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镁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8-01-22 05:2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0期
关键词:分子量发型硫酸镁

沈 丽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产科,江苏 泰州 214500)

早发型子痫前期是属于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之一,通常指发病时间小于34周,严重影响妊娠结局,是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子痫前期基本病理生理基础在于全身小血管痉挛,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诱发血小板凝集,通透性增加,导致全身各器官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受到损害[1]。早发型子痫前期治疗原则方案一般为有指征的降压,硫酸镁预防子痫,镇静、利尿,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胎肺成熟,延长妊娠时间,适时终止妊娠,改善新生儿成活率[2]。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成为近几年常用方案,一些研究指出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可提高疗效,我院针对40例早发型子痫前期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确诊满足《妇产科学》有关于子痫前期诊断标准[3],愿意配合本研究,同时将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素禁忌症等排除在外。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年龄23~35岁,均值30.8±2.4岁;孕周28~33周,均值30.8±1.1周。研究组:年龄22-35岁,均值30.6±2.8岁;孕周28~33周,均值30.6±1.4周。前述资料上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实施降压与硫酸镁预防子痫等治疗,必要情况实施镇静、吸氧、利尿及扩容治疗。对照组单用硫酸镁治疗,将负荷剂量硫酸镁5 g加入10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快速静滴,继而每小时1~2 g静滴维持,治疗期间对患者的血压、呼吸、尿量及膝跳反射等进行严密监测。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选择低分子肝素钙,每天1次,每次5000 U,皮下注射,连续一周,用药期间监测血液凝血功能。两组患者硫酸镁均连续治疗2~3天为1疗程,间隔1周后可重复下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进行检测,并观察与记录母婴并发症、妊娠结局,实施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对比(±s,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对比(±s,mmHg)

注:与治疗前相较,*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

98.84±3.12*#108.03±5.84*组别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4020)对照组(4020)115.48±5.65 116.01±5.72

2.2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HELLP综合征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胎盘早剥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2.3 组间妊娠结局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妊娠延长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死亡率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妊娠结局对比

3 讨 论

早发型子痫前期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特殊类型,发病早且进展快,极易出现严重母婴并发症。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本病发病机制在于血管内皮损伤所致血栓形成,该机制为抗微血栓治疗提供了基础。低分子量肝素有抗血栓与抗凝,以及抗炎性病变、免疫调节、保护内皮血管等作用,成为近几年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药物之一。

我院将收治的40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取硫酸镁治疗,研究组采取硫酸镁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平均动脉压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低蛋白血症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HELLP综合征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上差异不明显(P>0.05),但研究组胎盘早剥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妊娠延长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酸镁治疗属于期待疗法,在用药期间容易出现中毒,为此要加强生命体征、呼吸、尿量及神经反射等观察,并监测血清镁离子浓度,一旦出现膝跳反射减弱或消失、尿量减少、呼吸减慢或全身肌张力减退等,则立即停用药物,必要时静脉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 mL,避免不良事件[4]。低分子肝素作用机制在于,其和抗凝血酶Ⅲ结合,将凝血酶与凝血因子灭活,对凝血系统激活产生抑制作用;经抗Xa活性,对凝血酶原形成造成抑制,降低血管微血栓形成发生率;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水平,改善Pa释放,加速微血栓溶解,使得微循环得到改善。

综上,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采取硫酸镁与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可以改善平均动脉压,减少并发症发生,延长妊娠时间,减少新生儿窒息,值得借鉴。

[1] 刘 淼.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5(20):83-84.

[2] 邹 华,沈丽君.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随机对照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11):29-29,30.

[3] 罗 冰,谢 芳.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7(8):1683-1685.

[4] 高志伟.硫酸镁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6):2233-2234.

猜你喜欢
分子量发型硫酸镁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加入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石墨烯纤维导电性优异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茶园土壤团聚体吸附Cu2+的影响
改良的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胸腺肽分子量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好别致的发型
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分子量分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