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必振的传奇人生

2018-01-22 06:48曾世平
湘潮(上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常德

★ 曾世平

赵必振出身名门旺族。

赵必振的高祖赵慎畛为清朝封疆大吏,历任广东惠潮嘉道道台、广西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广西巡抚,后官至闽浙、云贵总督。赵慎畛做官体恤民众,一身正气,深受百姓拥戴,并以清廉闻名于世。其书法、词学功底深厚,著有《从政录》8卷、《惜日笔记》20卷、《榆巢杂识》2卷等作品行世。

赵必振的父亲赵燮和长期在广东、广西做官,1896年病死于广西怀集县候补知县任上。

★ 赵必振早年“随侍先大夫宦游二十余年”

1873年4月18日,赵必振出生于广东南海县其父亲的任所,直到1898年9月,25岁的赵必振才从广西回到家乡常德定居。随父宦游期间,赵必振在广西各书院读书求学,书院课考成绩优异,其课艺被录入《桂海文澜集》。1893年,赵必振回湖南长沙参加了科考乡试,在这之前他回常德参加过科考院试,成为“武陵县学的秀才”。1898年,赵必振经姐夫王颖初介绍加入广西维新派组织圣学会,倾心康有为、皮瑞锡的今文经学,思想趋于经世致用。

回到常德后不久,赵必振又前往长沙城南书院继续读书,后回到常德,就读于德山书院。他长期习课治学,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文史功底。在常德期间,赵必振和好友何来保、胡有业三人以诗为媒,谈论时弊,慷慨悲歌,取岁寒三友之意结为“寒社”。

★ 青年赵必振积极投身救国革命活动

1900年,戊戌维新运动的核心人物唐才常联络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举起反清的革命旗帜,在武汉策动自立军起义。赵必振、何来保自告奋勇主持常德自立会军务,积极发展会员,准备响应汉口自立军起事。8月22日汉口总机关被清吏破获,唐才常、林圭等起义骨干英勇就义。起义失败后,赵必振经桂林、澳门逃到日本,开始游学生活。

赵必振到达日本横滨后,在梁启超创办的《清议报》任校对、编辑,经常以赵振、民史氏的笔名为《清议报》《新民丛报》撰写诗文,追念自立会亡友,揭露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这时,日本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使他的思想豁然开朗,和革命党人蔡锷、章炳麟、陈天华、秦力山等人的密切交往,又使他受到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感染和影响。1902年,党禁稍弛,赵必振便潜回上海,在很短的时间内翻译了大批日文著作。这些译作反映了日本当时最激进的思想,对改革中国现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借鉴意义。特别是《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广长舌》《近世社会主义》三部社会主义专著的出版,令当时的国人耳目一新,产生了较大影响。

1905年,赵必振离开上海到香港,担任《商报》编辑。不久,因言论抨击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被香港当局驱逐出境。赵必振随即应老朋友广东澄迈知县龙赞侯邀请,赴海南岛创办澄江、迈江两所新式学堂,利用学堂传播新思想。

★ 中年赵必振追随熊希龄步入宦海生涯

1909年4月,赵必振的昔日好友熊希龄被清政府任命为东三省财政监理官,赵必振应熊希龄之邀前往奉天(今沈阳)佐幕办差,此前他在两广总督袁树勋处任督府文案。1912年4月,熊希龄被任命为北京民国政府财政总长,赵必振随入财政部。12月,熊希龄改任热河都统,赵必振随任都统行政公署财政厅长,后又兼任国税厅长、榷运局长、官银号监理官等职。赵必振从政清廉,兼差不兼薪,只有“硬顶硬的一份薪水”,为时人称赞“身为五长、不名一钱”。1913年7月,熊希龄奉袁世凯之命去北京组阁任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赵必振复入财政部。1916年,赵必振因声讨袁世凯称帝被通缉,潜往湖南长宝镇守使梅馨的镇署任秘书长,之后又回到财政部。他前后在财政部任职10余年。1928年,北洋政府垮台后,对政界心情倦怠的赵必振应约到北京民国学院,担任“沿革地理”教授,又受聘为华北大学教授,讲授“公羊春秋”和“三礼”。后来,他又任熊希龄创办的香山慈幼院高中部国文教员。1932年4月,赵必振由覃振推荐参加国民党政府在洛阳召开的所谓“国难会议”。会后对政局进一步感到失望的赵必振,不愿再过问政治,便悄然回到湖南。

