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生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018-01-21 15:56陆丰新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措施

陆丰新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初中阶段教育教学实践中更为重视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和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希望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文章所述的研究工作,将生物教学方法的优化作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旨在为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改革创新提供理论参照。

【关键词】生物教学方法;教学实效;措施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措施,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此,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实践探索中,初中生物教师还应该针对生物教学改革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实践,促进课堂教学的逐步优化,为学生深入学习初中生物知识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由于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日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初中阶段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接触不足,学生在学习抽象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教学难点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对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限制。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本学习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实现对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安排,争取能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支撑下创造出最大的教学效益,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提高教学实效,不仅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落实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也与素质教育思想的践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这一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优化措施,才能够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同时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二、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深入贯彻落实,初中生物教师也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结合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初中生物教学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具体分析,一方面,教师虽然引入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并未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应用,而是强硬地将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活动中,造成先进教学方法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入学习[1]。另一方面,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引入先进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过于关注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的形式和情境创设的形式等,对教学总结、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的关注度不足,长此以往,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极大限制了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所以初中生物教师针对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探索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的措施,为学生系统学习初中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优化生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的措施

在全面分析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和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的现实需求,对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优化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教学实效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优化自主探究教学法,促进学生生物知识的内化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和方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倡导的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希望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对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借助合理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内化,确保学生初中生物知识的基本学习效果。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自主探究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讨论和分析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学生联系自身所学知识对生活中存在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情况加以分析,虽然可能有些片面,但是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能形成对这部分生物知识的内化认识,促进整体学习效果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也必然会得到适当的培养,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二)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实现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激发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所以教师应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联系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境学习体验,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力,为学生深入学习生物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观察细胞结构”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显微镜使用方面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显微镜下神奇的世界视频,激发学生对使用显微镜的兴趣。在完成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显微镜的使用模拟场景,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2]。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显微镜观察头皮屑、口腔黏膜和相关叶片细胞组织等,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借助情境创设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的有机联合,对课堂教学实效的提高和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支持和辅助作用。

(三)借助微课教育,攻克教学难点

微课教育教学方法是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所提出的课堂教学方法。借助微课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攻克学习难点,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对生物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微课教学方法的应用,攻克教学难点,为教学实效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endprint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神经系统”方面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这部分知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对于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是学习难点,教师在组织开展这部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也无法保证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将其中过于抽象的知识制作成为微课,在微课中以三维立体成像的方式将相关内容直观、动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有助于在课堂上辅助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让学生在课后结合微课视频反复学习和研究,直到掌握这部分知识点[3]。可见在合理應用微课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更加自由,对学生生物素养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四)渗透生命教育方法,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共鸣

受到新课程改革思想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还要适当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探索逐步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从生命教育角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生命共鸣,使学生形成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和珍惜生命的意识,并进一步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突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将学生培养成为面向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基于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中,必须正确认识生命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为生物教学的全面改革创新提供坚实的保障。

例如在对“生物和生物圈”部分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入生命教育思想,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4],即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和生物圈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进而借助有效的教育和指导让学生了解生物生存于生物圈中,必须遵循生命的基本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应该加强对生物保护的重视,并向学生讲解生物保护作为人类生存保障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对生命的感悟,就能逐步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也能形成敬畏自然的情绪,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善待动植物,并形成珍爱生命的思想。这样就能够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学习能力和生物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做出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为学生深入学习初中生物知识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洁.优化生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新课程(中旬), 2013(11):44-45.

[2]魏鑫.优化高中生物作业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26):87.

[3]刘成波.优化课堂效果,提高实效导入——浅谈生物课堂教学导入技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46):35-37.

[4]刘芬.优化生物课堂,提高教学实效——如何解决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时少和探究耗时多的矛盾[J].新课程:中学, 2014(05):134-13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试论如何利用结课技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效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