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技能与建筑史教学核心技能点融汇研究
——以鄂州职业大学为例

2018-01-22 01:31鄂州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湖北鄂州436000
职业技术 2017年12期
关键词:建筑史柱式建筑学

周 耀,张 蔚,赵 欣(鄂州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鄂州 436000)

0 引言

“因材施教”—孔子《论语·为政》。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1 概述

建筑手绘技能和建筑历史的技能一直是建筑学(本科)传统核心课程,起源于建筑学专业的初始阶段,即古罗马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里就阐述了其重要意义,在文艺复习时期,也就是建筑学专业正式形成阶段,建筑手绘技能和建筑历史的技能被正式确认为建筑学的主要核心技能点及课程,一直延续至今。在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掀起反手绘,轻视建筑历史的言论及小范围波动,但很快发现其弊病,在建筑学发达国家很快又恢复了传统课程的意义,同时也正确认识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正确地位,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在国内建筑学发达院校(老八校等)也认为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这种正确的思想一直也是国内建筑学本科院校的主流思想,一直延续至今。

2 建筑设计专业手绘课程和建筑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学专科院校,建筑设计专业,据笔者初步调查,国内建筑学专科院校,由于学制较短,多数忽略建筑历史与手绘的学习,也成一种普遍的现象,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建筑史的学习较为枯燥,建筑学本科院校的建筑史教材有三本,分为一学年学习,专科院校在学时上和学生学习能力上与本科院校有较大差异,通常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成为鸡肋课程,但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业务中,建筑史知识的需求几乎贯穿始终,从设计风格的参考,到与甲方的沟通,到与设计总监的交流,同事的交流,简单的说,能和客户沟通,能和业内人士有共同语言。

反观建筑手绘,由于容易出效果,容易教学,在建筑学的专科院校普遍相对重视,但是要警惕的是,很容易被认为是绘画课,技法课,当然技法和美学也是手绘的核心技能,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手绘失去了载体,即为什么手绘?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之前,手绘和建筑史的学习是合二为一的,在当今的建筑学发达院校(老八校等)也是建筑史学习的重要部分。笔者的教研项目《手绘技能与建筑史教学核心技能点融汇研究》,主要目的在于重塑建筑手绘与建筑历史课程学习的方式,主要的依据是专科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学时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条件,提出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建议,进而为专科部分的建筑学教学提供参考依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 建筑手绘技能与建筑史课程核心技能点的归纳

3.1 建筑手绘课程核心技能点的归纳

建筑手绘课程核心技能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

1.透视和比例的把握:透视和比例的把握是建筑手绘的核心部分,透视错误会造成视觉上的错误,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要熟练掌握,建筑设计专业要求的透视主要有一点透视,两点透视,鸟瞰图(包括轴测图),这三种透视各有运用范围,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互相切换,这需要系统的学习和一定强度的训练;比例的把握也非常重要,这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美学基础,即素描和色彩的基础,比例的把握需要长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眼力和控制力。

2.色彩和质感的把握:这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美学基础,即素描和色彩的基础,色彩和质感的把握需要长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眼力和控制力。

3.细节的把握:这需要学生有综合的素质,需要长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眼力和动手能力。

3.2 建筑史课程核心技能点的归纳

建筑史课程核心技能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

1.主要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建筑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对建筑的历史发展过程与趋势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了解各个风格流派发展的源泉与背景,产生的社会原因,用来指导设计和理解设计。在学习过程中,重要历史节点的学习,即重要建筑与规划的学习起到重要的节点支撑作用,是建筑史学习的关键点。

2.重要历史节点,即重要建筑与规划的把握:重要建筑与规划的学习,分为理论学习和设计分析两方面,理论学习主要关注设计风格特点的提取,建筑师的思想与经历;设计分析主要针对重要建筑与规划的具体形式风格的分析,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临摹大师的方案,从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及细节入手,这也是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经过实践检验最有效的方法,从临摹到默画,从中体会大师的设计思想。

4 建筑手绘技能与建筑史课程核心技能点的对接与融汇

从以上归纳可知,建筑手绘的核心技能点是根据已有建筑形体进行反复的临摹与默画,建筑史课程核心技能点是即重要建筑与规划的把握,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临摹大师的方案,根据这一总结与归纳,笔者认为根据专科层次的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现有两门课分开教学的弊端(存在问题里已经分析过)可以将建筑手绘与建筑史课程合二为一,以手绘为主要的形式进行建筑历史的学习,虽然最后的结果必然会使建筑史课程的学习较为肤浅,但是会使学生多数掌握建筑发展趋势的把握及重要建筑与规划的把握,在高职高专注重专业实践的大背景下,是可行的,是有必要的。

