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临床分析

2018-01-22 06:54郑伟锋庞合川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4期
关键词:盘状半月板稳定型

郑伟锋,庞合川

(曲阳仁济医院,河北 保定 073100)

盘状半月板作为正常半月板的异常结构,其发生率约为3%-5%,大大增加了受损的几率。其中半月板的类型分为稳定型与不稳定型两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稳定型常选择半月板全切术,但该手术方式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与感觉缺失[1],患者的接受程度较低,因而,该手术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探讨了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在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的价值与效果,详见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中研究对象的纳入范畴为2015年1月~2017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54例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其中30例患者伴有明显的弹响症状,24例患者不伴有弹响症状。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37例,女性患者例数为17例,年龄范围为38~67岁,平均年龄值为(45.47±2.06)岁。其中伴有关节活动限制症状的患者例数为29例。经关节镜检查发现,31例患者为完全型,23例为不完全型。所有患者均充分了解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的影像学检查,进行膝关节的正侧位观察,评价其关节功能。告知患者进行适当的患侧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方式选择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并将气囊止血带放置于大腿根的位置,以备术中止血应用。选择前方内侧与外侧的入炉方式,清理滑膜与脂肪垫阻滞,并对外侧的关节间隙进行详细的观察。在前内入路位置放置镜头,选择半月板刀亦或手术刀,进行前角与体部前侧成形术。后进行后角与后侧体部为修整工作,使用的手术用具为蓝钳与刨刀,并进行边缘保留,长度约为6~8 cm,并将不稳定层进行咬除。在进行体部与前角的缝合时,方向选择由外向内的顺序。过线器选择腰穿针,使用不可吸收线进行垂直的褥式缝合,并在关节组织深部与关节囊进行打结,控制缝合的间距范围为5 mm,并选择FasTFix进行半月板的后角缝合,以维持其稳定性。手术后进行弹力绷带包扎7天,并到期拆线。在术后1天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量。

1.3 观察指标

评价依据为Lysholm评分与HSS评分[2],其中Lysholm评分的评价内容包括跛行、支持、铰索、不稳定、肿胀、上楼、下蹲、疼痛八方面的内容,HSS评分的评价内容包括膝关节稳定性、屈曲畸形、肌力、活动度、功能以及疼痛。两项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关节恢复情况越优良。其中>86分,表示优,76~85分表示良,60~75分表示可,<60分表示差。优良率=(优+良)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用的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 18.0,将研究过程中所得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录入到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优良率的统计分析

据统计分析可知,54例患者中优的人数为27例,良的人数为18例,可的人数为8例,差的人数为1例,优良率为83.33%(45/54)。

2.2 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比较

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的Lysholm评分与HS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比较(±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比较(±s)

组别 n Lysholm评分 HSS评分治疗前 54 45.26±9.75 42.82±11.42治疗后 54 87.72±11.62 88.57±14.28 t 8.216 7.019 P<0.05 <0.05

3 讨 论

选择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的临床优势主要为能够维持半月板正常解剖结构与圆滑的边缘,大大降低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性较小,不用过分破坏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对血管神经的保护作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中,对54例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显示,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的Lysholm评分与HS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关节恢复的优良率高达83.33%,充分表明该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与优势。

综上所述,对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率,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1] 白 涛,呼 瑞.关节镜下成形联合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2):252-253.

[2] 胡 滨,刘 宁,梁振雷,等.关节镜下成形联合修复缝合术治疗不稳定型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17):42-43.

猜你喜欢
盘状半月板稳定型
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MRI诊断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价值分析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外侧盘状半月板与膝关节骨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