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教师教育研究

2018-01-21 16:04熊萍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终身教育继续教育

熊萍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无论是从教师职业的角度,还是从个体发展和完善的角度,都需要进行持续性的学习,才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文章主要针对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终身教育;教师教育;继续教育

一、引言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教育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师范教育,从内容方面来看,教师教育包括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人文科学教育以及教育实践;从顺序方面来看,教师教育包括職前教育(主要是传统的师范教育)、入职教育、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从形式方面来看,教师教育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从层次方面来看,教师教育包括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教师教育就是传统师范教育与教师在职教育的延伸,是多层次和多方位的教师终身教育。

二、新时期教师教育的重要性

(一)教师教育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师资则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涌现出了大量的新的知识和新的观念,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不断创新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比如在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就可以多开设一些讲座,通过短期培训或者进修等方式来拓宽教师的视野,帮助他们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教师教育是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想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重视教师教育,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以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为例,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教育培训,让教师充分理解并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师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师教育的质量,这是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也有利于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三)教师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获取、运用知识去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基层一线教师,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推进教师教育势在必行。教师只有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论以及教学手段,才能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三、教师教育的理论基础——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指的是在人生各个阶段中,人们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包含教育体系的各种方式和各种阶段,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有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同,终身教育认为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把教育看作一种连续性的、不间断地完成教育的过程。终身教育的目标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以及学会生存。迄今为止,已经有很多国家把终身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将终身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师教育中,就需要重视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强调教师教育的连续性和一体性,使终身教育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四、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程度较低

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指的是教师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教育以及继续教育是缺乏衔接的,并没有形成一体化的体系。目前,教师教育的重点还是职前教育,即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都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教育水平就会停滞退化,教育质量自然难以提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职教育很难开展,其教育质量可想而知。同时,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在职教育以及继续教育是由不同的机构组织开展的,这些机构之间缺乏沟通,教师教育难以衔接,严重影响教师教育的持续性和一体化发展。

(二)教师资格制度建设落后

目前来说,我国教师教育的重点还是职前教育,职前教育的基地就是师范院校,部分院校也设置有教育专业,但是在教师资格制度建设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教师准入制度缺乏灵活性。师范生经过三年或者四年的专业学习后方可进入学校成为教师,而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只要通过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考试,也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其次,教师资格的资格认定也缺乏操作性。对于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教师,教育部门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以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证是终身制,自2015年起开始实施“三年一考”“五年一注册”。但是与国外的教师资格证制度相比,我们国家还是严重滞后的。以德国为例,德国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获得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还需要经过两次国考,在大学学习后经第一次国考取得毕业证,才可获得实习教师资格;在学校实习两年以后,方可参加第二次国考,然后取得候补教师资格;正式任教两三年以后才可以终身任教。

(三)教师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我们国家,终身教育理念并没有深入到具体的教师教育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理解终身学习者的内涵,而是一味被动地接受教育。实施教师教育的机构和施教人员也没有结合终身教育理念进行教师教育,教师自然难以往终身学习者的角色转化。国外许多国家已经把终身教育通过立法或者政策来加以保障,例如法国已经把终身教育作为国家的教育指导思想,美国颁布了《终身教育法》,日本制定了《终身学习振兴法》等。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来保障教师教育,也就无法为教师终身教育提供保障。

(四)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不科学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职前培训的主要基础是高等师范院校,其开设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关注的重点还是教育基础理论和学科教育理论,基本课程相对陈旧,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难以体现出师范院校的特色,也更加不能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近年来,虽然我们国家已经在强调教师教育一体化,但是对于教师教育的在职教育还是很缺失的,主要就是通过网络、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开展一些补偿性知识的介绍,与职前培养的课程是脱节的。此外,师范生的实践课程较少,一般都是在大学最后一年的一个或者两个学期开展。endprint

五、终身教育理念下教师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形成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

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以终身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对教师的职前、入职、在职和继续教育都要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使教师教育的各个阶段能够相互衔接起来,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要重視客观性,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出发;要重视开放性,引导教师关注中小学实际,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要重视发展性,促进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对于职前培养,在原有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在职教育,要加强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科知识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对于继续教育,要发挥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培训或者自我教育的方式来发展、整合自身能力。

(二)改革教师资格制度管理模式

自2015年起,全国都已经开始实施师范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资格五年一注册等措施,这一举措打破了教师一证终身制的传统模式。但是这个政策还需要细化才能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以及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首先,对于教师行业的准入机制,要实行“严进宽出”,通过考核基本的教学素养和教学基本技能来判定报考人员是否适合从事教师行业,要让那些真正有能力,对教师行业有兴趣、有热情的报考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其次,对于教师的在职教育,学校和相关的教育部门要为教师创设平台,让教师能够在教学工作中发展成长,获得成就感,让教师提升对工作的认可度。再次,要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可以通过教育教学成果看出教师的能力水平,然后综合同事、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意见来判断教师的师德水平,让不适合从事教师行业的人退出,尽可能地避免教育悲剧的发生。

(三)完善教师教育保障机制

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师教育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机制来保障,政府部门需要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为教师教育提供正确的导向和强有力的支持。首先,国家要制定与终身教育相关的教师教育法规体系,为教师终身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其次,地方政府要制定一套周密细致的教师教育工作管理体系,将教师教育培训当作责任和义务来完成;再次,学校要制定教师教育奖惩办法,尽量为教师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机会。

(四)调整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

为了促进教师教育的终身发展,必须调整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首先,要以教师专业化理念为指导,扩充教师教育课程的类型,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适应能力;其次,要依据实践取向的教师价值观,调整教师教育课程比例,可参考国外学校“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进行调整;再次,要肩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使命,创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六、结束语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终身教育时代,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一线教师,需要通过终身教育来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一体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满足新时期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严守瑞.浅谈教师的终身教育学习观[J].教育,2015(37):105.

[2]李军.终身教育视角下的教师教育体系[J].教师教育研究,2008,20(03):8-11.

[3]雷丹.终身教育思想对教师教育内涵及发展模式的要求[J].中国成人教育,2004(06):6-7.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终身教育继续教育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