笔者作为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教师,在课改的背景下,结合以上原理对相关课程做了探讨性的改革尝试,具体如下:

建筑史课程根据重要的历史节点分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下分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是独立的单元模块,每个单元模块有相应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每个单元目标就是具体的重要建筑与规划,学生的成果有具体的三大目标及具体的考核标准进行限制与考核(见表1)。(笔者通过了以戴士宏教授为主导的鄂州职业大学课改测试,以上思想源于戴士宏教授的课改思路)

表1 课程项目示例

图1 多立克,爱奥尼柱式示例[1]

图2 科林斯柱式示例[1]

以上表1为古希腊的建筑项目下属的柱式任务的具体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考核任务,柱式是古希腊建筑的重要的基础和知识点,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三种柱式是古希腊各种建筑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建筑史的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而在手绘课程中,如果要把古希腊建筑绘制的精确,神似,对三大柱式必须要具体而详细的掌握,包括各个柱式的比例,柱头,柱基之间的关系,这和建筑史的要求是相同的。能力目标中要求根据已有资料绘出三种柱式,就是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提供的资料精确和细致的绘制三大柱式,包括各个柱式的之间的比例,柱头和柱基之间的差别和关系,通过能力目标的训练进而实现知识目标的掌握,即掌握三种柱式的比例与细节,为了巩固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要求课下默画三种柱式作为考核任务,作为知识的巩固。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以手绘为训练方式进而实现对建筑史核心点的掌握。

图1,2为课堂教学用到的部分素材,首先简单讲解三大柱式来源与特点,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提出绘制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堂完成,并及时辅导。学生通过课堂描绘,掌握了三大柱式的基本比例和样式同时也训练了手绘技能,当然,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必须在具体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上更加合理的细化,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课外的考核任务中,要求学生能默画三种柱式,这样,学生在反复的描绘与默化中将建筑史的核心技能点和手绘的核心技能点合二为一,形成综合的能力,这也是笔者希望看到的,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建筑设计专业(建筑学专科部分)通过这样的尝试性课程专题训练,发现学生在手绘任务完成后能较为深刻的理解建筑史的各个知识点,并积累相关的手绘技法。比起传统的建筑历史教学,学生中有更多的学生能掌握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点,更多的学生愿意接受这样的课程,有部分学生对建筑史的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更可贵的是,通过对那些不同时代、不同地点、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建筑范例的临摹绘制,学生们更加生动的掌握了重要的建筑史知识点,同时激发了对建筑史和手绘课程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建筑历史同手绘课程作适当的整合,是可行而有明显成效的。是真正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5 结语

本文以鄂州职业大学建筑设计专业为例,通过分析手绘技能和建筑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手绘和建筑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专科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探讨手绘技能与建筑史课程核心技能点的归纳与对接,重塑建筑手绘与建筑历史课程学习的方式,提出针对性的课程改革建议,进而为专科部分的建筑学专业的建筑史和手绘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依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英]克鲁克香克. 弗莱切建筑史[M]. 知识产权出版社,1996.

[2]李晓峰.建筑设计与历史课程教学整合的尝试——传统建筑意象设计教学[J].建筑学报,2003,(12):58-59.

[3]王蔚,严建伟.加强外国建筑史教学的目标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3):91-92.

[4]彭怒. 关于建筑历史、历史学理论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2,(6):62-64.

[5]陈惟. 复合型建筑设计人才培养中的中国建筑史教学改革[J].华中建筑, 2008 ,(07):209-210.

[6]邵钶钧.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外国建筑史教学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1):35-37.

[7]陈薇. 意向设计:历史作为一种思维模式[J].新建筑,1999,(2):60-63.

猜你喜欢
建筑史柱式建筑学
建筑史话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史话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建筑史话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浅析帕特农神庙(the Parthenon)建筑的艺术特点
均压环对覆冰状况下交流超高压柱式绝缘子闪络电压的影响
柱式传感器与桥式传感器在汽车衡中的应用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