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2018-01-22 06:5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4期
关键词:氮磺吡啶沙拉

王 飞

(朔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山西 朔州 03600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病变部位主要集中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有延伸至降结肠。该病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好发于20~30岁的青年人群,以腹泻、血便、腹痛等为主要症状[1]。UC病因迄今不明,多认为该病本质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此外心理因素也在病情恶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治疗上分为保守疗法、药物治疗及手术疗法,其中药物治疗比较多见,如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制剂等,疗效不一。为进一步探讨UC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分别取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二者对于UC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差异,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对照研究,其中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0~45岁,平均(32.6±2.4)岁;病程8个月~2年,平均(1.3±0.5)年;病变累及范围:直肠乙状结肠34 例,全结肠7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1~45岁,平均(31.4±2.2)岁;病程7个月~2年,平均(1.5±0.2)年;病变范围:直肠乙状结肠33例,全结肠7例。两组以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诊断依据

均按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的诊断标准;年龄19~65岁,均经钡餐灌肠检查、病检、内镜检查等明确诊断。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80148),餐后温开水送服,病程急性期每次1 g,4次/d;缓解期调整为每次0.5 g,3次/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0818),具体用法:餐后温开水送服,每次1 g,4次/d,4周为一疗程,结束后改为每日2 g,持续一个疗程。两组用药期间不要服用其他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可能影响疗效判断的药物。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时主要症状变化,(1)症状体征变化,如腹痛、腹泻、大便性状、血便等;(2)血、尿和大便常规;(3)肝肾功能异常;(4)结肠镜下病理变化及病变范围等;(4)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2]

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关于UC疗效评定标准,结合观察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肠镜检查显示溃疡面愈合,大便常规结果为阴性;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或消失,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面缩小或有假息肉生成,溃疡面缩小或消失,大便常规阴性;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未见改善,或有恶化趋势。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美沙拉嗪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柳氮磺吡啶组的75.00%,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n(%)]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在治疗过程当中,治疗组出现1例腹泻,1例恶心,均予以对症处理后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出现2例腹泻,2例头痛,3例恶心,2例皮肤过敏,均予以及时处理后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5)。

3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该病与氧自由基关系较密切,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粘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症状,病变主要局限在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病情容易反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困扰。

目前,药物和手术是治疗UC最主要的方法,其中以药物保守治疗最为常见。研究表明,柳氮磺吡啶主要活性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简称5-ASA),其通过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该药对于治疗轻-中度UC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防复发[3]。但由于服用该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药物的临床广泛应用。

近年来,已研制成5-ASA的特殊制剂,如美沙拉嗪等,其通过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炎性介质白三烯的形成,对肠壁炎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直肠炎治疗的代表性药物之一。本文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5.0%,疗效令人满意。柳氮磺吡啶属于磺胺类抗菌药,其主要成分为5-氨基水杨酸,对肠壁组织能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其功效与美沙拉嗪有相似之处。不过该药口服不易吸收,另有动力学研究发现,口服柳氮磺吡啶后少部分在胃肠道吸收,没有被吸收部分会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磺胺砒啶,经粪便排出,而其中的5-氨基水杨酸几乎不被吸收,因此该药吸收效果较差,一般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本组资料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分析结论较一致。不过由于选择样本及观察指标等局限,二者疗效优劣还需进一步研究。就药物安全性而言,本研究取治疗8周进行记录评价,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分别是腹泻恶心各1例;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2.5%(9/4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提示美沙拉嗪用药安全性相对更有保障,有助于确保用药依从性和耐受性。

综上所述,相比于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少,相比而言更利于推广应用。

[1] 郑 强.美沙拉嗪联合香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6):148-150.

[2] 牟海军,陈幸幸,周光群,等.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激素抵抗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21):1950-1952,1963.

[3] 欧阳灿晖,李君玉.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4,11(7):38-39.

猜你喜欢
氮磺吡啶沙拉
吡啶和3-甲基吡啶的合成工艺研究
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能力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勘 误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水果沙拉
圣诞树沙拉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柳氮磺吡啶片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