★ 晚年赵必振潜心教育事业与国学研究

回湘之后,赵必振便一心从事教育,以教书为生,先后在长沙孔道中学、常德县立中学、常德私立移芝中学、常德私立明义中学、省立第四中学等学校担任国文教员,并将授课内容编撰成《国学概论》出版。他主张大力提倡、发扬“国学”。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人民政府广揽贤才,1950年聘任赵必振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后又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精神振奋,积极参加文物保管工作,并撰写《自立会纪实史料》和《〈自立会人物考〉增补》,为研究清末自立会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文史资料。

此时,已近80岁高龄的赵必振对新生活充满憧憬。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最感到高兴的是,解放以后能在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下做一个80岁的小学生。

1956年12月18日,赵必振走完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病故于长沙,终年83岁。

★ 赵必振的翻译成果

20世纪初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青年赵必振为探求救国救民之路,躲在上海的一间小屋子里,夜以继日地翻译先进理论、革命思想的书籍。在1902年至1903年的两年时间里,共翻译出版达百万字的日文版书籍28部,其中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有3部:《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近世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广长舌》;介绍强国自立理论的有11部:《日本维新慷慨史》《东亚将来大势论》《最近扬子江之大势》《英国地方政治论》《社会改良论》《精神之教育》《最新伦理学》《人圆主义》《内地杂居续编》《万国教育志》《实用卫生自强法》;介绍文明兴衰史的有7部:《土耳机史》《埃及史》《犹太史》《波斯史》《亚剌伯史》《腓尼西亚史》《亚西里亚巴比伦史》;介绍女权主义的与人物传记有7部:《东洋女权萌芽小史》《世界十二女杰》《女学生》《戈登将军》《拿破仑》《亚历山大》《德意志文豪六大家》。

以上这些书籍代表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强国思想与理念,其内容涵盖政治、哲学、历史、地理、教育、医学等方面。译者赵必振将这些作品引入到中国,目的就是要唤醒国人思想,传播科学新知,寻求救国之路。

★ 赵必振译介革命理论的积极意义

从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来看,赵必振以其3部社会主义学说译著而占有重要地位,并且以其译著《近世社会主义》出版发行时间最早、翻译介绍内容最详,被誉为“中国译介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我们研究、追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历程,赵必振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近世社会主义》是绕不过去的一本书,这本书是马克思主义输入中国史上的代表性译作。

通过赵必振的译介活动,我们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输入中国的最初影响。早期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学说虽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接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比较有限。但是,当时社会主义学说犹如一股清新的空气吹进沉闷的中国社会,使中国人初识了马克思主义,引起了知识界、思想界一部分人的关注和震动,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质性传播做了铺垫和准备,对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世社会主义》发行前,在《新民丛报》刊登了出版广告,称本书关系中国走向工业文明与组织党派活动,“即此二端,此书之价值可知,有志者请急先睹”。《新民丛报》销量达1.3万份,广告效果明显。在日本出版后运回国内大量发行,这无疑扩大了《近世社会主义》一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书发行后,被当时中国称之为“惊世之作”。1927年,上海时代书店将它重印出版,对当时的革命斗争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

猜你喜欢
常德
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常德丝弦的研究现状
《扶琴》
致匠心
银色的常德
房子就是拿来住的
《清溪雅集》
房子就是拿来住的
湘西北第一个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
Talking about the Methods andSkills of English Translation
艺术常德的视觉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