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作用。

4 小结

综上,鱼油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等作用上,其主要活性成分为EPA与DHA,尽管EPA和DHA都是对人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但其作用有较大差别,故应该正确看待鱼油的保健价值。因鱼油能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在临床上应用于如脑卒中、脑血栓、老年痴呆症、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癥疾、抑郁症等疾病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对于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群体可服用,本品是较为理想的保健食品。但对于出血性的心脑血管疾病、凝血机制异常的人群,则应避免使用鱼油。故在开发和应用鱼油产品时,应采用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在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鱼油产品,将使鱼油产品发挥出最大的药用价值。

[1]朱路英,张学成,宋晓金,等.n-3多不饱和脂肪酸DHA, EPA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7, 31(11):78-85.

[2]秦江梅.中国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面临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1):1-4.

[3]Davidson, Michael H. Omega-3 fatty acids: new insights into the pharmacologyand biology of docosahexaenoic acid, docosapentaenoic acid, and eicosapentaenoic acid[J]. Current Opinion in Lipidology, 2013, 24(6): 467-474.

[4]汤勇.鱼油亚麻籽油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 (10):13.

[5]Philip C.Omega-3 Fatty Acids and Inflammatory Processes[J].Nutrious,2010, 2(3):355-374.

[6]袁根良,黄远英.鲑鱼油软胶囊辅助降血脂的人体作用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4(25):1568-1571.

[7]吴海波. 你真的了解鱼油吗[J].中国药店,2015,12(23):74-75.

[8]王声瑜.淡水水产品药食功效[J].内陆水产,2002,27(8):38.

[9]王燕.不同需要选食不同种鱼[J].医药与保健,2003,11(10):15.

[10]新校正,钱超尘等校.本草纲目[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565.

[11]李梴.医学入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374.

[12]王娜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婴幼儿脑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10):956-958.

[13]Park Y and Harris WS.N-3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accelerates chylomicron triglyceride clearance[J].Lipid Res, 2003(44):455-63.

[14]李启艳,谢强胜,刁飞燕,等.鱼油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药物分析杂志,2016,36(7):1157-1161.

[15]唐文娟,唐海沁,杨琳琳,等.鱼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11):1200-1206.

[16]肖玫,欧志强.深海鱼油中两种脂肪酸(EPA和DHA)的生理功效及机理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5,26(8):522.

[17]鲁兆麟点校.黄帝内经素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1.

[18]李生绍,等点校.黄帝内经灵枢[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96.

[19]李莎莎,肖雪,王跃生,等.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09,24(1):102-104.

[20]陈可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11(3):376-379.

[21]罗红,黄冰,王静,等.EPA与DHA生理功能及合理应用研究进展[J].2011,8(2):73-76.

[22]倪鸿昌,李俊,金涌,等.大鼠试验性高脂血症和高脂血症脂肪肝模型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6):703-706.

[23]颜洋,汪应瑞.祖国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5):25.

[24]谢珍,康桦,何立成,等.深海鱼油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7,22(8):870-874.

[25]谢文鸿,李亚洁,吴丽萍,等.深海鱼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7):2304-2306.

猜你喜欢
性味鱼油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众说纷纭话“鱼油”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众说纷纭话“鱼油”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中海海洋耕鱼油全产业链
不知鱼油真与假,白白吃了30年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